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作为单体,N,N–亚甲基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利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交联微球,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分散剂浓度、搅拌速度、AA中和度对交联微球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中AM的质量分数为60%、交联剂用量为1%、AA中和度为80%、分散剂浓度为1%、搅拌速度为350 r/min,交联微球的吸水倍率分别达到最大值450.77,426.83,426.83,426.83,424.23 g/g。  相似文献   

2.
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凝胶堵水剂的合成和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林  方耀  吕红梅 《应用化工》2011,40(5):867-869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单体,增强剂为填充料,合成了一种均质的网络结构的吸水树脂凝胶选择性堵水剂。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凝胶的最佳配方为:单体配比AM∶AA∶MBA为1∶3∶8(质量比).交联剂用量为0.02%(占单体总质量的比例,下同),引发剂的用量为0.05%,增强剂的用量为5%,pH为9。该吸水树脂在常压下,吸盐水率可以达到140 g/g,吸水率可以达到600.2 g/g,堵水率大于80%,堵油率小于20%。产品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较好的选择性堵水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凤眼莲秸秆接枝丙烯酰胺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主要探讨了凤眼莲秸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处理后的秸秆与单体丙烯酰胺(AM)质量比为1∶5,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3%、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条件下可合成接枝产物、该产物经3%Na OH/9%CH3OH混合液水解后可制得高吸水性树脂;水葫芦秸秆经5%Na OH(w/w)水溶液室温浸泡,超声活化2 h的预处理后所制备的吸水材料具有最高的吸水能力,达422 g/g,吸0.9%的Na Cl溶液的能力达48 g/g。  相似文献   

4.
秸秆纤维素接枝AA/AM高吸水性树脂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玉米秸秆纤维素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得高吸水性树脂(SAR)。采用正交试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最优条件下合成的SAR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单体成功地接枝到秸秆纤维素上,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组成AA:AM=1: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6%,交联剂用量为0.2%,秸秆用量为5%,AA中和度为80%。此条件下制备的SAR吸水倍率为639.40 g/g,在0.9%NaCl溶液中的吸液倍率为72.89 g/g,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制备农用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将小麦秸秆进行碱蒸煮预处理,与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成农用高吸水性树脂,采用正交优化设计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合成条件中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反应温度为45℃、引发剂中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6%、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与小麦秸秆质量比为8、m(AA)/m(AM)=1、单体浓度为1.3 mol/L、丙烯酸中和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烘干温度为50℃等;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进行了吸水倍率、速率及保水能力的测试;对秸秆预处理前后及接枝产物进行了红外谱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吸肥保肥性能,吸收去离子水达412 g/g,吸收w(复混肥)=0.1%的水溶液达到126 g/g,且在30 m in内达到吸收饱和,抑蒸效果显著;丙烯酸、丙烯酰胺确已成功接枝在秸秆纤维素的主链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mAA/mAM)、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时,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1,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总质量的0.02%和0.4%。  相似文献   

7.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基体,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羧甲基壳聚糖-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CMCS-AA SAP)。研究了CMCS粘度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CMCS粘度的增加,CMCS-AA高吸水性树脂网络结构更加紧密,吸水性能得到提高。合成工艺优化结果显示,在交联剂(MBA)用量为0.025%(以AA质量为基准,下同),引发剂(APS)用量为0.093 75%,AA中和度为80%的条件下,树脂的吸水倍率达1 011.21 g/g,吸盐倍率达85.74 g/g,树脂有着良好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对黄原胶(XG)进行接枝改性,再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加入凹凸棒黏土,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复合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AA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凹凸棒黏土用量等因素对该树脂吸水(吸盐水)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热重分析(TGA)仪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A中和度70%,反应温度70℃,w(交联剂)=0.06%,w(APS)=1.0%,w(凹凸棒黏土)=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其最大吸水倍率、吸盐水倍率分别为827、109 g/g。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性树脂PAMA的超声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辐射下,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合成AM/ AMPS(PAMA)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单体中AM的质量分数25%、反应体系pH值为2.0、反应温度为45 ℃和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01%时,PAMA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吸...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作交联剂,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将部分中和的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酰胺用量和中和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所得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可达1297g/g,吸0.9%的盐水90g/g。  相似文献   

