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治愈的方法。[方法]将4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头皮针结合体针组针刺头维穴、颞前线(患侧)、顶中线、额中线,结合体针晴明、攒竹、四白、颧(骨翏)、颊车、地仓、下关、太溪、太冲、合谷,对照组针刺体针,取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揿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揿针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揿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温针拔罐法治疗面肌痉挛57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笔者应用温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原发性面肌痉挛26例,继发性面肌痉挛(如面瘫后遗症等)6例.  相似文献   

5.
头皮针治疗面肌痉挛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3例,分别用不同的针灸方法治疗。结果头皮针组(治疗组)治疗面肌痉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头皮针为主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 1998~ 2 0 0 0年 7月对 2 8例面肌痉挛患者应用蒙医温针针刺 ,放血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女性 18例 ,男性 10例 ;2 5~ 30岁 2例 ,31~ 4 0岁 5例 ,4 1~ 50岁 7例 ,50岁以上 14例 ;病程最短者 3~ 5日 ,病程最长者 5年 ;其中左侧面肌痉挛 12例 ,右侧面肌痉挛 16例 ;嘴角、眼角痉挛同时存在者 2 5例 ,单纯眼周痉挛者 3例。2 蒙医辨证分型2 .1 急性“赫依”型 :除一侧面肌抽搐外 ,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眼角流泪、急躁易怒 ,情绪紧张有波动时痉挛加重。均有受风寒、受惊情绪激动或…  相似文献   

7.
孔文霞  李培  唐章全 《四川中医》2004,22(10):49-50
目的 :观察胃炎舒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 14 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胃炎舒组 75例 )及对照组 (胃灵口服液组 70例 ) ,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 4 3%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结论 :胃炎舒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 ,女性多于男性 ,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 ,开始仅现于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间歇轻微性抽搐 ,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 ,抽搐频率逐渐增加。笔者以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 ,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32例 ;年龄 2 8~ 5 0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 ;发病诱因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睡眠不足等有关 ,大多是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都持续数天或数月。2 治疗方法2 .1 针灸疗法取穴 :痉挛部位穴位 ,后溪透劳宫方法 :取穴根据痉挛频发部…  相似文献   

9.
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明  李英 《光明中医》2007,22(9):42-42
目的:进一步探讨平衡针、了解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面肌痉挛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取穴针灸、用药和平衡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FDI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4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肌痉挛是一种以阵发性面肌抽搐为主的顽固性疾病,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针刺结合中西药外敷治疗本病43例,并与单纯运用针刺治疗35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针结合头皮针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体针根据经络选穴进行针刺治疗,头皮针选用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颞前斜带(对侧)、顶颞后斜带(对侧)为主要治疗带。结果:本组病例69例患者中,治愈46例(66.67%),显效15例(21.74%),有效7例(10.14%),无效1例(1.45%),总有效率98.55%。结论:体针结合头皮针取穴治疗中风偏瘫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总32例(对照组1,2各16例),治疗组用挂针为主配合拔罐,对照组1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配合拔罐;对照组2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针为主配合拔罐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观察面肌痉挛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面肌痉挛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痉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满意率(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83.3%,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均未影响患者治疗。结论: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HFS疗效良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外施针刺、内服中药治疗面肌痉挛7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25例,女性51例;年龄20岁以下2例,20~30岁者18例,31~50岁者49例,51岁以上者7例;病于左侧面部35例,右侧面部28例,双侧面部13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  相似文献   

17.
朱小俊 《江苏中医药》2011,43(11):66-67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埋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9例,并设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的29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浮针浅刺法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阵发性面肌痉挛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本病病因不明,治疗较为棘手,单纯服用中药、西药封闭或手术治疗均暂时缓解,容易复发。笔者近5年来以浮针浅刺针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后分析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0例,占40%;好转13例,占52%;无效2例,占8%;总有效率92%。结论: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悬针配合“筋结点”松解术治疗面肌痉挛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群发生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动、震颤,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悬针又称吊针、挂针,属于传统医学中的“浮针”范畴。是指用长度为25cm的28号毫针浅刺面肌痉挛者患处皮肤3~5mm,医者松开手后针身自然悬吊于面部的一种特殊针法。“筋结点”松解术是指对面肌痉挛者患部皮下细小的索状、颗粒状的筋结点用毫针插刺,使筋结点松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