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省黎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查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个市县3 023名7~19岁黎族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测定和结果分析.结果 海南省黎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在7~17岁呈逐年增长趋势,黎族男生13~14岁年龄段身高、体重、胸围增长最快,黎族女生9~10岁年龄段身高、胸围增长最快;海南黎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生长水平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汉族乡村学生;其中13岁组黎族男生身高、体重、胸围与汉族乡村男生差距最大,分别相差12.08 cm、10.67 kg、6.38 cm;13岁组黎族女生身高、体重与汉族乡村女生差距最大,分别相差10.83 cm、11.21kg,14岁组黎族女生胸围与汉族乡村女生差距最大,相差6.40 cm.结论 海南黎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低,加强黎族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教育宣传和生长发育期的营养干预,以达到提高黎族儿童青少年整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中小学生1982年与2002年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泉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少年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泉州市7~17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进行调查,并与1982年的调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泉州市中小学生的形态指标发育呈上升趋势,2002年男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分别增长了6.52cm,10.64kg和4.86cm,女生分别增长了5.00cm,7.65kg和6.40cm,高于1982年泉州市生长发育水平。结论泉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存在长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育素质和生长发育调查”项目要求.1991~1995年对阆中东风中学学生进行了生长发育监测.男、女生身高、体重的均值大都达到或超过全国乡村男生、女生身高、体重的P_(50),有的已超过P_(90);Kaup指数都在正常或良好范围.与起始年份相比,男生身高、体重在各年龄组都有增长,以12岁(增加4.4cm)、14岁(增加4.55kg)为著;女生身高、体重以12岁增长最明显(增加3.6cm和4.25kg),身高增长在15岁与17岁呈明显下降,至18岁停止增长,体重在17岁呈负增长,18岁减少2.65kg.女生、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7.21%和24.28%,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北京市儿童1955-201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长期趋势,为科学指导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1955-1975年的资料源自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1985-2010年的资料源自于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1985年以后,调查学校基本固定,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保持一致.调查对象为7~17岁在校学生,分别计算性别和年龄别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北京市儿童1955-2010年生长发育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北京市17岁男、女生身高分别达到175.37 cm和162.63 cm.1955-2010年男、女生身高总增幅分别为13.46 cm和11.17 cm,平均增速分别为2.45 cm/10年和2.03 cm/10年.2010年17岁男、女生体重分别达到66.75 kg和54.62 kg,1955-2010年男、女生体重平均增速分别为2.68 kg/10年和1.68 kg/10年.身高的最大平均增幅出现在1975-1985年,男、女生分别达到4.51cm/10年和3.23 cm/10年.男、女生分别在13岁和11岁年龄段时身高增幅最大,达到17.85 cm和15.90 cm.结论 北京市儿童1955-2010年身高、体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2007年政府政策干预后,儿童肥胖上升趋势得以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现阶段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状况和规律,分析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为青春期保健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从松江区30所小学和33所中学中随机抽取27 834名7 ~17岁在校生,按规范测量其身高、体重.结果 松江区7~17岁男生平均身高年均增长4.6 cm,女生年均增长3.5 cm;7~17岁男生平均体重年均增长3.8 kg,女生年均增长2.9 kg.7~17岁男女生的身高及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松江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规律符合全国总体规律,女生生长发育突增年龄与上海市一致,而男生稍晚,生长发育趋势有其显著的年龄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口市美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为评价海口市现阶段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8—10月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海口美兰区73所中小学共计32141名学生进行调查测量,并将检测数据录入海南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分析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等情况。结果海口美兰区7~16岁中小学生男女生平均身高(151.4±13、149.3±10)cm、体重(44.4±14、41.4±11)kg接近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生身高体重呈各自的特征,男女身高增长曲线出现2次交叉,而体重增长曲线男生增速始终高于女生。32141名学生中,营养不良比率为16.0%,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2%、9.1%,腹型肥胖率达27.8%,血压偏高为6.5%。总体上男生发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比率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视力低下率为62.1%,女生视力低下程度高于男生。结论海口市美兰区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发育接近或略高于全国水平,男生肥胖问题突出,视力防控形势严峻,学校及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贵州省黔西县定新乡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黔西县定新乡4所小学所有年级1 129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415名留守小学生,714名非留守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测量比较.