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口腔喷雾剂在正常人口腔粘膜的吸收和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胰岛素口腔喷雾剂 (华中科技大学药物研究所制备 )在正常人体的吸收情况以及生物学效应。方法  13名健康受试者 (男 11,女 2 ) ,年龄 ( 2 4.2± 2 .3 )岁 ,体重指数为 ( 2 0 .7± 2 .0 )kg/m2 ,接受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试验。经 2h平衡后 ,给予胰岛素口腔喷雾剂 10喷 ( 4 0单位胰岛素 ) ,分别于给药后 0、15、3 0、45、60、75、90、10 5、12 0、15 0、180、2 40、3 0 0和 3 60min取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 ,同时记录每5min的葡萄糖输注率 ,以计算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 每例均有 3个明显的“血液浓度”峰值Cmax(mU/L) :12 .2± 6.8,15 .2± 6.3和 16.5± 8.1;其达峰时间TCmax(min)分别为 45 .0± 17.7,12 8.8±2 6.7和 2 70 .0± 42 .4。葡萄糖处置率ΔGIR也有一致表现 ,ΔGIRmax(mg·kg-1·min-1)为 2 .75± 1.97、4.40± 1.99和 4.3 8± 1.45 ,TΔGIRmax(min)为 79.2± 3 0 .9、170 .0± 42 .9和 2 81.5± 3 5 .6。结论 胰岛素口腔喷雾剂起效时间约在给药后 1h ,作用时间达 4h以上。  相似文献   

2.
3.
对于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一般均从对β细胞刺激剂如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D860、胰高血糖素等的反应来估计。虽然可以通过这些了解正常及病理的β细胞功能状态,但不能估计日常生活中胰岛素的分泌量。作者对正常人、肥胖而糖耐量正常及异常者、青年糖尿病及成人有明显糖尿病症状者,每小时采血测定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绘成曲线。但这血中胰岛素水平只能表示采血当  相似文献   

4.
研究24种食物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胰岛素反应。旨在筛选缓慢释放碳水化物的食物,用来防治糖尿病。60名受试者分为6组,每组研究4种食物。先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用同样方法,分别观察含等量碳水化物食物餐所引起的反应。用下述公式:血糖指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肢端肥大症患者和正常人的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对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生长抑素类似物(SMS201—995)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的反应,并首次报告 GRF 对催乳素瘤患者GH 和 PRL 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特异、灵敏的ELISA法分别测定肥胖和非肥胖糖耐量正常者 (NGT)、IGT者和 2型糖尿病 (DM)患者基础状态和糖负荷状态下的真胰岛素 (TrueInsulin ,TI)、胰岛素原的释放水平 ,并与传统RIA法所测的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insulin ,IRI)比较 ,以更确切地探讨其 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态。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按 1985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新诊断的 2型DM 34例 ,IGT 2 0例 ,NGT 2 8例。各组均排除心血管疾病和其它内分泌代谢疾病 ,肝肾功能正常。N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原(PI)释放的变化及其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106例T2DM患者及35名正常糖耐量(NGT)健康对照者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分析比较精氨酸刺激试验后PI及其增值(ΔPI)和PI/[真胰岛素(TI) PI]的变化。结果(1)T2DM组精氨酸刺激后各时间点PI、PI/(TI PI)值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其PI在2min时达峰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2)不同空腹血糖(FPG)的T2DM患者各时间点PI、PI/(TI PI)分析显示FPG2组(7mmol/L≤FPG<9mmol/L)和FPG3组(FPG≥9mmol/L)明显高于FPG1组(FPG<7mmol/L,P均<0.05)。结论精氨酸刺激后PI“不成比例”增加是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在比较T2DM与NGT人群胰岛B细胞功能时应测定TI以减少PI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静滴葡萄糖液是常用的治疗措施来纠正失水,失盐和营养不足。但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后对血糖水平有多大影响,以及在静脉补液的情况下,如何单凭血糖来判断病人是否有糖尿病,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我们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液静脉滴注,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滴速,观察其对正常人和糖尿病人血糖及血胰岛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人工合成线状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GH-RIH)对正常人低血糖后释放生长激素的抑制作用。 1973年Brazeau等发现,从绵羊下视丘分离出来的环状40肽(以后的人工合成物为线状),对于免疫反应性鼠及人的生长激素在体外分泌有抑制作用。他们指出这种肽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相似文献   

