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东平  乔淑章 《中外医疗》2009,28(29):166-16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与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009年6月期间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5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并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阳性预测值87.12%,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预测值86.49%。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而进行冠脉造影(CAG)、CCTA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CTA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CCTA检出患者24例(70.59%),检出主要冠脉50支(49.02%);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可逆性缺损者20例(冠脉36支)。以CAG为金标准,根据患者例数,CCTA诊断灵敏度95.65%,特异度81.82%,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灵敏度82.61%,特异度90.91%;根据冠脉支数,CCTA诊断灵敏度88.37%,特异度79.66%,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灵敏度72.09%,特异度91.52%。结论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两者互为补充,综合判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与其相应供血心肌节段有无灌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41例临床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 )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SPECT)心肌灌注显像( MPI)。结果CTCA狭窄50%时,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准确性为85%,特异度为87%,敏感度为78%,阴性预测值为91%,阳性预测值为71%;以MPI为标准。。结论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与相应供血心肌节段灌注异常密切相关,双源CT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MPI及CTA检查,对比分析检查所见及诊断结论。结果 35例患者中MPI、CTA均阳性15例,MPI阳性CTA阴性3例,MPI阴性CTA阳性3例,MPI、CTA均阴性14例。结论核素心肌显像反映心肌摄取显像剂的能力,与相应血管通畅情况和心肌细胞活性有关,联合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达到全面准确诊断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随着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不断深入,SPECT/CT同机同时完成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和放射学心脏CTA成像可直接了解血管与心肌之间的匹配关系,缩短了两次检查的预约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效价比.2011年5~6月,我院行MPI+CTA检查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能CT心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患者行双能CT心脏检查,其中11例于1周内行MRI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11例患者中共15个节段在双能心肌灌注和MRI延迟增强显示,但是MRI显示病变范围均大于双能心肌扫描,另共有6个节段的病变仅在MRI心肌灌注上显示,病变直径均小于1 cm。结论在心率合适的患者中利用单次对比增强双能量CT心脏成像,在不增加射线剂量的前提下可同时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双源CT冠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用于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共10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进行双源CT冠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诊断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以此分别比较双源CT冠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源CT冠脉成像的诊断结果数据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诊断结果数据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用于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均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价值,在实际诊断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手段的选择,以此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岳瑞华  史若飞  沈钧乐  张红  祁书林 《重庆医学》2004,33(10):1494-1495
目的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患者,同时进行99Tcm-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CAG作对照,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6.36%、特异性58.82%,准确性指数87.50%、阳性预测值88.33%、阴性预测值88.33%.结论 SPECT与CAG从不同的角度诊断CAD,符合率较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两者应互相结合,而不能替代.若CAG阳性则冠心病诊断肯定,CAG与SPECT均阴性,可以排除冠心病,CAG与SPECT结果不一致时,须结合临床小心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别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确定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35例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加静息99m锝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中2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情况分为无明显狭窄、<50%狭窄和≥50%狭窄.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分为显示正常、可逆或不可逆灌注缺损.进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与供血区心肌灌注情况的对应比较,计算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98.4%,27个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其中23个(85%)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9个分支有<50%狭窄,69个分支有≥50%狭窄,其中50个(64%)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阳性,而有≥50%狭窄的分支中23个(33%)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示心肌缺血的最佳分界点是≥58%,以此为界点,CT冠状动脉造影预示心肌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65%.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6%.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SPECT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相互补充的信息.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准确的除外有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但预测心肌缺血的能力有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并较为可靠地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运动负荷实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可疑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对冠脉造影病例筛查的价值。