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c-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PCNA,bcl-2,c-myc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恶性涎腺肿瘤的凋亡细胞指数和增殖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恶性涎腺肿瘤中bcl-2和c-myc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细胞凋亡和调控基因异常在涎腺肿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涎腺肿瘤中,bcl-2和c-myc蛋白的共同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衰老、增殖和凋亡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等技术原位检测了20例银屑病患者(试验组)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细胞中与衰老细胞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细胞。结果:银屑病皮损中衰老细胞、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数均比正常人皮肤增多,试验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5%/10%、80%/30%、70%/20%,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细胞与凋亡细胞的增加共同对银屑病增殖代谢加快起到部分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恶性黑素瘤(MM)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原发性MM和20例正常人皮肤中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I。)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显示:①MM中,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皮肤(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皮肤(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建立桡骨骨折模型。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酶(TdT)介导的dutp-x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原位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整个骨折过程愈合过程中,均可见到细胞凋亡。在膜内骨化期,细胞增殖,分化旺盛期,以及软骨形成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骨痂形成晚期如塑型期,细胞凋亡减少。[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的变化与细胞分化转型期密切相关,细胞的退化不是坏死而是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PCR、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6例NSCLC及13例肺良性病变中HPV16、18型DNA、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分别计算增殖指数(MI)和凋亡指数(AI)。结果NSCLC中HPV16、18型总阳性率为40.8%(31/76),而肺良性病变组阳性率为7.7%(1/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PV感染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SCLC中HPV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MI及A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HPV16、18型感染在NSCLC发生中可能有病因学意义,其致癌机制之一可能通过减少癌变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在体外、体内对结肠癌的抗癌作用。方法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氧化二砷诱导结肠癌细胞HT-29凋亡情况;建立HT-2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监测给药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并通过对肿瘤组织标本K i67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三氧化二砷体外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体内,三氧化二砷可抑制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肠癌中,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增殖,诱导凋亡而发挥抗癌作用,是结肠癌治疗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性的死亡,与维持组织细胞的自身稳定及各种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doma,MM)是骨髓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是瘤细胞增殖异常和凋亡受到抑制的结果。肿瘤细胞凋亡是凋亡相关基因通过启动凋亡信号传导系统来实现的,细胞凋亡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M拓展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VEGF siRNA对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VEGF作为膀胱癌基因治疗靶点的有效性。方法已稳定转染pGC-siVEGF的T24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膀胱癌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肿瘤细胞VEGF和肿瘤间质CD34的水平,根据CD34表达情况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成瘤率低,肿瘤生长速度缓慢(P〈0.01);VEGF水平下降(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以VEGF为靶点的小干扰RNA有抑制VEGF表达、遏制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作用,VEGF有可能成为临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为膀胱癌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小管细胞凋亡,结果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检测到较多的凋亡细胞(P〈0.01)。随着时间延长,肾小管凋亡细胞逐渐增多,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姜果  张建华  姜荣建  陈仲达 《重庆医学》2006,35(16):1468-1469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表达变化与肿瘤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16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临床分期表浅型24例,浸润型20例;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做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定位和半定量检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biotin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浅型和浸润型survivin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细胞凋亡指数及增殖指数随肿瘤恶性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 survivi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膀胱癌组织的增殖及凋亡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移植静脉狭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100只Wistar大鼠自体颈静脉移植与肾下腹主动脉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及相关基因bal-2、bax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术后1 ̄8周,移植静脉TUNEL及PCNA阳性VSMCs多于对照静脉(P〈0.01);术后1 ̄2周为TUNEL及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肺癌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原位观察和对核增殖抗原 (PCNA)、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探讨不同类型肺癌、不同增殖情况、不同p53表达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97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肺癌。Sclc35例 ,Nsclc62例 ,分别进行凋亡细胞检测 (TUNEL法 )、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不同类型肺癌、不同增殖能力肺癌细胞凋亡的程度有差异 ,p53阴性和阳性细胞凋亡无差异。结论 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数高于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活跃自发凋亡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1例新鲜脑膜瘤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合肿瘤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PCNA指数高于良性脑膜瘤,但同时其凋亡也增加;PCNA指数与凋亡指数之间成正相关.结论PCNA指数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对脑膜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过程是脑膜瘤增殖动力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癌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中髂内动脉灌注顺铂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25例术中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子宫颈癌患者(灌注组)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情况,并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灌注组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指数(PI)为(46.34±18.76)%,略低于对照组的(58.48±16.54)%(P>0.05),灌注组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为(17.67±1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5.76)%(P<0.05).结论子宫颈癌术中通过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诱导子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并可能降低其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细胞凋谢与细胞增生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变化的关系,计数19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单位面积(mm2)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凋谢细胞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低,从食管正常上皮到基底细胞增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稍有升高,到间变时明显升高,到癌时升高最显著,为正常上皮的近7倍(P<0.01)。在各级病变组织中,凋谢细胞数较低,在正常上皮中更低。随病变加重(基底细胞增生→间变→癌),单位面积凋谢细胞数均逐渐升高(P<0.01)。细胞凋谢指数与细胞增生指标PCNA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提示:细胞凋谢不仅可以反映食管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死亡状况,而且能反映细胞增生状况。  相似文献   

16.
