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如海  徐怡芳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5):46-49转114
由于没有实例遗存,后世对汉代木构建筑的风貌了解大致有两类媒介可以借助,其一为汉赋,其二为出土实物(建筑明器、画像石及画像砖等)。然而,汉赋中的 “反宇”记载与出土建筑明器中绝大部分为直线屋顶的现象并不相互验证。针对此现象,作者以河南地区为研究范围,先将《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一书中提到的 175 件建筑明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其特征;再与《后汉书 礼仪志》中记载的帝王丧葬所使用的明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借助对汉代帝王陵墓材料选用及墓室形制的研究。研究初步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汉赋和建筑明器刻画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汉赋中“反宇”记载反映的应是级别较高建筑的特征,如宫殿建筑;而不见于帝王丧葬明器系统中的建筑明器类型,可能是民间自发使用,其直线屋顶形态为汉代时期当地民居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由于没有实例遗存,后世对汉代木构建筑的风貌了解大致有两类媒介可以借助,其一为汉赋,其二为出土实物(建筑明器、画像石及画像砖等)。然而,汉赋中的“反宇”记载与出土建筑明器中绝大部分为直线屋顶的现象并不相互验证。针对此现象,作者以河南地区为研究范围,先将《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一书中提到的175件建筑明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其特征;再与《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的帝王丧葬所使用的明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借助对汉代帝王陵墓材料选用及墓室形制的研究。研究初步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汉赋和建筑明器刻画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汉赋中“反宇”记载反映的应是级别较高建筑的特征,如宫殿建筑;而不见于帝王丧葬明器系统中的建筑明器类型,可能是民间自发使用,其直线屋顶形态为汉代时期当地民居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承秦制,汉代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基本沿袭秦朝的制度,以"一堂二内"为基本形制.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画像砖(石)中的院落形象及院落遗址等资料进行整理,将汉代住宅分为单体、合院式、廊院式及楼院式住宅等四种类型,并结合文献对各类型的形制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斗棋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是中国建筑的符号。斗棋的演变特征可以看作是古代木构架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考古发现有大量的汉代明器,其中为数可观的建筑明器都表现有建筑斗拱,样式繁多,用途广泛。本文主要从汉代建筑明器论述斗拱的形制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斗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是中国建筑的符号。斗栱的演变特征可以看作是古代木构架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考古发现有大量的汉代明器,其中为数可观的建筑明器都表现有建筑斗栱,样式繁多,用途广泛。本文主要从汉代建筑明器论述斗棋的形制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歇山建筑又称曹殿,九脊殿,是双坡屋面与四坡屋面相结合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形象资料见于汉代明器、北朝石窟壁画等处,经推广使用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出土汉代明器与画像砖石中的建筑形象表明,仅有广州、四川两地出现了大量的“阶梯形”(“两段式”)屋盖,本文对两地的建筑图像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归纳、分析,基本厘清了两地不同的屋盖形式,澄清了这种屋盖形式是凹曲屋面前期形态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摄影     
《中华民居》2014,(8):125-125
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稳定的繁荣辉煌阶段。史籍中关于这一时期建筑的记载非常丰富,有关当时建筑方面的资料也很翔实。此外,在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画像砖,画像石和陶器建筑明器,对当时建筑的形式、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具体形象。当时的河南地区,营造业的成就尤为突出,都城、宫殿、陵墓和苑囿等建筑,一时大为兴盛,形成了中原地区建筑艺术史上一个高峰期。因种种原因,木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石阙建筑残缺不全,但庆幸的是在这片土地上埋葬着大量的陶器、石器建筑明器。建筑明器再现了当时的辉煌和成就,它直观、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年前建筑的发展水平,为研究当时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河南博物院藏古代建筑明器60余件,现挑出一部分供爱好者欣赏。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一系列汉代楼阁明器的用途进行了辨析.并在其基础上根据焦作出土的楼阁在上层左侧安排俑人的情况,对中原地区楼宅的使用方式和形式构成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分析了汉代以后楼宅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至汉代已走向定型和成熟,其形式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而院落建筑空间又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徐州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中国两汉文明的发源地,其境内保存有大量汉画像石,为研究汉代建筑的形式功能等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资料。文章试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介,从画像的抽象性与示意性层面上分析门阙庭院堂寝和相关附属建筑在汉代院落中的位置关系及其自身的建筑特点和建筑形式,并阐述了庭院中建筑屋顶形式所蕴含的羽化升仙的汉代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11.
