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姜红  刘桂芳  于锋 《工企医刊》2013,26(1):21-2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作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共检出心肌缺血113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6.7%;发作高峰在上午6:00 ~ 12:00,00:00~ 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 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有极大危险性,DCG对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阚小杰 《现代保健》2014,(32):142-144
目的:探讨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S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临床分析。方法:采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8例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8例,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再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总结两种检查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313阵次ST段缺血性改变。上午6~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6点发作43阵次,占13.74%。98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作210阵次,所占比例为67.09%。SMI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ST段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可以有效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提供了临床工作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0例,检测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结果]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TIN 412次,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350次,占84.95%(350/412),有症状缺血发作62次,占15.05%(350/412),SMI持续时间(13.5±21.3)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0.8±26.7)min/次,经比较发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27.2±7.1)min,ST段压低值平均为(1.58±0.42)mm.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夜间IT低,MIT长,ST段下降明显,昼夜心肌缺血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监测.患者同时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记录缺血型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符合24 h心肌缺血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 mV,持续时间≥1 min,两次间隔≥1 min)的有102例,占总例数的92.73%,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72.55%,74/102)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27.45%,28/102),P<0.05;缺血型ST段改变共检出381阵次,其中无症状缺血型ST段改变的检出率(83.73%,319/381)明显高于有症状缺血型sT段改变(16.27%,62/381),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多于6:00~12:00发作,占55.80%.结论 应用12导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动态心电图进行24h监测,患者同时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记录缺血型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符合24h心肌缺血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两次间隔≥1min)的有102例,占总例数的92.73%,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72.55%,74/102)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27.45%,28/102),P〈0.05;缺血型ST段改变共检出381阵次,其中无症状缺血型ST段改变的检出率(83.73%,319/381)明显高于有症状缺血型ST段改变(16.27%,62/381),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多于6:00~12:00发作,占55.80%。结论应用12导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症状检出率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464次,其中SMI发作392次,有症状缺血发作72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MI持续时间(14.6±3.5)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1.2±9.8)min/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下移发作高峰时间6~12时为198阵次,12~18共84阵次,18~24时共57阵次,0~6时共47阵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提高了对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冠心病SM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87例,其中有79例出现心肌缺血,无症状者56例,有症状者23例,结合临床表现对比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对SMI的诊断效果。结果 SMI患者ST段下移发生次数[628次(86.62%)]、幅度[(0.22±0.06)m V]及持续时间[(32.5±5.7)min]均明显高于有症状患者[97次(13.38%)、(0.17±0.05)m V、(14.8±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冠心病患者的起始心率[(79.5±1.3)次/min]明显较快,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21.7±2.5)min]与ST段位移[(1.46±0.28)mm]明显较少,与夜间[分别为(70.8±1.2)次/min、(33.2±3.1)min、(1.73±0.41)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心率[(89.2±8.3)次/min]及ST下移幅度[(0.17±0.02)m V]均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发作前[(71.3±7.2)次/min、(0.06±0.02)m 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能够对其SMI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316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Ⅰ组)和SMI(Ⅱ组)进行对比.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6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84.4%,SMI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最少.结论: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SMI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SMI缺血程度、持续时间是引起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梁峰翎 《现代养生》2014,(16):136-137
目的:通过对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的观察,以了解其在临床上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12导联DCG记录系统对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进行24h连续监测,观察患者有无症状和ST段下移持续的时间,并回顾性分析数据。结果:6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198次,其中无症状性发作179次(90.04%),有症状性发作19次(9.60%);ST段下移发作在6:00~12:00比较频繁,在0:00~6:00出现相对较少;心肌缺血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为(11.0±23)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为(31.5±27)min/次,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G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SMI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就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且引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依据所采取不同检测方式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研究组50例接受动态心电图动态检测,对两种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ST段无症状下移时心率(76.5±11.5)次/min、ST段有症状下移时心率(77.3±12.1)次/min、平均心率(73.9±12.7)次/min,对照组(84.7±13.8)次/min、(84.9±14.2)次/min、(83.2±14.1)次/min,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无症状ST段下移好发时间都维持在6:00-11:00,研究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120次,对照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80次,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艳  王振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27-632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检测率,分析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患者ST段压低的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栓出为69例,检出率为67.0%,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34例,率为33.0%;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降的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时间有规律性,主要集中于6:00~12:00.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率,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脑钠肽(BNP)、缺血修饰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124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24 h DCG检查,按照CAG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75例和阴性组49例。以CAG为金标准,分析24 h DCG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NP、IMA、H-FABP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 DCG联合血清BNP、IMA、H-FABP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同时比较两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的时间分布。结果以CAG检查为金标准,24 h DCG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4.00%(63/75)、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度为83.06%(103/124)。阳性组血清BNP、IMA、H-FABP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24 h DCG联合血清BNP、IMA、H-FABP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ROC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71、97.00%、98.00%、97.00%、0.95,均高于24 h DCG联合上述单项血清指标的诊断价值。两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均主要集中在06∶01-12∶00,其中阳性组ST段压低发作198阵次、阴性组ST段压低发作477阵次,两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 DCG联合血清BNP、IMA、H-FABP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较高,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筛查。  相似文献   

14.
孙秀娟 《工企医刊》2014,27(5):1045-1045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临床又称隐匿性心肌缺血[1].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临床防治的重点,但由于其发作症状不明显,故容易被患者忽视.由于SMI的发生无伴随心绞痛症状,常规心电图很难做出诊断,而应用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监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价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3].本文对98例患者进行了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性缺血的临床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缺血型ST-T改变58例、337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43阵次(72.1%),发作时间高峰在6:00~22:00(74.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为病情的早期判断及及时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12月医院接诊的59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9例患者中,共有4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下移高峰期均为6:00~12:00;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CHD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内心肌缺血无症状发作阵次占比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olter对16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记录日常生活活动并进行分析。结果 165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589阵次,其中471阵次(80%)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发作118阵次(20%)。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占60%;16:00-17:00,占30%;其他时间占10%。结论 Holter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种类、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66例冠心病患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6例冠心病患者中49例出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24h总心肌缺血发作412次,其中36例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350次,占84.95%(350/412);另外13例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62次,占15.05%(62/41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27.2±7.1)min,ST段平均下移(1.58±0.42)mm.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夜间心肌缺血发作的起始心率低,持续时间长,ST段下移明显(P<0.05).66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38例,占57.58%,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28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1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监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CAD)的28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 DCG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比较常规心电图和24 h DCG诊断SM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280例受试者分为SMI者(观察组,n=165)、有症状心肌缺血者(对照组,n=48)和正常者(n=67),记录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24 h DCG检查结果。结果①24 h 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均以6:00-12:00最高,0:00-6:00最低。③观察组的ST段下降幅度和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G较常规心电图诊断SMI的准确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泉州市中医院接收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符合率(96.67%)、灵敏度(96.43%)、特异度(97.06%)、误诊率(2.94%)和漏诊率(3.57%)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68.89%、62.50%、79.41%、20.59%、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缺血共发作195次,其中6:00~12:00为发作高峰期。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更高,且能有效显示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间段,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