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排斥反应率低,但对于瘢痕期圆锥角膜仍以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为主。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瘢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Ⅲ期、Ⅳ期有角膜瘢痕患者分为角膜浅基质层有角膜瘢痕形成患者37例(浅瘢痕组),角膜深基质层或全层有角膜瘢痕形成患者21例(深瘢痕组)。58例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移植后随访12个月,比较移植前后视力变化。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角膜移植后裸眼视力与移植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58只眼角膜植片均透明,其中1只眼角膜移植后2个月发生上皮型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后恢复透明。深瘢痕组2例角膜移植后出现眩光,改做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移植后1年浅瘢痕组与深瘢痕组视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瘢痕期圆锥角膜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排斥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大基底的圆锥角膜应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手术方法治疗角膜穿孔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对角膜穿孔患者36例(36眼),其中病毒性角膜炎9眼,细菌性角膜炎8眼,真菌性角膜炎6眼,角膜化学伤4眼,暴露性角膜炎3眼,圆锥角膜、Morren角膜溃疡、异物剔除(伴绿脓杆菌感染)术后各2眼,根据角膜穿孔的病因、大小、位置等综合情况,分别选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眼前节重建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时间5—20(平均12.3)个月。观察患者穿孔愈合情况、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角膜穿孔完全愈合,眼球得以保留,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手术增视率为100%),术后无一例角膜原发病复发。18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其中12眼角膜移植片透明,4眼半透明,2眼因排斥反应而混浊;9眼板层角膜移植术中,5眼移植片透明,4眼半透明;眼前节重建术者4眼均恢复了眼前段的解剖结构,未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结论根据角膜穿孔所处的位置、大小及病因等因素,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够达到治疗原发病、有效封闭穿孔、控制感染、增进视力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于静  高明宏  年春志  蓝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791-1793
目的:临床观察角膜内皮功能正常的角膜盲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增视效果及脱盲比例,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术中采用角膜基质层间注入生理盐水或2%甲基纤维素等多种分离方法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28只眼,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角膜透明度及视力等指标。结果:19只眼术中未发生后弹力层穿孔,术后植片透明;术中发生后弹力层微或小穿孔9只眼,未行任何处理,其中有3只眼术后出现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角膜层间有少量积液,经加压包扎及口服醋氮酰胺,积液在2周内逐渐吸收。另外6只眼术后前房形成良好,植片透明,无角膜层间积液。术后1年随访,28例中22例植片透明,6例角膜半透明。1例角膜铁水烧伤后遗血管翳性混浊患者于术后8个月发生上皮型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角膜逐渐恢复透明,无新生血管长入。15只眼最佳矫正视力达0.31~0.6,7只眼视力达0.11~0.3,6只眼视力达0.05~0.1。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由于植片和植床间对合良好,光学效果好,可达到治疗和增视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对急性眼化学烧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急性眼化学烧伤的视功能恢复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2001—01/2002-08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收治急性眼化学烧伤患12例12眼,于伤后1~5d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新鲜人羊膜移植重建眼表,随访观察羊膜植片情况、眼表上皮化时间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12例12眼眼表面重建成功,未见新鲜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无新生血管、假性胬肉及角膜上皮缺损。7眼角膜透明,3眼角膜云翳,1眼角膜斑翳,1眼角膜白斑,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11眼脱盲。结论:新鲜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是修复急性眼化学烧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深板层角膜移植已广泛应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不但能够达到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同样的增视效果,且具有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目的:探讨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后散光度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深板层角膜移植的圆锥角膜病例50例(50眼),分别在移植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25例(25眼)和直接剖切植床即未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25例(25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模拟角膜镜度数。结果与结论:移植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两组患者无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继发感染、继发性青光眼等发生。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治疗后患者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模拟角膜镜度数均较未采用四点定位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因眼内压下降、眼球变形、植床扭曲造成的移植后散光。  相似文献   

6.
深板层角膜移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视力恢复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角膜移植可主要分为以恢复角膜透明性和提高视力为主要原因的光学性角膜移植和以修补及重建角膜完整性为主要原因的治疗性或结构性角膜移植.目的:对比分析深板层角膜移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深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43例43眼,26例2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17例17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供体角膜均来自死亡后的捐献,24 h内4℃湿房保存,移植后用药常规抗炎抗排斥反应,随访3~37个月,观察两组移植前后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对比疗效、排斥反应、并发症.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有提高(P<0.05).深板层角膜移植后并发症为后弹力膜穿孔1例,移植排斥反应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后青光眼1例,虹膜前粘连1例,排斥反应4例.深板层角膜移植可以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移植后视力恢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无明显差异,但建议内皮功能正常的角膜基质病变可尽量选择深板层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对急性眼化学烧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急性眼化学烧伤的视功能恢复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2001-01/2002-08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收治急性眼化学烧伤患者12例12眼,于伤后1~5d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新鲜人羊膜移植重建眼表,随访观察羊膜植片情况、眼表上皮化时间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12例12眼眼表面重建成功,未见新鲜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无新生血管、假性胬肉及角膜上皮缺损。7眼角膜透明,3眼角膜云翳,1眼角膜斑翳,1眼角膜白斑,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11眼脱盲。结论:新鲜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是修复急性眼化学烧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肖静  邓应平 《华西医学》2004,19(4):545-546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侧锥角膜的疗效。方法: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43例(46眼),术后随访3~38月,观察疗效和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4者31眼,植片与植床相同直径或较植片大于植床的裸眼视力好,3例发生排斥反应。结论:穿透角膜移植对圆锥角膜晚期病例可明显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中心2001-01/2007-12收治的角膜疾病患者25例(32眼)的临床资料,均施行新鲜同种异体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予以糖皮质激素眼液+10g/L环孢素A眼液滴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植片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31眼术后角膜植片愈合良好,创面光滑,逐渐恢复透明。平均随访40.6个月,1眼因外伤致角膜上皮缺损延期愈合外,其余眼表保持稳定,视力提高。除角膜层间新生血管及上皮型排斥反应外,未出现明显基质型排斥反应。深板层角膜移植是一种成分角膜移植术,不但能获得与穿透性角膜移植相似的透明性和视力恢复效果,还可以减少术后内皮型排斥反应及眼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达到治疗和增视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翼状胬肉是结膜血管和角膜前弹力层联结处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胬肉生长达角膜中央光学区甚至遮盖瞳孔时,可致视力障碍.联合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是利用周边自体植片的免疫屏障作用,减少中央异体植片受免疫细胞的攻击,可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用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片覆盖翼状胬肉切除后的中央创面,可减少胬肉复发,减轻散光,具有较好的增视效果.我科对62例(69只眼)已切除侵犯瞳孔区的翼状胬肉及中央板层角膜的患者,分别在周边和中央行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并随访1~4年(平均2.5年).现将我们对联合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及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