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9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n=45)与对照组(进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n=50).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并在术后即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男性小儿腹股沟斜疝1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两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及随访指标。结果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排气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发现隐匿疝9例,传统手术组未发现隐匿疝病例。术前24 h,两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和48 h,两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均较术前24 h升高,单孔腹腔镜手术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时,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仅并发尿潴留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传统手术组并发阴囊肿胀15例,鞘膜积液6例,尿潴留3例,瘢痕切口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 67%,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时,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无疝复发病例,传统手术组1例出现疝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应激反应轻及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探究其对患儿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男性患儿纳入研究,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孔法腹腔镜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手术对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更佳,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并发症率及...  相似文献   

5.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8):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23(22):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1],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2]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2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诊断565例单侧疝、58例双侧疝,术中治疗隐匿疝163例,年龄8个月-14岁。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5-15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0-30 min,术中发现隐匿疝163例(28.85%),均在术后1-2 d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3例复发(0.48%),再次手术后治愈;2例线结异物瘘,经保守治疗至术后3个月后拆除结扎丝线,未出现疝复发;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技术安全、操作简单、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美观微创,同时发现并处理隐匿疝等优势,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41-2842
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单孔手术组(B组)和腹腔镜双孔手术组(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腹腔镜双孔组和腹腔镜单孔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确切,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86例患儿中男240例,女46例,4月~10岁,其中双侧疝53例(18.51%),术前单侧疝术中发现双侧60例(20.98%),复发疝10例(3.5%)。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手法按压膀胱排空尿液,无需留置导尿管和胃管。患儿取头低脚高位,在脐部皱褶上缘作弧形切口,气腹针置入腹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5毫米的穿刺器,经穿刺器置入视镜,在同一切口内置入另一把3毫米穿刺器,探查双侧内环口,在内环体表投影处,切开皮肤1毫米,经该切口置入带线的穿刺针,在视镜的监视下,从内环口的内侧进入腹膜后,在3毫米操作器械的帮助下,穿刺针潜行经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在内环口的外侧腹膜后出针,退出穿刺针,留住结扎线,同时在该体表切口置入钩针,沿内环口外侧腹膜后进入,在结扎线处同一孔中穿出,勾出结扎线,解除气腹,排尽疝囊内的气体,在体外双道结扎内环,结扎线结埋于皮下。缝合脐部切口,皮肤粘合。 1.3 结果 本组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2分钟,麻醉清醒后4~6小时进食,术后第一天就出院,无阴囊肿胀或血肿,无明显的切口疼痛。术后随访2月~18月,无一例复发,手术伤口处疤痕不明显,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经下腹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下腹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经下腹部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5例,随访6月至3年半。结果所有患儿全部临床治愈,切口均1期愈合,无并发症及疝复发。结论高原地区经下腹部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儿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杨希英 《全科护理》2014,(24):2259-2260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是治愈斜疝唯一方法。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近年来在微创外科得到推广和普及,但由于小儿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完善,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加之婴幼儿对治疗的不顺从性[1],在护理方面难度也相应较大。通过我院开展的30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实践,现将此手术方式的护理介绍要点。1临床资料30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25岁~14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单孔治疗和腹腔镜双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依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双孔组500例和单孔组550例。双孔组采用腹腔镜双孔治疗,单孔组采用腹腔镜单孔治疗,比较2组手术及康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血肿、阴囊水肿、阴囊积气、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半年内复发率。结果单孔组各手术及康复指标数据均显著低于双孔组(均P<0.05);单孔组并发症率、复发率与双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比0.60%,0.18%比0.40%,均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单孔和腹腔镜双孔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以单孔治疗效果更好,创伤更小,且术后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行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86例患儿采用椎管内硬膜外麻醉辅助以氯胺酮+得普利麻静脉全麻下行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巡回护士紧密配合麻醉师施行麻醉.结果 86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护理配合密切,无麻醉意外的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以及与麻醉师的紧密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吴海英  梁炯燕 《全科护理》2012,10(28):2613-2614
腹腔镜手术是近10年来运用到临床的一项新技术,正逐步得到临床的重视和普及[1]。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发现对侧隐疝等优点。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科在腹腔镜下为1 587例疝气患儿行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缝扎术,同时加强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4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174)与开放组(n=168)。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开放组经腹股沟行斜切口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4/174)、24.4%(41/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54、P0.001)。随访6~24个月,腹腔镜组1例(0.6%)病情复发,开放组4例(2.4%)病情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腹腔镜组术后无对侧疝发生,开放组29例(17.3%)发生对侧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19、P0.001)。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病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2组,传统组患儿给予传统手术,腹腔镜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患儿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应激与炎性指标、并发症与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最高体温、切口大小、自主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术后72 h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血浆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随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比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远期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总结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该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安全、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19.
傅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29-230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8例(组),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9例(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优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方法以及疗效。对收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使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0例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均治愈,单侧初发疝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6min,复发疝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26min,没有出现出血症状,5例患儿出现轻度阴囊水肿,3~5d后自动愈合。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