观察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用TUNEL法检测调亡细胞,观察其特征,以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凋亡细胞数作为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用枸椽酸-微波-ABC法检测PCNA表达并以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作为增殖指数(PCNAindex,PI)。结果:与反应性增生相比,在大多数淋巴瘤类型中AI显著减小,PI显著增大,而AI/PI在所有淋巴瘤类型中均显著减小。结论:所用检测方法客观而敏感;细胞凋亡减少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小淋巴细胞性、滤泡性、弥漫小裂细胞性淋巴瘤发生的主要原因;AI/PI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中bcl 2、Fas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初诊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塑料包埋切片中病理性浆细胞bcl 2、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初诊组bcl 2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Fas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bcl 2抑凋亡作用增强和Fas促凋亡作用减弱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小鼠牙釉质形成过程中中间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釉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出生后1、3、5、7、9、15和17天发育阶段的BALA/C小鼠牙胚的石蜡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中间层细胞及成釉细胞分化各阶段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釉质形成早期,中间层细胞、成釉细胞均呈PCNA阳性表达,且两者在同期表达强弱程度上具有一致性,随着牙冠发育的完成,PCNA的表达减弱;凋亡在分化各期的成釉细胞中皆有表达,尤其在成熟期成釉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中间层细胞中可散见凋亡现象。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是牙齿正常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调控机制,中间层细胞与成釉细胞间的增殖与凋亡在时空表达强弱程度变化上具有一致性,具有一定"量"的变化相关性,提示中间层细胞在釉质形态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单侧髁突切除对非手术侧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 24只5~6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通过手术切除右侧髁突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2月、4月的时间处死动物,取其左侧(非手术侧)颞颌关节,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非手术侧髁突软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细胞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显示与同时间段空白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手术组(单侧髁突切除)术后2月,还是手术组术后4月,非手术侧髁突软骨PCNA阳性细胞表达量均降低;而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与手术组术后2月相比,手术组术后4月PCNA阳性细胞表达量降低;而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结论单侧髁突切除可导致非手术侧髁突软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细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葫芦素 E 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观察葫芦素 E 与阿霉素的协同效应。方法采用 CCK-8测定葫芦素 E 对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MM1.S、MM1.R、U266和 RPMI8226的半数生长抑制率(GI50),并通过 CalcuSyn 协同效应分析软件,计算药物合用指数(CI),评价葫芦素 E 与阿霉素协同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葫芦素 E 对 MM1.S、MM1.R 的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和 PARP 的变化,以及葫芦素 E 对 IL-10刺激的 RPMI8226细胞STAT3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葫芦素 E 对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 GI50均在(12.3~161.7)nM 范围内;葫芦素 E 导致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 SubG1期细胞比例、凋亡细胞比例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并出现凋亡相关的活化蛋白如 Cleaved Caspase-3和 Cleaved-PARP。葫芦素 E 能有效抑制 IL-10诱导的RPMI8226细胞 STAT3磷酸化,并能与阿霉素协同抗多发性骨髓瘤。结论葫芦素 E 通过抑制 STAT3蛋白磷酸化,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并能协同阿霉素抗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