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 实效低价成就市场在品类繁多的中成药中,六味地黄丸是消费者不折不扣的宠儿。平实的价格和较好的功效使  相似文献   

2.
潘杰 《医药世界》2005,(5):71-71
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消费者中早已是深入人心,因此有着悠久历史和确切疗效的中成药OTC产品市场巨大,如大家都熟悉的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川贝清肺糖浆、藿香正气水等。但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众多,仅六味地黄丸就有几百个批准文号,其中大家较熟悉的品牌有同仁堂、仲景、汇仁、陈李济、兰州佛慈等,再加上大量的区域强势品牌,同质中成药OTC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运用车载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六味地黄丸水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运用车载近红外系统的OPUS软件对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进行水分的测定.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为 0.987,验证样品的数据基本符合.故在对六味地黄丸的水份快速测定中,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药品检测车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在养阴补肾的中成药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是六味地黄丸,其实,在地黄丸的家族中,共有8个兄弟,六味地黄丸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弟弟,其余7个均含有六味地黄丸的成分,虽同名为地黄丸,药物组成相似,但由于所加药物的不同而使其功能不尽相同,临床应用时,就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正>地黄类中成药是指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剂,以补肝肾扶正固本为主,治疗肾虚的一大类中成药,其中包括: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十补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药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临床上可根据肾阴虚、肾阳  相似文献   

6.
地黄丸类中成药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黄丸类中成药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山东省潍坊市药品检验所261041李同芬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的地黄丸类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其源于古代医著。处方中含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  相似文献   

7.
地黄丸的繁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英 《天津药学》2001,13(1):27-28
地黄丸出自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儿科专家钱乙的经验方.该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故又名六味丸、六味地黄丸.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加味而成同一类的中成药,为临床广泛应用,效用可靠,历久不衰.现将其发展繁衍情况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麦味地黄丸又叫八仙长寿丸,首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寿世保元》,现今成了运用较广的中成药。 方药:由麦冬、五味子加六味地黄丸组成、共八味药、即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和泽泻。 功效:滋阴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  相似文献   

9.
目的 : 修订《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六味地黄丸中泽泻的薄层鉴别方法,并建立地黄丸类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和归芍地黄丸)中泽泻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泽泻对照药材和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为对照,采用硅胶G 薄层板,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显色,105℃加热至斑点清晰,可见光检视。结果: 新修订的泽泻药材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显色清晰,分离度好,具有专属性。 结论: 新修订泽泻薄层鉴别方法,可用于《中国药典》六味地黄丸及其他地黄丸类中成药中泽泻的质量控制,达到同一药味在相关品种中的鉴别方法一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质量比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四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的质量差异.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和马钱苷的含量,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两个厂家的产品含量不合格;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和马钱苷的含量及其体外溶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达到临床疗效的一致性,有必要对中成药的原料药材进行严格地质量控制,对制剂工艺进行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1990至2022年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文献,探究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的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文献,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文献年度发文量、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相关文献1 613篇,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六味地黄丸药理机制以及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为研究热点。结论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备受关注,未来应利用网络药理学等方法进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扩展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范围,重视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FAS)测定汞的基本原理,建立了CFAS测定中成药中汞含量的实验方法,并测定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和大活络丹等中成药样品各3批,所得汞含量在0.39~1.15PPm之间。  相似文献   

13.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已经连续10年市场销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秉承“致力中药现代化,制造现代化中药”的理念,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三大板块经营领域均通过国家认证,已成为中国中药企业50强之一。时至今日,六味地黄丸的名气可谓妇孺皆知,影响了一代人,。在中医药领域,这个药品长久不衰的秘诀难道仅仅是医圣张仲景的功劳吗?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带给您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改进安徽省药品检验所合肥230061金斌王立强湛叶志*六味地黄丸为一种常用中成药,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临床上用于肾阴亏损等症.中国药典1985、1990、1995年连续三版,都对其主药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采用薄层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点评与分析我院门诊包含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成药的中成药处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1—11月我院门诊中含有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的共802张处方进行收集分析。结果 :以中医内科、60~75岁患者和临床诊断虚病患者使用最多。半数以上患者同时使用2种及以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64张(7.98%),问题依次为用法用量不规范、超1个月量未签名确认、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适应证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 :我院使用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成药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加强处方点评、继续教育,以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金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72-2772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从方剂的命名规律可知,组成该方的中药有六味,其中最重要的药物是"地黄",其原方为:熟地黄24g,山茱萸12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g。六味地黄丸用途广泛,但主要针对肾阴虚而广泛应用的。随着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近两年来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方法采用我院1998-1999年中成药的使用数据,按使用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房1998年使用中成药品种64种,总计金额622214.40元;1999年使用品种65种,总计金额724762.50元,其中补益类、祛痰类、清热类、安神类、理气类(祛风湿类)位于前5位,2年间使用金额在前20位的药品中,补益类占大部分,其中以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为主.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且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对中药的偏爱程度的增大,中成药的用药金额也在增加,因此我们提倡合理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成药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7 - 2009年中成药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计算药品用药频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在我院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销售金额在前20位中有12种为心脑血管用药,其余8种为六味地黄丸、抗感冒、抗炎等中成药...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市场透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伦 《中国药房》2004,15(11):656-658
目的了解我国六味地黄丸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进展以及生产和销售概况进行介绍,并对其热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六味地黄丸市场潜力较大,企业应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的同时,逐步完善自身条件,以求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测定的高分辨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 SE-30 FSOT柱(L28m×φ0.28mm),柱温180℃,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正十六烷为内标,六味地黄丸经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测定丹皮酚的含量。在2—12.5μg 范围内,丹皮酚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丹皮酚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3%(CV=1.38%,n=11)。本法可用于六味地黄丸三种制剂的含量测定,测得结果与其它方法比较一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