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男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28.7和130.5 cm,女生分别为128.5和131.5 cm;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男生平均体重分别为27.3和28.7 kg,女生分别为27.3和28.8 kg;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生长发育趋势符合一般规律;留守小学女生身高、体重中等以下分别占21.8%、24.6%,均高于非留守女生的8.4%和12.8%(P<0.05);留守小学男生体重中等以下占24.5%,高于非留守男生的18.8%(P<0.05).结论 定新乡留守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低于非留守小学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卫辉市2011-2012学年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及城乡、性别差异,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相应资料,也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1-2012学年卫辉市学生体格检查数据,对46 511名6~15岁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6~15岁儿童少年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水平,除农村男生外,其余均达到中国儿童少年的相关参考值标准。农村地区学生的身高、体重均落后于同龄城区学生,存在着城乡差异,10个年龄组身高平均相差男生为2.64 cm,女生为2.07 cm,体重平均相差男生为3.44 kg,女生为2.52 kg。身高发育在10~11岁出现生理交叉现象,体重发育无此规律。学龄前期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城乡差异较突出。 结论 卫辉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本市的城乡差距仍不容忽视,在中小学生中进一步落实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海岛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与变化趋势,为今后开展儿童青少年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与1991年岱山县7-18岁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及与2000年全国城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年间,岱山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分别增长7.03cm、8.80kg、4.37cm,女生平均分别增长4.10cm、5.24kg、3.59cm。体重增长幅度男生大于女生。发育高峰年龄男生身高、体重、胸围提前0.48、0.20、1.75岁,女生提前0.78、1.50、0.11岁。与2000年全国城市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比较,部分年龄组有差异,多数年龄组身高、体重、胸围增减率比较接近。结论岱山县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呈加速增长趋势,发育高峰年龄有前移倾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日本儿童青少年1900-2016年的生长长期趋势,为进一步揭示中国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采用《学校保健统计调查》中1900-2016年6~17岁日本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数据,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时期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增长率和增长幅度进行差异检验,运用队列分析法对身高、体重和BMI进行纵向关联分析.结果 1900-2016年,日本6~17岁男女生身高增幅为9.5~19.9 cm和10.8~18.9 cm,体重增幅为4.0~15.9 kg和3.9~14.2 kg,男生高于女生.日本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的峰值出现在1950-1960年,男生平均增幅为4.8cm和2.7 kg,女生为3.9cm和2.4 kg.而在1939-1950年,日本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均呈负增长趋势,男生平均增幅-1.8 cm和-1.2 kg,女生为-0.8 cm和-0.4 kg.2000-2016年,日本各年龄段男、女身高增长率分别为每10年平均增幅-0.2~0 cm和-0.2~-0.1 cm.结论 “二战”前后,日本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长期趋势降幅明显;本世纪初,日本儿童青少年长期趋势呈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民工子女学校学生生长发育情况,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某民工子女学校1 154名学生作为监测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生长发育情况评价,并与同期本地公办学校学生身高、体重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民工子女学校各年龄段男女学生身高均低于公办学校(均P0.05),民工子女学校男生9~14周岁和7周岁年龄段体重低于公办学校男生(均P0.05),女生11~13周岁和9周岁年龄段体重低于公办学校女生(均P0.05),民工子女学校6~12岁年龄段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和男生肥胖率均低于公办学校(均P0.01)。结论民工子女学校男女生发育较公办学校差,民工子女学校6~12周岁年龄段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和男生肥胖率均低于公办学校,13~16周岁年龄段的差距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南昌地区7~17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04年5~10月在全市4个县(区)对7~17岁74 101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采用调整后的5个等级评价法分别计算了男女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及胸围的5个评价等级。[结论]本研究对南昌地区7~17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采用5个评价等级进行了研究,适合南昌地区7~17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济宁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2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中国校医》2007,21(4):391-394
