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目的调查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群F1抗体的三间分布情况和维持机制。方法在河北省历史人间鼠疫发生地和动物间鼠疫活动疫源地的2个镇3个行政村采集居民血样196份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非疫区的居民血样100份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常规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和鼠疫F1抗体胶体金试验。结果通过对历史疫区和动物间鼠疫流行活动疫源地的196份居民血清检测,阳性4份,阳性率为2.04%。间接血凝试验阳性4份,金标试验阳性3份;非疫区居民血清2种试验全部为阴性。经统计学检验,疫区居民鼠疫F1抗体阳性率和非疫区F1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22,P〈0.05)。2种试验方法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尚存在一定比例的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具体原因需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保定市蠡县皮毛市场毛皮加工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统计学抽样保定市蠡县皮毛加工162人份血清,采用间接血凝和鼠疫胶体金2种方法检测,并与非皮毛加工63人份血清做对照。结果162份皮毛加工人群的血清样本检验均为阴性,与对照的63份样本相一致。结论在保定市蠡县皮毛加工人群中尚未发现鼠疫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丽水口岸出境人员鼠疫F1抗体感染途径及其原因分析,掌握丽水口岸出境人员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分布情况。方法从2005年至2012年出境人员留样血清中,随机选择不同年龄的出境人员5 278份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l抗体间接血凝试验;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5 278份不同年龄的出境人员的血清样本中,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l抗体,阳性样本3份,阳性率为0.057%。阳性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74岁;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除1例为历史鼠疫幸存者,其他均无明显的临床指征,但都有不同程度蚤类等叮咬史。结论人群血清中鼠疫F1抗体血凝阳性和鼠疫历史疫区有关,并在人血清中检获高滴度鼠疫F1抗体。F1抗体阳性者不一定是现患鼠疫病人,不一定存在传染性,但在鼠疫静息期加强鼠疫F1抗体监测,可对鼠疫感染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西林鼠疫疫情发生及应对措施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掌握动物鼠疫向人间传播规律,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指示动物(犬类)进行日常监测,发现动物鼠疫早期活动迹象。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法检测动物血清中鼠疫F1抗体;病原学检测包括分离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胶体金检测动物脏器中鼠疫F1抗原。结果血清(鼠、人、犬)利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总阳性率为0.57%(1/175)、其中指示动物犬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2.1%(1/48)、而宿主动物鼠血清、人血清均为阴性;鼠脏器应用RIHA法、胶体金法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59%(1/168)、4.17%(7/168)、分离培养为阴性。结论广西西林县存在微弱的动物鼠疫流行。掌握指示动物、宿主动物阳性标本涉及的疫源地,能尽快对疫区进行有效的灭鼠灭蚤处理、切断鼠疫由动物向人间传播的途径、达到最终遏制鼠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摸清建平县所辖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疫情 ,以便采取有效地防制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间接血凝吸附试验和家野鼠密度调查等方法。结果 从 2 41份鼠血清样本中 ,检出阳性血清 10份 ,F1 抗体最高滴度为1∶12 80 ,确定该疫源地为鼠间鼠疫现疫流行 ,随即开展划定疫区范围和疫区处理工作。结论 基本查清了此次鼠间鼠疫的流行区域和强度 ,经及时采取灭鼠、灭蚤措施 ,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6.