10.
<正>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而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是胰岛素利用效率不高,从而使得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发现和使用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肠抑胃肽/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tropic polypeptide,GIP)是由哺乳动物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分泌细胞 K细胞分泌的一种42个氨基酸的多肽。1970年Brown和Pederson在观察不同纯度的缩胆囊素对狗去神经小胃胃酸分泌影响时发现的,最初认为其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通过近年研究,发现GIP作为一种“促胰液素”在肠道激素引起餐后胰岛素分泌增高的机制中起主要作用,同时GIP在脂肪代谢中的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其在肥胖中作用的研究。 1 GIP结构及生理 1.1 GIP结构 Moody报道了人GIP的氨基酸序列,后来通过对人GIP基因测序确定Moody报道的人的GIP氨基酸序列是正确的。以下是GIP的氨基酸序列:酪~1丙谷甘苏~5苯丙异亮丝天冬酪~(10)丝异亮丙甲硫天冬~(15)赖异亮组谷酰谷酰~(20)天冬苯丙缬冬酰色~(25)亮亮丙谷酰赖~(30)甘赖赖冬酰天冬~(35)色赖组冬酰异亮~(40)苏谷酰,许多的研究表明GIP分子截短可产生具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血清胰岛素原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分泌和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状态下的血清胰岛素原水平以及静脉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原分泌情况。方法 25例单纯性肥胖、21例糖耐量受损(IGT)、1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者在完成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后,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血清空腹胰岛素原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组、IGT组和T2DM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原分泌曲线在4组中均呈单峰式,但高峰在单纯肥胖、IGT组和T2DM组中后移。总的胰岛素原分泌曲线下面积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空腹胰岛素原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空腹或餐后)的水平。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原释放在胰岛素抵抗人群中显著增加,释放高峰后移。单纯肥胖阶段的高胰岛素血症被高胰岛素原血症所修饰,预示在该阶段可能已出现β细胞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起始时间对血糖及胰岛素代谢的影响。方法13名年轻健康、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参加有间歇的4天运动及前后2天的静息试验,检测空腹及服用标准餐后7个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采用正交设计,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餐后起始时间分为两水平。结果运动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胰岛素升高水平;餐后血糖降低趋势与运动能量消耗趋势一致;运动35分钟餐后血糖升高量显著低于15分钟(P〈0.05);餐后15分钟起始运动血糖峰值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不同运动强度间未见效果差别。结论运动持续时间长和能量消耗大可改善餐后糖代谢,餐后早期开始运动可降低峰值血糖。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6例正常人(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8—39岁)在正常血糖和高血糖的条件下,做了垂体对44个氨基酸组成的人胰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反应的试验,目的在于提供更多关于血糖变化对GH分泌机制影响方面的信息,6例空腹血糖低均于6mM/L,无一例女性用避孕药,6例均在正常血糖和高血糖条件下受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好多人都以为,糖尿病病友绝对不能吃糖,也不能吃任何沾糖的甜食或菜肴,使广大糖尿病病友,含糖饮料不能喝,甜的菜肴不能吃,对参加社交活动、朋友家庭聚会受到诸多限制。有人谈糖色变,  相似文献   

16.
怎样看待空腹血糖与负荷后(餐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1997年提出关于修改糖尿病诊断指标的建议以来 [1] ,引起了各国糖尿病学界关于如何看待空腹血糖与负荷血糖的争论 ,主要是由于 ADA建议强调了空腹血糖 (FPG)的诊断意义 ,而不强调用糖耐量试验 (OGTT)作为确认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IGT)的常规检查。不少文章通过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分析或再分析与比较 ,指出单独用 FPG将会低估糖尿病与 IGF的患病率 [2 ,3 ] ,并认为负荷后高血糖不仅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危险因素 ,而且对预测心血管事件更强于 FPG[4]。从而提出要重新评价 ADA的建议。这些…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1岁主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6年现病史患者6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于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1年前被诊断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医生建议其转为胰岛素治疗,患者半年前同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当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72岁主诉血糖升高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体检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7.3mmol/L,诊断2型糖尿病,初始饮食运动治疗,血糖可。3年前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二甲双胍0.85g bid、拜糖平50mg tid。2年前因血糖控制效果欠佳加用诺和龙2mg tid,1年前开始胰岛素治疗,应用诺和灵50R早16U晚16U,继续应用二甲双胍0.85g bid、拜糖平50mg tid,停用诺和龙。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自  相似文献   

19.
对2564例6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的IFG者行75g葡萄糖粉负荷试验。结果:在老年IFG人群中,IGT的患病率为47.18%,女性(24.65%)高于男性(22.53%);T2DM患病率为30.28%,女性(17.25%)高于男性(13.03%)。回归分析显示,老年IFG人群负荷后2hB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WC和BMI。结论:老年IFG阶段负荷后2hPG代谢异常率高达77.56%,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WC和体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ynamic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DGMS)评价门冬胰岛素30(Asp30)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将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交叉应用Asp30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30R(30R)控制血糖,同时应用DGMS监测血糖。结果应用Asp30早餐后血糖、晚餐后血糖、早餐后6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早餐后12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晚餐后6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晚餐后12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平均最大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三餐后5h内皮下组织平均葡萄糖曲线下面积、DGMS24h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小于应用30R组(P<0.05)。应用Asp30低血糖发生共1例次,应用30R低血糖发生共5例次。结论应用Asp30每日2次皮下注射有效的控制24h血糖,减少了餐后血糖的漂移,很少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