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利用1983年7月至1998年12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云资料,对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区域的月平均总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在52.5%~58.3%,2.6~6.6和44.9~77.6 g.m-2之间;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多年平均分布有其沿地形分布的特点,总云量、中云量、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的高值区均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而低值中心一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此外,祁连山、青海所在的高原气候区云水资源近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1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约上升了0.8和16.4 g.m-2。  相似文献   

2.
近50年贵州降水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15个气象观测站50年(1951-03~200l-02)的月季降水量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贵州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类型是东-西走向或东南-西北走向,也即贵州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统计降水量的时间尺度越大,则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尺度也越大;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比其它季节大;春、夏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春、秋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夏、秋季和夏、冬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春、夏季和冬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显著周期存在,分别约为22年、2.6和11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云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宜树华  刘洪利  李维亮  刘煜 《气象》2003,29(1):7-11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获取的1983年7月-1993年12月的月平均云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云的分布特片和季节变化,发现西北地区的云量与地形有很好的一致性;塔里木盆地是云量最少的地区,而且以云层较薄的积云和高云为主,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存在着云量的极大值区,其中云层较厚,水汽含量较高的层云,雨层云,深对流云占了很大的比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云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工作。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云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南宁站1951~2005年的云量、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云量和低云量长期变化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且趋势显著。总云量和低云量季节变化都是在初春或冬春交接季节达到最高值,秋季降到最低值,平均云量白天多于晚上。总云量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有很显著的反相关,与最低气温相关不显著;低云量与最高气温有很显著的反相关,与最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总云量与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而低云量与降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川省156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81~2013年的整编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四川省雨、雪与雨夹雪日数的年平均、月平均特征以及雨雪转换情况,并采用线性趋势法、M-K检验来对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和雨夹雪日数呈"西多东少"型分布,年降雨日数则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2)盆地中部、南部雨雪转换年平均日数为0.1~2日,盆地西部丘陵一带为3~5日,川西高原雨雪转换日数在10日以上,攀枝花几乎全年无雨雪转换,凉山州呈现西少东多的形势;(3)从线性趋势法、M-K检验及突变都可以看出,四川地区不同降水相态年发生日数总体都在减少。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探讨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 mm;降水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分布差异显著;各月的降水日数差异没有降水量月分布的差异明显,非汛期的日降水量较小,而汛期降水日数多且日降水量大;小雨日和中雨日的区域差异小,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大值中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三大暴雨中心地区 (清远中心、阳江中心、海陆丰中心),雨日量级分布大致由北向南逐渐增强,且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降雨日数迅速减少;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贡献率均由粤北地区向沿海地区递减,暴雨和大暴雨的贡献率由粤北向沿海递增;小雨日数显著减少、大雨以上日数略有增多,总降水日数也呈减少趋势;小雨和中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大雨以上贡献率增多,使年均降水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的726个气象站点(1961年-2000年)的逐句降雨量数据和726个站点(1995年-2002年)的逐日降雨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降水变率、年降水距平、降水空间变化趋势、3d降雨量极值等降雨量特征值,发现近40年来,研究区春、夏两季的降雨量均有明显的增多趋势,秋季则有大幅的减少趋势,冬季的变幅相对来说最小。整体表现出降雨量变化幅度大、降雨量逐年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3—2014年6—8月CMORPH 3 h卫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北半球夏季对流性降水的空间分布,发生的概率,日变化以及其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等特征。结果表明,对流性降水在6—8月除了发生于热带辐合带等海域外,北美中部,东南亚和热带非洲等陆地区域更为突出。其降水强度发生在10~11 mm·h-1之间的概率最大,极端强对流性降水发生在陆地上的概率大于海洋。对流性降水的日变化表现为,陆地上于傍晚(18—20时)和夜间(22—01时)有两个峰值;海洋上对流性降水多出现于夜间到早晨这段时间,而下午出现的概率最低。厄尔尼诺发展年,海洋上对流性降水增强,而陆地上发生的概率总体偏小,衰减年则相反;中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非对流性降水在厄尔尼诺发展年,多于正常年,与对流性降水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2—2007年石家庄市17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近36 a石家庄市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年总雨日数和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暴雨日数减少趋势最不明显;年总雨日数发生了突变,突变年份为1992年;20世纪90年代后,降水有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石家庄市年总雨日数和不同等级降水日数自西北、东南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少,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和多暴雨中心;各站年总雨日数和小雨日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减少趋势相对更显著,其他等级降水事件日数大多数观测站也呈减少趋势,但减少速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2—2007年石家庄市17个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近36 a石家庄市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年总雨日数和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暴雨日数减少趋势最不明显;年总雨日数发生了突变,突变年份为1992年;20世纪90年代后,降水有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石家庄市年总雨日数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自西北、东南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少,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和多暴雨中心;各站年总雨日数和小雨日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减少趋势相对更显著,其它等级降水事件日数大多数观测站也呈减少趋势,但减少速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loud properties over Northwest China has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ISCCP (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 monthly mean D2 data from July 1983 to September 2001.