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18年美国消防管理局的"防范纵火案宣传周"宣传主体为"减少空置和废弃建筑物纵火案发生"。研究报告显示,故意行为是造成空置建筑火灾的首要原因。美国平均每年发生空置住宅建筑火灾23800起、75人死亡,空置非住宅建筑火灾6400起、5人死亡。美国消防管理局制定了该类建筑基础评估程序,协助社区科学处置周边相关建筑,对火灾调查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组织清理空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国家消防数据中心(NFDC)发布一份题为《住宅建筑火灾(2009-2011)》的报告。报告显示,美国消防部门每年处理约360 000起住宅火灾事故。有82%的住宅火灾造成人员死亡、76%的住宅火灾造成人员受伤、58%的住宅火灾造成了财产损失。同一时期内,非密闭火灾占全部住宅火灾的50%,而密闭空间内发生烹饪火灾为住宅火灾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黑板报     
美国消防点滴 美国现有人口2.2亿,共有消防队员261.3万人。美国法律规定:每千名国民中,就要有一名消防队员,一辆消防车。美国每年发生火灾2000万次,火灾死亡人数约4500人,其中消防队员约有100人。在美国火灾死亡人数中,80%是在自己的住宅中。在美国火灾死亡人数中,男性死者等于女性死者的两倍。60岁以上的高龄人是火灾风险的最危险人群,是一般火灾死亡的两倍。年龄在19岁以下者,占每年火灾死亡人数的25%。5岁以下的幼童,也是火灾风险最危险人群,其火灾死亡率,是一般火灾死亡率的两倍。在5岁以下的死于火灾的幼童中玩火致灾的占25%。在美国,每年至少有40人由于吸烟引起火灾丧生。在美国的住宅火灾中,起于厨房的占29%,卧室占13%、客厅占8%、烟囱占8%,洗衣机占4%。美国住宅火灾的起火原因,吸烟不慎引起的占首位,放火占第二位,各种加  相似文献   

4.
<正>NFPA发布一份关于住宅中蜡烛引发火灾的报告。该报告包含了蜡烛火灾起火原因与在住宅火灾中的发展趋势、蜡烛火灾在其他住宅火灾中的发生频率以及相关案例分析。2007-2011年,美国消防部门每年约接到10 630起蜡烛引发的住宅火灾事故报告。这些蜡烛火灾每年平均造成115人死亡、903人受伤以及4.18亿美元的财产损失。美国消防部门每天平均接到29起蜡烛引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2005年开始实施的《制度改革法》(消防安全)强调了"责任人"(雇主、建筑业主或使用人)的消防安全责任以及消防部门对居民的消防安全教育,促使英国的整体消防安全形势趋好。据统计,2014年4月-2015年3月,英国消防部门共出警154 700次,其中44%属于误报警。在这些火灾中,住宅火灾占28 200起,比前一年降低了1%,比10年前降低了26%。火灾共造成258人死亡,其中163人是住宅火灾导致的。虽然住宅火灾导致死亡的人数比前一年减少了19人,比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列举中美两国校园火灾发生情况,对校园火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中美两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对比。通过借鉴美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经验,提出了强化我国校园消防安全措施,从而提高我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吉林商业大厦重大火灾事故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商业大厦重大火灾事故及其起火原因调查认定情况,认为该起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电气线路短路,而报警晚、违章关闭消防电源、起火部位上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进水阀门关闭、消防控制室人员未按消防控制室应急程序处理火灾事故等是进一步的原因。提出加大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力度,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督促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演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抗击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居家隔离。但是我国住宅火灾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住宅火灾消防安全不到位,将会对“抗疫”这场特殊战斗构成非常不利的因素。文章分析了住宅建筑火灾特点,对住宅建筑应对居家隔离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了现行消防规范对住宅建筑的适用性问题,从避难间、感烟报警器、电气火灾监控器、装修材料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对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住宅小区火灾防控能力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丁建鹏 《今日消防》2021,6(8):96-98
建筑的火灾有着非常大的破坏力,一旦出现就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导致建筑施工现场起火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想要减少起火的几率,就应该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减少火灾的出现.文章就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其起火原因,最后再说明消防安全管理对策,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中人员的伤亡,利用消防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及人员疏散响应过程的推理与动态评估方法。通过对建筑消防设施响应状态和火灾中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火灾阶段划分方法和人员疏散行为的分类,提出了火灾中人员伤亡的轨迹交叉理论,进而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建筑火灾动态风险和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框架。