苏鹏  苏丽琼  宋志忠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33-3634,3636
[目的]了解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F1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剑川县的疫区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χ2检验对调查对象的10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被检疫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12.19%,经χ2检验筛选出年龄、住址、鼠疫疫苗接种次数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鼠疫疫苗接种次数与疫区人群血清中的F1抗体明显相关。[结论]目前疫区人群体内F1抗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反复接种鼠疫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鼠疫F1抗体检测金标试纸条筛选出较为合适的样本稀释液,以有效避免其非特异性反应,提高试纸条的检测质量。方法选取4种血清样本稀释液,对同一份鼠疫菌免疫兔血清稀释后作鼠疫F1抗体检测,筛选出不影响敏感性的稀释液;用该稀释液检测既往鼠疫患者血清、既往发生非特异反应的血清及现场样本,验证该稀释液的检测效果。结果 4种稀释液检测同一份鼠疫菌免疫兔血清的最高检出滴度无明显差异;用含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含0.5%牛血清白蛋白第五组份(ABV)生理盐水、含5%兔血清生理盐水对比检测10份既往鼠疫患者血清检测均为阳性;用含0.5%ABV生理盐水检测37份既往发生非特异反应血清和293份现场采集犬血清均为阴性。结论含0.5%ABV生理盐水能有效避免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非特异性反应的发生而不影响敏感性,可作为鼠疫F1抗体检测金标试纸条的稀释液。  相似文献   

8.
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现场应用评价。方法结合鼠疫常规监测工作,对现场采集的标本同时进行常规鼠疫检验和ELISA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鼠疫菌分离培养和ELISA检测人和动物脏器标本1798份,ELISA与鼠疫菌分离培养比较检出率较高(7.01%),符合率可达98.23%,鼠疫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好、时间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和动物血清1份,结果无明显差异,但符合率低,ELISA加胶体金标记层析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可提高符合率(91.56%)。结论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鼠疫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4种鼠疫F1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客观评价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ELISA和PCR 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性.方法 对于血清学方法中的F1抗体检测,评价检出的全菌免疫兔抗血清最低稀释度;F1抗原检测,评价检出的最低浓度.对于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同时检出fra基因和pla基因的模板最低浓度.结果 对于F1抗体检测,间接血凝试验检出的最低稀释度是1:64,胶体金试验是1:1000,ELISA是1:204 800.对于F1抗原检测,反向血凝试验检出的最低浓度是2 ng/ml,胶体金试验是50 ng/ml.fra、pla基因同时检出,模板的最低浓度是0.21 ng/μl.结论 在以抗体IgG为主的血清中,ELISA法对于F1抗体检测的灵敏性较高.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对于F1抗原检测的灵敏性较高.为减少误诊率,采用PCR诊断鼠疫菌要求最低模板浓度是0.21 ng/μl.  相似文献   

10.
胶体金试纸条在一次鼠疫疫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验鼠疫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查抗原及抗体)在疫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及血凝法对疫区的49份自死鼠及10份疑似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该试纸条与血凝法的符合率为100%,检出阳性脏器标本8份,阳性血清3份;敏感性上,胶体金试纸条较血凝高一个滴度。结论:鼠疫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操作简便、快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用于疫区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巴塘县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巴塘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在巴塘县采集相关动物标本,细菌检测动物材料31份,从1只自毙旱獭中分离鼠疫杆菌1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动物血清72份,其中旱獭血清20份、犬血清52份,从牧犬血清中检出阳性10份,阳性率19.23%,滴度为1∶160~40 960.结论 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巴塘县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巴塘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在巴塘县采集相关动物标本,细菌检测动物材料31份,从1只自毙旱獭中分离鼠疫杆菌1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动物血清72份,其中旱獭血清20份、犬血清52份,从牧犬血清中检出阳性10份、阳性率19.23%,滴度为1∶160~40 960.结论 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5.
对黄石地区宠物皮肤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豢养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2000-2010年内蒙古各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今后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0年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每年均有动物鼠疫流行;在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疫源地检出鼠疫菌,在4个类型疫源地均检出阳性血清;从9种宿主动物、18种媒介昆虫中检出鼠疫菌,8种宿主动物查出阳性血清。结论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仍十分活跃,宿主类型复杂,应加强监测,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选择快速、敏感的鼠疫检测方法,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同步检测鼠疫抗体/抗原.结果 在四川省191份动物肝脾标本中,GICA检出阳性10份,RIHA阳性6份;检测动物血清标本417份,GICA与IHA均检出阳性13份.结论 GICA简便快速,适合现场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