11.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KGM-g-AA-AM/PVP半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结果表明,当单体(AA和AM总质量)与KGM质量比为10:1,AM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0%,引发剂用量为0.5%,交联剂用量为0.06%,PVP用量为水溶液的2%时,KGM-g-AA-AM/PVP树脂的吸水性能最好,其吸蒸馏水倍率可达1124g·g~(-1),吸生理盐水倍率可达102g·g~(-1)。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凹凸棒土为填料,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SHS)为引发剂,制备两性离子调剖堵水剂(ZPAM)。考察填料种类、填料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比、矿化度、温度对调剖堵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以凹凸棒土为填料,AM∶AA∶DMDAAC=15∶1∶1(质量比),填料用量2%(以单体总质量为准),交联剂用量1%(以单体总质量为准),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30℃水浴中制得两性离子调剖堵水剂。在60℃的注入水中吸水性较好,吸水倍数可达34.9倍。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凹凸棒土为填料,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SHS)为引发剂,制备两性离子调剖堵水剂(ZPAM)。考察填料种类、填料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比、矿化度、温度对调剖堵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以凹凸棒土为填料,AM∶AA∶DMDAAC=15∶1∶1(质量比),填料用量2%(以单体总质量为准),交联剂用量1%(以单体总质量为准),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30℃水浴中制得两性离子调剖堵水剂。在60℃的注入水中吸水性较好,吸水倍数可达34.9倍。  相似文献   

14.
以氧化石墨烯(GO)为改性剂,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GO-聚(AA-AM)[P(AA-AM)]吸水树脂,并研究了GO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改性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中和度为80%,GO,NMBA,Va-044用量分别为AA质量的0.3%,0.7%,0.7%,m(AA)∶m(AM)为3∶1,得到的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为293.0 g/g。GO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吸水树脂的溶胀速率、保水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用NaOH中和后的丙烯酸为单体,以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考查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吸水倍率测试结果表明,当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K_2S_2O_8用量为占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的0.18%、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占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的0.02%时,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最佳,为165 g/g,该树脂对质量分数为20%的NaCl盐水的吸收倍率为31.6 g/g。  相似文献   

16.
以腐植酸(HA)为有机质,丙烯酸为亲水改性单体,凹凸棒石(ATP)、高岭土(KL)无机矿质及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合成法制备具有网络结构的HA/AA/ATP和HA/AA/KL 2种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质量、中和度、引发剂质量、交联剂质量对2种高吸水树脂吸水和吸盐水性能的影响。对优化后的2种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了结构及表面形貌表征,考察了吸水过程及其吸水(盐水)率、吸水(盐水)速率。  相似文献   

17.
以阿拉伯胶(G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APS)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制备了GA-g-PAMPS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溶胀性能,并用FTIR对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下得到的树脂吸去离子水倍率为683 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137 g/g。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无机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盐溶液中,树脂的吸水倍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a ClBa Cl2Fe Cl3,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水速率和较好的重复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阿拉伯胶(G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APS)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制备了GA-g-PAMPS 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溶胀性能,并用FTIR对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下树脂吸去离子水倍率为683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137g/g。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无机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盐溶液中,树脂的吸水倍率顺序为NaCl>BaCl2> FeCl3,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水速率和较好的重复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阿拉伯胶(G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APS)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制备了GA-g-PAMPS 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溶胀性能,并用FTIR对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下树脂吸去离子水倍率为683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137g/g。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无机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盐溶液中,树脂的吸水倍率顺序为NaCl>BaCl2> FeCl3,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水速率和较好的重复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秸秆/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水稻秸秆为有机材料,膨润土为无机材料,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SAR)。研究了秸秆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膨润土用量、中和度及单体比例对SAR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配比为:水稻秸秆用量0.5 g,引发剂、交联剂、膨润土用量分别占单体用量(共18 g)的1.1%,0.1%,2.0%,中和度70%,m(AA)∶m(AM)为2∶1。此条件下制备的SAR在蒸馏水和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的吸液倍率分别为598,89 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