分别探讨了建筑火灾发展、人员疏散响应等2 条研究主线的推理过程,探讨了疏散条件评估过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通过对建筑特征、消防设施状态信息以及人员响应信息等消防大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火灾中人员疏散响应过程推理与动态风险评估,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美国消防协会(NFPA)发布《住宅火灾亡人分析》专题报告,通过“火灾死亡(受伤)率”和“火灾死亡(受伤)风险指数”两个指标,分析了美国住宅火灾死伤人员的特点。“火灾死亡(受伤)率”,是指火灾死亡(受伤)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火灾死亡(受伤)风险指数”,是指某一年龄段人口的火灾死亡(受伤)率与全部人口平均火灾死亡(受伤)率的比率。全部人口的“火灾死亡(受伤)风险指数”是1.00,如果某一年龄段的“火灾死亡(受伤)风险指数”大于1,就意味着该年龄段人口在火灾中死亡(受伤)的风险要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据国际消防部门调查统计,当前全球每年约发生六七百万次火灾,约有六七万人在火灾中丧命。火灾死亡人数最多的7个国家依次是:印度、俄罗斯、美国、日本、乌克兰、南非、德国。死亡大都发生在住宅火灾中,如欧盟15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住宅火灾都占这些国家火灾总数的80%。德国的住宅火灾也占火灾总数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郁志清男79岁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原高级工程师上世纪50年代,我亲身经历过上海棚户区特大火灾,今天居民住宅高楼和当年棚户区消防情况有些类似,同样会一家起火殃及全体,因此对居民的防火安全教育实在是太重要了。多年从事消防科研工作,让我对一些易燃材料和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设置格外敏感,我个人还是希望在群众们中多一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美国消防协会(NFPA)发布专题报告《高层建筑火灾》,全面介绍了美国高层建筑火灾的起数、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以及起火原因、起火部位,分析了办公楼、宾馆、公寓和医疗机构等4类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和建筑耐火结构、自动消防设施在防控火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火灾报警系统、火灾蔓延控制、消防灭火系统及人员疏散消防等四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商业建筑消防系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确保商业建筑的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消防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美国住宅火灾感烟报警器》表明,感烟报警器是预防火灾发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2007-2011年,在美国,超过30%造成人员死亡的火灾事故是由于住宅内未安装感烟报警器引起,造成人员死亡火灾事故的25%是由于住宅中感烟报警器故障引起。  相似文献   

17.
袁小伟 《今日消防》2020,(1):124-125
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居民自建住宅连片出现,区域内建筑密集,没有预留消防车道,建筑自身消防设施不达标,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等,使自建住宅区日益成为火灾高危区。本文从一起典型居民火灾引入,分析了城市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消防安全现状、隐患成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物建筑的火灾特性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参数,提出文物建筑消防物联网的感知技术方案,包括对火灾危险源、人员疏散特性、消防安全设施、消防灭火救援条件以及消防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的物联网感知因素的分析。建立文物建筑消防物联网,有助于消防部门和文物单位在第一时间消除火灾隐患,并对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进行即时评估,还可以简化消防部门和文物单位的防火巡查和自检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发生火灾时,烟气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火灾时80%以上的人员死亡是因烟和有毒气体引起的。高层建筑能形成一股强的烟道拨力,使得烟气上升扩散迅速,给试图逃离的住户以及消防人员发现起火点、有效地组织扑救火灾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掌握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烟雾流动规律,控制烟雾扩散是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系统中十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省通化市聚德康安老院"1·04"较大火灾的现场勘验和调查分析,认定起火部位,利用排除法确定起火原因为电气故障引发火灾。总结了养老机构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原因,从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单位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致灾因素,就如何防范养老场所火灾发生,从加强场所的使用管理、提高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严格落实责任等方面提出确保居住老人安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