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average total cloud amount, optical thickness, and water path are 52.5%-58.3%, 2.6-6.6, and 44.9-77.6 g m-2, respectively. The major featur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that higher value areas of cloud properties are all over Tianshan, Kunlun, and Qilian Mountains, while the lower values of cloud properties are over Tarim Basin, the western desert of Inner Mongolia, and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Loess Plateau. The higher values of cloud amount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 of precipitation. For example, the amounts of stratiform clouds with large water path values are good consistent with precipitation. But the amounts of cumuliform and stratocumuliform clouds do not have de nite relation to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云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ISCCP D2云的月平均资料,针对西北地区15种不同类型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低云量之和以及高云量在3个气候子区的多年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层云、冰层云、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值最大;水层云主要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和陕西南部,冰层云主要出现在北疆地区,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以及水高层云、冰高层云、卷层云的云量高值区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因此上述地区也是有利于人工增水作业的地区。近20年中,高云量在3个气候区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中、低云量之和则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云与地气系统之间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地面气温的升高,促使地面蒸发加剧,从而导致中、低云量增多而使降水增多,同时高云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华东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华东地区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台站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等方法揭示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的小雨日数为总雨日数的72.42%,占总雨日数的最大比重。同时发现小雨日数和总雨日数(暴雨和大暴雨日数)表现为显著的减少(增加)趋势,说明总雨日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小雨日数的减少所致。EOF 分析结果显示总雨日和小雨日的主要 EOF 模态在空间上表现出全场一致的减少趋势以及南北反相位的特征。福建中部既是总雨日数和小雨日数最大的区域,也是两者减少趋势最明显的地区。暴雨日数和大暴雨日数高值中心出现的区域基本重合,大致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云南省2325个国家级台站和区域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2014~2018年云南雨季和干季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关键区域的降水日变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受复杂地形影响,云南不同区域降水特征差异显著,且与我国东部地区显著不同。年均降水量大体呈西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对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河谷地区,干、雨季降水均为夜间峰值,降水频次高,但强度较弱。对于云南最西部(99°E以西)的保山德宏地区,该地区累计降水量为云南最大,这一区域各台站日变化峰值均较为一致地出现在上午,在陆地地区较为少见。相邻的普洱和元江河谷位于云南南部(23°N以南),雨季两区域降水相当,但元江河谷在干季与雨季均为突出的夜间至清晨降水峰值,普洱地区雨季则是明显的午后降水峰值。云南中部地区降水量较周边地区明显偏小,该地区降水频次在雨季主要表现为清晨峰值,而在干季却是午后峰值更为突出,这也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一代全球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分析了1979~2014年天山山区水汽含量和云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出现在伊犁河谷地区,中心值域在10—11kg m-2之间,低值区位于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附近,中心值域在5—6kg m-2之间;夏季水汽含量最丰富,在8—11kg m-2之间。(2)云液水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博格达山北坡,而云冰水含量的高值区在西天山海拔较高的托木尔峰地区,低值区均在伊犁河谷等海拔低的地区;夏季云液水含量、云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云冰水含量较云液水减少的更为明显,下降速率为0.28kg kg-1/10a;(3)垂直分布上,云液水含量在600hpa左右的高空出现高值区,中心最大值为10kg kg-1;云冰水含量的高值区则出现在500hpa左右的高空,为11kg kg-1;在对流层大气中云冰水含量值远大于云液水,且云冰水发展的高度较云液水更高。  相似文献   

16.
川北绵阳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川省绵阳地区8个台站1959~2005年日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和连续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绵阳地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绵阳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局地差异大,主要表现为3种分布型:①区域一致型;②东南—西北型;③中部型。绵阳地区的年降水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但降水剧烈程度加大,同时东南—西北分布型在加剧;功率谱分析发现,绵阳年降水量的变化具有2.9年和6.7年的显著变化周期;绵阳地区各站的年降水和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大致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和减少趋势,但不同站点暴雨以上量级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特征又有所不同;绵阳地区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雨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出现减少趋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CALIPSO激光雷达1km水平分辨率的云层产品,计算了中国及周边地区(0°~55°N,70°~140°E)多层云的出现概率,对不同高度多层云的水平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层云的出现概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出现的概率较低,30°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出现的概率较高;多层云系统中双层云占比最大,并且云层发生概率随着云层数的增多而减小;不同高度双层云和三层云的分布特征类似;多层云出现概率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其中夏季双层云中“高云+高云”、“高云+中云”和三层云中“高云+高云+高云”、“高云+高云+中云”的配置在青藏高原主体的出现概率最大,而冬季单层云的低云、双层云中“高云+低云”及三层云中少量的“高云+高云+低云”配置在中国东北部海域、南海北部等30°N以北地区的出现概率高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7年8月—2017年7月江西省83个国家自动气象站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江西省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降水小时数大值中心呈沿东、西部山脉的带状分布,江西北部鄱阳湖平原地区小时数相对较少,小时降水强度江西北部和东南部大;(2)小时降水事件平均历时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短历时(1~6 h)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最高,贡献率空间分布由南向东北方向递减;历时超过6 h的降水事件,随着历时的增长大值中心向江西东北方向移动;(3)江西省小时强降水事件频次分布东高西低,且随着强降水等级的提升,高值中心逐渐北移;(4)小时降水主要出现在下午15—18时,多以短历时降水事件呈现,而中历时(8 h左右)的降水易出现在早晨07—08时;(5)近40 a赣北东部小时降水事件频次和累计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江苏降水长期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逐月、季和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AP),以此研究了江苏降水的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省平均降水量1、3、6月有显著的增多趋势,而4、9两月有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南部增多,而北部减少;春季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减少,夏季降水量主要是南部增多,北部减少,秋季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减少,冬季全省降水量增多。4个年代年RAP符号变化,在江苏南部呈“--++”型,北部为“++--”型,中部则呈“+--+”、“+-+-”等过渡型。春季则在北方呈“-+-+”型,中部呈“+--+”型,南部呈“+---”型,徐州和盐城地区主要为“++-+”型。夏季RAP符号,主要分布型由北到南依次为“++--”、“+-+-”、“+--+”、“-+-+”和“--++”。秋季RAP符号全省绝大多数台站为“+-+-”型。冬季RAP符号在东部和南部大片地区为“-+-+”型,而西部则主要为“-+++”、“--++”、“-+-+”和“---+”型混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