方法105例有胸痛、胸闷不适,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并分析心肌灌注显像的图象特点。结果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2.4%、89.9%、84、8%。心肌灌注异常组,冠脉造影阳性率达91.3%。结论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胸痛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冠脉造影病例的选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mTc-MIBI(甲氧异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1例川崎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3组。对照组8例系怀疑川崎病患儿,后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疾病者。两组病例均行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41例川崎病患儿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39.02%(16/41)。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率分别为36.84%(7/19)、41.67%(5/12)和40%(4/10)。10例显像阳性者经治疗后6~12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缺血明显改善5例,恢复正常4例,1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结论 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一日法静息^99mTc-MIBI及^18F-FDG双核素同时采集(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心肌灌注、存活和心功能状况,并探讨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技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拟行CABG的患者,进行^99mTc-MIBI和^18F-FDG DISA灌注/代谢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1.42例DISA显像中,39例为灌注/代谢不匹配型,提示心肌存活,适合进行CABG;1例为灌注/代谢匹配型,提示心肌梗死,无存活心肌;2例正常。2.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对左心心肌总的灌注缺损区定位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0%及67%。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定位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79%、77%及50%、75%、60%。结论一日法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法心肌灌注显像,可全面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灌注、存活及心功能状况,可用来作为选择CABG适应证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腺苷负荷诱导的ST段下移的发生特点、与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5例疑似或确诊的CAD患者行一日法腺苷负荷—静息MPI。腺苷注射后出现ST段水平样或下斜下移≥1.0 mm定义为缺血心电图阳性表现,MPI出现可逆或不可逆显像剂摄取降低作为心肌缺血评价标准,观察腺苷负荷诱导的ST段下移与MPI显像提示缺血之间的相互关系。48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术,3支主要血管中至少有1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作为阳性的诊断标准。结果 125例患者中42例(33.6%)出现心电图阳性改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腺苷负荷ST段下移与心肌MPI显像心肌缺血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冠脉造影阳性的32例患者中,25例有MPI心肌缺血,其中14例伴有心电图改变;而冠脉造影阴性的16例患者中,MPI显像正常12例,其中10例腺苷负荷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结论 腺苷注射诱导的心电图ST段改变能为腺苷心肌MPI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及其融合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70例,均行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和CCTA检查,并于15日内行冠脉造影(CAG)诊治,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MPI提示正常、异常分别5例、65例,其中心肌缺血60例,心肌梗死5例,共210个节段,节段灌注异常68段,灌注正常142段,灌注异常节段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低于灌注正常节段,而达峰时间(TTP)较灌注正常节段延长(P<0.01);CCTA发现冠脉异常、正常分别53例、17例,其中93个节段异常,冠脉狭窄≥50%,117个节段正常;MPI/CCTA融合影像提示,冠脉异常(存在功能相关冠脉狭窄)56例、正常14例,以CAG为诊断金标准,MPI/CCT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MPI及CCTA(P<0.05)。结论MPI与CCTA对冠心病均有较好诊断效能,尤其是MPI/CCTA融合显像可明确冠脉狭窄与其功能状态的关系,提高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出率,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行GMPI,并在行GMPI 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超声心动图(UCG)等检查。结果 (1)以CAG为参照,GMPI检测冠心病的灵敏性为88.89%,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83.33%。(2)GMPI检出罪犯血管的阳性率左前降支(LAD)为9/10,左回旋支(LCX)为2/3,右冠状动脉(RCA)为5/5。对血管不同病变支数,GMPI检出阳性率单支病变为8/9、双支病变为5/6、三支病变为3/3。(3)GMPI检测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与UCG检测结果呈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4、0.71、0.63、0.59,P<0.01)。结论 99mTc-MIBI GMPI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99mTc-MIBI对心肌进行单光子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显象,观察72例。其中,冠心组18例,可疑冠心组22例;单纯高血压组16例;对照组16例。受检者进行运动显象和静态显象,然后进行图象重建比较。结果:(1)对照组全部正常;(2)冠心组全部异常,其中心肌梗塞者图象显示缺血区为完全缺损,心绞痛为明显稀疏和完全缺损。完全缺损者临床及体表心电图均无心肌梗塞表现;(3)可疑冠心组16/22异常;(4)单纯高血压组8/16有可逆性稀疏或轻度稀疏。缺血区域以前壁常见。本法较静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分析心脏X综合征患者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ATP—MPI)的特点。方法选取临床符合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28例,分别行ATP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并分析显像结果。结果11例男性患者中有7例(63.64%)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其中有6例(85.71%)表现为可逆性分布,1例(14.29%)表现为反向再分布;17例女性患者中有12例(70.59%)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其中9例(75%)表现为可逆性缺损,3例(25%)表现为反向再分布。男女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心脏x综合征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99m 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VMC的 5 5例患者及正常人 14例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5 5例患者中 39例心肌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区 ,11例出现单节段放射性减低 ,17例多节段放射性分布异常 ,11例呈花斑样改变 ;总阳性率为 71.0 % ,急性期阳性率为 71.4 % ,恢复期阳性率为 5 0 .0 % ,慢性迁延期阳性率为 81.8%。结论 :99m 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能够直观的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 ,是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