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利用中医辨证发治疗慢性湿疹的患者时,引入中医养生法进行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从自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慢性湿疹治疗的患者中选出70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其中一组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而对另外一组也采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但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引入中医养生的方法,例如:皮肤护理、调节饮食、调节心理、适当运动等,作为养生组。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要分别记录患者的焦虑变化情况、抑郁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成表格,得出结果。结果:在经过一阶段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了一定的恢复,但是在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的减少程度来说,养生组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而且在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的情况上来看,养生组的患者效果也要好于对照组,其心理与生活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治疗慢性湿疹的患者时,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养生法的干预治疗,两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疗效达到最好,对患者疾病的控制,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大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使疾病转为慢性,皮损有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等特点,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祖国医学对湿疹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古代文献对本病多有描述,大多依其症状或发生部位而命名。如泛发全身的有浸淫疮、血风疮、湿疮等,发于耳周者为旋耳疮,脐部者为脐湿疮,阴囊者为胞漏疮,四弯部位者为四  相似文献   

3.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素问.至真要大论》十九条中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金匮要略》中称之为浸淫疮。  相似文献   

4.
5.
臧绥平 《中外医疗》2009,28(25):91-91
湿疹的病因比较复杂,中医认为主要是有风、寒、湿、燥、火、虫毒、外伤,禀性不耐,营卫不和及脏腑功能失调湿热瘀毒内积,外患六淫、气候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变、内伤七情、过分劳累、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内部病灶、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有关。以心火脾湿为主,因心绪烦燥,心火内生致血热,又可因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之品,伤及辟胃,脾失健运,漫从风生,湿与热两邪相搏,上蒸下窜,充溢肌肤所致,其病变病在表皮,但根在血液。中药治疗,无副作用,可以标本秉治,彻底治愈湿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清热燥湿、养血祛风等在治疗慢性湿疹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中药基本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结果 清热燥湿、养血祛风等中药制剂在治疗慢性湿疹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 中药基本方加减内服,药渣浓煎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法干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糖尿病规范治疗,而治疗组同时接受中医养生法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养生法干预1年后,2组DSQL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养生法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诊治表现及临床疗效。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86例湿疹患者分为风湿热证型、血虚风燥型及脾虚湿蕴型3种,以中药汤方对不同证型的湿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并分析上述8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经诊断及辩证分型,86例湿疹患者中有22例风湿热证型患者,占总数25.85%;36例血虚风燥型患者,占总数41.86%;28例脾虚湿蕴型患者,占总数32.56%。三种证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94.44%和96.43%,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辨证方式对不同证型的湿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行脱敏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门诊接诊的行脱敏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65例,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观察期间内均为出现复发案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脱敏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提升,在临床上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由外伤、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氧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1]。腰腿痛具有发病率高,影响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11.
张清云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3):448-44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3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28例CGN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中医辨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能提高慢性肾小球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辨证论治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辨证分为2型(血虚风燥型、脾虚湿蕴型,分别以当归饮子、当归拈痛汤加减)对30例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中医辨证加梅花针放血治疗,并与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86.6%、5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对减轻瘙痒和减少复发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慢性湿疹.  相似文献   

13.
慢性湿疮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瘙痒、鳞屑、结痂、苔藓样变等皮损,多对称分布、反复发作,痼疾难愈。临床上西医治疗慢性湿疮多采用抗组胺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作用治疗,患者用药后易出现嗜睡乏力、瘙痒明显、局部皮肤萎缩,药物易耐受,停药后易复发等不适症状。中医治疗慢性湿疮有一定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疮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少虎 《广东医学》2008,29(10):1605-1606
慢性前列腺炎(chrollic pmstatitis,CP)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从而成为一种较难治的疾病.目前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各自独特病因、临床特点和结局的一组疾病组成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以单纯使用或联用抗生素为主要方法,而更加注重于非抗生素的综合治疗,以及对细节的全程关注.本病是中医药治疗特色所在,中医药凸显其全身整体辨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全科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均为入住本院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共抽取样本7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一个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通便治疗方法。另一个是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中医全科干预疗法。对两组样本治疗30d后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样本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采用中医全科干预治疗法有着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病情,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100 d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19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有14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为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行中医辨证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其心脏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科在临床上运用自拟方治疗,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湿疹,疗效满意。现将有完整资料的166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66例中男102人,女64人;年龄5~76岁;病程3个月~12年。1次复发64例,2次以上者102例。属温热型57例,血虚风燥型109例。 二、辨证要点 风盛则皮疹弥漫全身而瘙痒难忍;热盛则皮疹弥漫潮红;湿盛则糜烂、渗  相似文献   

19.
20.
刘强  纪春玲 《当代医学》2011,17(25):157-158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中医学称之胆胀病。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胆病,为临床常见证候之一。本病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失通降。辨证上以辨虚实和缓急为要点。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共分为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胆腑郁热、肝胆湿热、阴虚郁滞、阳虚郁滞六个证型进行中医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调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