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医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月水来腹痛候》:"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至令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手太阳、少阴之经"。中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  相似文献   

2.
<正> 当归芍药散是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一个方剂。该书《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云:“妇人怀娠,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又《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其药物组成有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泽泻、川芎。方中重用白芍以敛阴止痛柔肝;川芎、归身养血调肝;泽泻淡渗利湿;白术、茯苓健脾和可,以益生化之源。诸药合用,有通调气血,健脾化湿的功效。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此方不仅适用于妊娠腹痛,而且加减应用,对妊娠  相似文献   

3.
张克斌 《光明中医》2002,17(1):31-32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临床以经期或行经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则剧痛昏厥为主证。痛经一证的记载 ,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带下 ,经水不利 ,少腹满痛 ,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记有 :“妇人月水平腹痛者 ,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 ,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 ,损伤冲任之脉…… ,风冷之气与血相击 ,故令痛也。”《景岳全书·妇人规》说 :“凡妇人经行作痛 ,虚者多 ,全实者少 ,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 ,固其大法也 ,然有气血本虚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 ,故于经前亦常有…  相似文献   

4.
《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因此,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量少等。月经不调多因肝脾肾三脏和气血冲任功能失调所致,所以,治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妇人腹痛论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痛是妇科常见疾病,《金匮要略》中有月经前后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诸方面论述,其病机多与气血有关,虽有偏气、偏血,属虚、属实的不同,但总不出乎气血不和,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及血虚失养,阳虚失煦,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治疗方法亦灵活多变,本文仅结合《金匮要略》一书述要如下。1养血疏肝,健脾利湿肝脾失调,血郁湿滞所致腹痛。《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云:“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妇人杂病》篇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和血调肝;茯苓…  相似文献   

6.
“带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乃泛指女子束带以下之病,亦即经、带、胎、产诸症之统称。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则为带下医”这说明是妇科医生。又如《金匮·妇人杂病并治篇》有三条经文言及“带下”一云;;“……此皆带下”一云:“……此病属带下”一云:“带下经水不利”都是叙述的妇科杂病。该篇还记载了妇人下白物,用矾石丸内藏中(塞入阴道中)这是妇科中用外用药治疗带下病较早的记录,直至目前仍有较好的效果。狭义则专指妇人阴中流出粘液、如涕如唾,因带脉失约所致,故名为带下。一说因其所下绵绵如带故名。此篇所  相似文献   

7.
王文德 《西部中医药》2005,18(12):33-33
痛经之症,临床多见。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定义为: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  相似文献   

8.
明·吴昆《医方考》是著名的方剂著作之一。由李飞同志校注的《医方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注文详尽,对末学更有所裨益。但其中两种药物的注释有失原意,不敢苟同,特提出研讨,并祈指正。一、红铅:《医方考》注文:“红铅,指女子首次月经。”而《本草纲目·卷五二》云:“妇人月水,释名月经、天癸、红铅,……邪术家谓之红铅,谬名也。”《西游记·第二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相似文献   

9.
凡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因此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量少等。月经不调多因肝脾肾三脏和气血冲任功能失调所致,所以多从疏肝、健脾、补肾、调理气血冲任论治。鲜有清热、除湿为调经治法。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发现湿热内蕴胞宫、冲任二脉失调之月经不调亦很多见,用具有清热除湿的八正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月经不调,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月经先期患者,女,27岁。2003年7月10日初诊。主诉:月经周…  相似文献   

10.
月经后期也称“经期退后”或“经迟”,一般以月经周期退后一周以上为标准。此症前人多责之血寒。如张景岳《妇人规》云:“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说:“渐迟至,重桂姜”,也认为这是血海有寒。笔者以为月经后期血寒虽属一大原因,但有虚实之分,并有气血郁滞与血燥之分。  相似文献   

11.
<正> 温经汤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九条.原文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当以温经汤主之”.温经汤原方为: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丹皮、桂枝、人参、阿胶、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方后注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温经汤中吴萸、桂枝温理冲任,暖血散寒  相似文献   

12.
当归芍药散为妇科临床常用方剂,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篇曰“妇人妊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曰:“妇人腹中诸疾病,当归芍药散主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方在理论、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彭先荣 《河北中医》2003,25(11):842-843
当归芍药散是张仲景为治疗妊娠腹痛而设的专方。《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症并治第二十》云 :“妇人怀娠腹中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笔者以当归芍药散随证加减 ,运用于妇科病 ,取得满意疗效 ,兹举例如下。1 经行水肿王某 ,女 ,38岁。 1 996 0 5 2 0就诊。自诉每逢月经前 2日出现四肢、面目水肿 ,且全身胀困重滞不适 ,胸闷乳胀 ,月经颜色紫黯。至经净后症状逐渐消退 ,多次小便化验正常 ,如此反复发作已 3年余。刻诊 :月经将至 ,面浮 ,下肢按之凹陷 ,随手而起 ,疲乏身重 ,胸闷乳胀 ,舌苔薄白 ,脉沉弦。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 ,脾虚湿困。治宜疏…  相似文献   

14.
<正> 1 安胎之说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并治》中首先提出:“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妇人妊娠最重视肝脾两经,以肝藏血,血以养胎:脾主健运,化饮食而输精微。如孕后耗血多而血虚,血虚易生热;脾失健运,则湿停中焦,故血虚湿热留聚,最易影响胎儿,用当归散甚为合适。方中白术健脾除湿,黄芩坚阴清热,配合补肝养血药而安胎。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一般医家都认为,这里的“虚、积冷、结气”是张仲景针对妇人杂病的致病原因而概括出来的三个方面,不少医家甚至将该条经文作为代表妇人杂病病因的总纲而列于全篇之首,足见后世医家对该条经文的重视.笔者认为,仲景所说的“虚、积冷、结气”主要是针对妇女闭经一病的致病原因而言,且三者之间常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相似文献   

16.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载:"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三》载:"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由当归、白芍药、白术、泽泻、茯苓、川芎组成,具有养血和血、健脾利湿、调肝止痛的功效.《妇人大全良方》载:"妇人以血为本."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脾失调,则气血易于失和,气血失调则易于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正> 《金匮》云:“妇人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金鉴》注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即今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痰而生,故用半夏、  相似文献   

18.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妇人病,四物良,①月信准,体自康。②“原注”:①与男子同,唯经前产后异耳,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香附炙草为主,凡经前产后俱以此出入加减。②经水一月一至,不愆其期,故名月信,调经则体自康。“浅说”:女子生理上最大特点主要是月经,  相似文献   

19.
带下论治一得带下,指妇女阴中流出之粘液,因其绵绵如带,故名。《素问·骨空论》曰:“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带下之成因,薛立斋在《女科撮要》中指出“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厚味;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对于带下的治疗,《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带下病之要责之于脾肾,邪气主要责之湿邪,以脾气主升,肾气闭藏,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以水湿内留而下注;肾气虚则不能固摄精气而下泄,故脾肾气虚下陷,其带下必清稀,然而由于湿郁化…  相似文献   

20.
当归芍药散方出《金匮要略》,其药物组成有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术四两。《妇人妊娠病咏证并治第二十》第五条云:“妇人怀娠,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