目的 分析1985-2005年济宁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趋势,为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1985、1995和2005年济宁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比较20年来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质量、胸围的发展变化。结果 在1985~2005年的20年间,济宁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7~18岁身高平均增长量,男生为6.10cm,女生为4.36cm,体质量平均增长量,男生为7.58kg,女生为4.80kg,胸围平均增长量,男生为3.70cm,女生为3.37cm,男生的增长幅度大于女生。不同年份间比较,多数年龄组差别显著。结论 济宁市中小学生生长的长期变化是相当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兰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和评价相关干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兰州市城关区52所学校(高中1所、初中11所、小学40所)7~18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对所有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胸围、脉搏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生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2~13岁,高峰期的生长速度达到每年6,8cm;女生的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1~12岁,高峰期的生长速度达到每年6.6cm。男、女生体重增长高峰均出现在12岁,且体重增长曲线无交叉。男、女生胸围在16岁以前持续增长,13-15岁男、女生平均胸围水平一致。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7~18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为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4年测量的7~18岁藏族学生253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拉萨城市及那曲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趋势均为城男比乡男提前,即乡男的快速发育时间落后于城男,但17~18岁时2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无明显差别。身高快速发育时间城女比乡女提前2a,18岁时身高、体重城女高于乡女,胸围无明显差别。结论西藏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拉萨市和那曲农村学生的3项指标只在个别年龄存在差异,总体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阜阳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全市城乡 7~ 17岁在校学生 3795 5人。准确测量身高、体重 ,以百分位数法评价身高、体重发育等级 ;以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现时营养状况 ;本站学校卫生科 1993年~ 1995年连续监测三年。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为讲课、广播、宣传栏及发放自编宣传册。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 ,两年后 ,全市城乡中小学生身高发育上等的人数由原来的 15 .16 %上升到 2 1.5 9% ;体重发育上等的人数由 14.2 4%上升到 17.76 %。营养不良率由原来的 17.2 2 %下降到 12 .2 0 %。营养卫生知识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营养卫生知识、指导合理膳食、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是保证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身高发育情况,为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09年10所中小学校共计6 923人、2019年6所中小学校共计3 894人开展身高等形态学指标测量和评价。结果 2019年男、女生平均身高均大于2009年同年龄段男、女生,其中男生7~17岁和女生7岁及9~17岁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平均每年段增长2.89 cm(1.68~5.50 cm),女生平均每年段增长2.28 cm(1.31~3.87 cm)。男生身高增长高峰在12~13岁(4.87~5.50 cm),女生身高增长高峰在11~12岁(2.39~3.87 cm)。2019年中小学校男、女生身高发育情况整体好于2009年(P值均<0.01)。结论 中小学生身高发育情况较好,在不同特征群体间存在差异,有必要持续开展健康监测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唐焜  韩娟  徐阳欢  杨森焙  汤佳  毕烨  谢姝  闫梅  胡月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75-3979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区及周边农村中小学学生共4 153名,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分析一般身体形态生长各项指标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身体形态生长各项指标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武汉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城乡和性别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女生相对于男生,城市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青春期有提前和缩短的趋势。结论:基于不同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男女及城乡差异,教育工作者应把重点放在青春期和农村。  相似文献   

19.
1946-2005年太原市7~15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946-2005年太原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现状及趋势;营养状况变化的趋势;生长发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所有数据全部导入SPSS11.5统计软件中,进行指标的统计学处理。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体型的变异趋势。结果近六十年间总的身高增长高峰年龄男生为14岁左右,女生为13岁左右,平均发展速度男生为102.39%~103.70%,女生为102.53%~103.38%;总的体重增长高峰年龄男女生均为15岁左右,其平均发展速度男生为102.68%~106.82%,女生为101.85%~105.03%;总的体重指数BMI值均呈负增长,平均发展速度男生为97.74%~100.29%,女生为96.84%~99.49%;近六十年来男、女中小学生的体型仍属瘦长型。结论近六十年来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与社会制度、经济、医疗卫生事业等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的长期变化,为进一步做好儿少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该区内1983、1993、2003年监测点校7~18岁学生体质监测资料,并将其1993年前10年和后10年学生形态指标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983--2003年大连市沙河口区7~18岁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持续增长。前10年男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大于后10年,而平均胸围增长则为后10年大于前10年;女生平均身高增长为前10年大于后10年,而体重和胸围则为后10年增长大于前10年。7~18岁男女生1983、1993、2003年3个不同年度的年增长率高峰有逐渐提前的趋势,男生年增长率高峰在12~13岁,女生较男生早二三年。结论大连市沙河口区7~18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发育呈持续增长趋势,男女生胸围发育后10年大于前10年,其身高、体重、胸围形态3项指标发育正在逐渐摆脱“豆芽”形,而朝着健康的形体方向发展。青春期突增表现逐渐提前,提示我们在学生10岁左右即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生的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