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实现山西杂粮产业振兴目标,采用资料收集及定性分析法,以山西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解析山西杂粮产业的发展困境,并详细分析了"互联网+"对山西杂粮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省杂粮产业依托互联网实现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软斌 《农业展望》2006,2(1):20-22
对山西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近年来。受比较效益的驱动及产业政策的调整.山西省粮食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作物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玉米面积增加,小麦、杂粮面积减少。对山西省粮食供求形势作了分析。近几年,随着人口增加、畜牧业发展及工业用粮增加,山西省粮食总量正由过去的总量基本平衡转向总量不足,而且以小麦为主的细粮缺口不断增加,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从粮食品种供求来分析,以小麦为主的细粮不足,玉米等粗杂粮有余。对山西省粮食生产与供求进行了展望。提出杂粮是山西省的特色产业。在全国杂粮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国际市场小杂粮的价格高出国内市场价格8~15倍,山西省发展小杂粮产业大有可为。鉴于山西省是一个粮食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省份,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增加杂粮等特色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充分利用农业大数据的技术创新优势,推进杂粮产业的转型发展升级,数字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融合杂粮的种植、加工、市场等各环节,助推了杂粮产业的做优做强。在农业大数据的基础上,初步规划和形成了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杂粮种植区域和加工园区,初步形成了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大力推动了杂粮产业向精准的农业数字化方向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是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文章以推进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详细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与良种工程、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等实现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杂粮生产面积、杂粮基地建设、有机旱作技术推广、出口平台建设、全产业链开发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从良种繁育体系、杂粮生产条件、杂粮加工销售方面分析杂粮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发功能性产品、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打造知名品牌、建设全产业链样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同市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商品市场对粮食多样化的需求,使杂粮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山西省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杂粮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品种优良,杂粮一直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大同市作为"杂粮之乡"在全省杂粮板块中占有重要席位,全市盛产30多种具有大同特色的优质杂粮,以绿色、环保、安全、健康饮誉三晋,名扬华夏,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食品安全优势。文章着重分析了大同市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具体措施,为大同市杂粮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据山西日报讯,杂粮作为山西省的优势粮食作物,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行情看好,小米、杂豆等已成为山西省粮食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 山西省是北方杂粮的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晋北、晋西北和晋东南地区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种类之多居全国之首。据统计,2000年全省薯类、豆类及其他谷物种植面积分别达37.6万hm2、48.4万hm2、28.7万hm2,分别比1999年增长10.4%、9.9%和12.2%。由于山西省杂粮市场完全开放;多渠道经营,不实行保护价政策,农民安排杂粮生产主要靠市场引导。 由于山西省杂粮无公害,无污染,加之人们对食物需求的多样化,营养化,其消费量与日俱增,所以山西省杂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了解,"汾州香"、"沁州黄"等名优小米以及一些地方的传统特色品种和有订单的优质小米,销路一直不错。豆类随着出口外销市场的放开,销势也日渐看旺。以订单生产为主的红芸豆,高油、高蛋白大豆以及豌豆等,这些具有加工需求的专用品种,发展空间颇大。此外,山西省马铃薯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夏马铃薯,市场价格在南方受到追捧。 (本刊辑)  相似文献   

8.
2016 年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明确提出要发展优质特色杂粮。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杂粮在历史上以及灾害、战争年份曾一度是人们解决温饱的重要粮源。但一段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趋于精细化,以及受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杂粮的生产面积不断缩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杂粮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杂粮生产对于落实新的粮食安全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对杂粮生产重视不足,杂粮生产面临种植分散、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杂粮,促进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山西省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其中,至2020年着力构建成六大河谷盆地为主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规划》提出,占全省面积28.65%的34个县、市、区将定为农产品主产区。主产区结合农业地理优势,重点将汾河平原打造成优质小麦、玉米、特色杂粮、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和  相似文献   

10.
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明确提出要发展优质特色杂粮。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杂粮在历史上以及灾害、战争年份曾一度是人们解决温饱的重要粮源。但一段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趋于精细化,以及受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杂粮的生产面积不断缩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杂粮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杂粮生产对于落实新的粮食安全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对杂粮生产重视不足,杂粮生产面临种植分散、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杂粮,促进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闫峰 《新农业》2014,(8):44-45
<正>一、杂粮和花生产业现状1、生产区域分布海城市杂粮的主要品种是高粱和谷子,分布在东部山区的孤山、岔沟等9个镇和中部平原的南台、甘泉等7个镇。花生在海城市的种植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王石、甘泉、析木、孤山、岔沟、接文等镇的沙壤土地区。2、面积变化及主流技术海城市杂粮主要的栽培技术有间作套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深耕及各种抗旱技术。海城市花生种植主要采用  相似文献   

12.
刘猛  刘斐  赵宇  夏雪岩  李顺国 《农学学报》2021,11(3):93-100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且种类繁多。为稳定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进一步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总结了河北省杂粮的历史生产现状,包括面积、单产、总产以及河北省各地市杂粮的分布,试图探索杂粮的生产布局与趋势,同时针对河北省杂粮历史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分析了造成单产变化的成因,并简单提出建议。最后提出河北省杂粮生产布局的展望,将河北省杂粮生产区域布局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战略提升区、稳步发展区三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杂粮杂豆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赤峰市发展杂粮杂豆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旱地面积大、分布区域广,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业是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以杂粮杂豆为主的种植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杂粮杂豆生产、推广旱地优质杂粮杂豆生产及配套技术是引导和带动杂粮杂豆生产向高产、优质、健康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西省杂粮中的谷子、糜子、荞麦、莜麦、大豆、绿豆、马铃薯、甘薯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防治现状调查,得出这8种杂粮中常见害虫34种。害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同时辅以物理防治与农业防治,极少数的害虫防治中用到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中使用有机磷杀虫剂2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6种,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2种,有机氯杀虫剂4种。以上调查结果与《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对比,得出山西省杂粮传统生产过程中,害虫防治违反《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主要为有机磷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吕梁地区地处山西省西部山区,是国内著名的高品质杂粮产区之一,吕梁地区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种植面广,品质优良,具有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良特性,开发潜力巨大,是山西省的小杂粮主产区.吕梁市的小豆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2 565 t.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国内外市场对“多样化、营养、健康、安全、方便”的杂粮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近年来,山西大力推进东西两山杂粮产业区建设,在推进区域布局、提高品质和单产、开发新产品、树立品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晒产品     
有好货~! 云州香黑小米 山西省阳高县沁源农产品合作社由大学生村官杨辉领办,生产、销售云州香黑小米等杂粮产品。  相似文献   

17.
杂粮是一种健康营养食品,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为做好河北省杂粮生产和稳定供给,笔者基于河北省杂粮生产历史变化、当前种植分布2个方面,选择2007年和2020年河北省杂粮生产县种植面积做对比,确定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在坝上、燕山和太行山及其山前地区、黑龙港流域等区域。最后从加强杂粮政策支撑;加大品种推广和更新速度;加大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打造高端和健康杂粮品牌、推动杂粮生产;加大杂粮科研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扩大消费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概述了齐齐哈尔市杂粮种植现状,包括种植的面积、品种、产量和分布区域,介绍了杂粮产业销售和加工现状,分析了杂粮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齐齐哈尔市杂粮产业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的忻定盆地西半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山西省玉米主要种植区域之一。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1866万hm^2,玉米播种面积达4.9334万hm^2.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95%以上,玉米属忻府区农业生产的主导作物和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麦6135冬小麦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长97-5867作母本、晋麦62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长麦6135于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2010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水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中部旱地组和中部水地组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9、晋审麦201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