季宏  朱永春 《华中建筑》2008,26(1):24-26
汉画像升仙图中极为夸张的斗拱形象不能仅从结构体系上分析,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汉代人的宇宙观与升仙观念,折射出汉代斗拱的文化涵义。该文从图像学意义上分析了汉代斗拱的文化内涵及发展轨迹:在以升仙为主题的基室汉画像中,斗拱是通往天延枢纽的符号。正是这一象征意义促成了汉代斗拱的成型、发展。汉代诸如曲拱、重拱一类特殊形态的斗拱,也与升仙有关。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1)
Taking the stone reliefs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ancient Xuzhou region as materials,the paper studied the roofing forms of pavilion rooms and halls in the Han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of and ridge style and its decorative feature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cords.The result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roofs were straight slopes but the roof ridge diversifi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warping,there are straight without warping,gentle and slight warping and large arc warping etc.,the warping forms had the roof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both north and south China,showing diversified and beautiful morphology.Through the technical treatment of structure and art,the roofing created a highly expressive images and eliminat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big lumpish and depressive roofs.Animal images of phoenix and Chiwen (two imaginary birds in ancient Chinese myth,with auspicious implications) in the roof ridge decorations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decorative art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Han Dynasty.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张奕 《山西建筑》2009,35(19):55-56
以中国古代大学校园选址为视角,通过考察氏族社会的"大房子"、夏商周之时的"明堂"、汉及以后的"太学""庙学",唐宋以降的"书院"等历史上不同类型大学在校园选址上的特点,证明了在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和权力的关系殊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传统民居中存在两种屋顶结构类型——密梁平顶式与发券拱顶式,对于这二者在该地区出现的前后顺序、时间、与其他地区的渊源关系等问题,一直是历史谜题。基于建筑结构与形式的演变规律对其进行推测,辅以洋海墓地与交河故城的考古发掘,认为该地密梁平顶式民居先于发券拱顶式民居;以对该地遗迹的考古发掘为线索,结合佛教传播等相关史实,提出以技术需求的视角解释西域拱顶的应用历史晚于汉地,并指出拱顶在该地的应用经历了事鬼神与世俗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蔡晴  姚赯 《规划师》2004,20(9):62-65
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将景观营造与历史遗产保护相结合,“东汉笛亭”和“葫芦醉岛”两个景点均按历史典故进行设计,柯岩古八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乡居景观,石佛景区重新安排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布局,赋予古老的文物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堂作为重要的礼制建筑.汉代以前平面为亚形,源自于上古时代天圆地亚形的宇宙观.宇宙为最高神的居所,明堂为人间祭祀最高神的场所,明堂与宇宙因最高神而联系在一起.为了与最高神沟通,明堂模拟宇宙的地面模式亚形为自己的平面形式.商代盛行四方观念,强化了宇宙的亚形图式,明堂亚形构图也在商代得以明确,并持续到汉代.  相似文献   

17.
复杂曲面钢结构屋面的数值找形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对大跨度建筑屋面造型个性化要求的逐步提升,传统的解析曲面已无法实现设计师新奇的创意,越来越多的复杂曲面造型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本文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背景,寻找一种复杂曲面钢结构屋面的数值找形技术(NVRBS技术),阐述其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及前景,并对复杂曲面钢结构设计的特点和难点做了分析,得出了对这类复杂屋面设计颇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建筑有两股源头,两根脉络。一个是以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另一个在长江流域以及广大南方水网地带。第一次的大融合与建筑高潮是秦汉建筑,经过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建筑的大融合,中国建筑的木构体系已经成型了。第二次大融合与建筑高潮是唐宋建筑,唐朝为建筑的高潮期,宋代是唐以后的一个“整理”阶段。宋的建筑转向细巧,也有条件出现了我国最有影响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成为这个高潮的尾声。第三次大融合与建筑高潮是明清建筑。这一次交流融合的规模较小,主要表现在各民族之间、南北之间。明清建筑已经表现了成熟期过去以后的那种深思熟虑,更加条理化、制度化,中期那种雄浑伟大的气魄。  相似文献   

19.
庄继勇  沈俊清  陈飞  王发  胡宝琳 《钢结构》2009,24(12):37-40
针对某钢厂同一用途但新老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厂房,从屋盖系统的结构形式、内力计算、主要结构的用钢量及破坏情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比较,并分析两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