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抗BDI-1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As2O3-(HAS-NS)-BDI-1]对膀胱肿瘤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膀胱肿瘤模型,经尿道置套管针膀胱灌注As2O3-(HAS-NS)-BDI-1。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并记录生存时间。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浸润情况及各器官毒性表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s2O3-(HAS-NS)-BDI-1组肿瘤生长及向周围浸润受到明显抑制(95.2%),且各器官毒性表现明显较As2O3组轻。As2O3-(HAS-NS)-BDI-1组小鼠膀胱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As2O3-(HAS-NS)-BDI-1膀胱灌注可抑制原位膀胱肿瘤生长且不引起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与As2O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49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56例采用HOLRBT治疗(HOLRBT组),24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URBT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HOLRBT组术中出血量(4.5±5.6)ml、膀胱冲洗时间(20±12)h、尿管留置时间(2.5±2.2)d、术后住院时间(3.0±1.2)d、术后1a复发率21.9%,TURBT组分别为(10.8±6.9)ml、(35±19)h、(4.0±2.5)d、(5.2±2.1)d、24.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P均〈0.05。TURBT组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33例,膀胱穿孔4例;HOLRBT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BT组仅85例(35.4%)例获得肿瘤分期,且都为较小的肿瘤;而HOLRBT组235例(91.8%)获得病理分期,两组病理分期获得率相比P〈0.05。结论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阮同德  林毅  李黎明 《山东医药》2009,49(10):83-84
44例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用表阿霉素(EPI)(1g/L)行膀胱灌注,保留1h,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随访12~24个月,有8例复发,1a复发率为15.9%(7/44),2a复发率为18.2%(8/44);高级别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87.5%(7/8),未复发组为33.3%(12/36),两者相比,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75.O%(6/8),未复发组为19.4%(7/36),两者相比,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5/44)。认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EPI对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吡柔比星+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2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0%~70%0),其中10%~39%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和浸润度增加。如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这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2000~2004年,我们对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卡介苗(BCG)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膀胱适度充盈状态下,用7.0 MHz的探头对49例拟行TURBT术的膀胱肿瘤患者进行TRUS检查,重点观查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情况,并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得出二者在膀胱肿瘤有无肌层浸润方面的符合率.结果 本组49例患者中有30例TRUS显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有19例TRUS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超出黏膜层(其中4例侵及浆膜层).TRUS可较准确地判断膀胱肿瘤对膀胱壁有无肌层浸润,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85.7%.结论 经直肠超声可较准确地判断膀胱肿瘤有无肌层浸润,对TURBT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PCNA表达水平和MVD。结果正常膀胱黏膜中PCNA表达均为阴性,MVD为1.20±0.35条/HP;BTCC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76%,MVD为(8.94±2.08)条/HP,P均〈0.05。浸润型肿瘤组、G2~3级肿瘤组和复发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且MVD均值高(P均〈0.05)。认为BTCC组织PCNA的表达和MVD与正常膀胱黏膜相比明显升高;PCNA、MVD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表浅性膀胱肿瘤的激光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  金讯波 《山东医药》2006,46(20):85-86
文献报道,膀胱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其中就诊时70%~80%为表浅性膀胱肿瘤,即TNM分期为Ta、T1及Tis(原位癌)期而临床上尚未发现淋巴结受侵及元远处转移的膀胱肿瘤。表浅膀胱肿瘤中70%为Ta期,30%为T1和Tis期;单发占70%,多发占30%。其特点是易复发。近年来,对表浅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有较大发展,腔内治疗已被认为是对该病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金标准”。自1966年Parsons首先将激光应用到泌尿外科领域以来,激光治疗技术以其手术安全、简单、无出血等优点获得广泛应用,临床效果满意。现将表浅性膀胱肿瘤激光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杨得安 《山东医药》1994,34(4):39-40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病率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75%~85%的病变局限在膀胱粘膜层,约10%将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现认为,大多数浸润性膀胱癌并非表浅癌逐步发展所致,而是开始发生时即有浸润倾向。本文概述其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9.
李雪梅 《山东医药》2011,51(46):26-27
目的观察华蟾素髂内动脉注入治疗对4-氨基双联苯诱发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对照,30只)和诱癌组(50只)。后者分为A、B组,各25只,均用4-氨基双联苯诱发大鼠膀胱肿瘤。A组为病理对照;B组经皮穿刺髂内动脉注入华蟾素0.8ml/次、每2周1次,总量3.2ml/只。末次灌注后第6周观察各组膀胱组织学变化。结果正常组膀胱黏膜正常;诱癌组中A组可见膀胱肿瘤,B组膀胱未见肿瘤生长,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肌层和浆膜充血、水肿、坏死,并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华蟾素髂内动脉灌注对4.氨基双联苯诱发的大鼠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67例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生长部位、形态、治疗方式、有无血管浸润及有无炎细胞浸润10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初次分类、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手术方式与复发时间有相关性(P均〈0.01)。认为初次分类为高恶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低恶性癌易于在短期内复发;多发性肿瘤及有血管浸润者,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单发性肿瘤及未发生血管浸润的肿瘤;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杨群  徐忠华 《山东医药》2008,48(39):1-2
目的探讨S100A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的S100A4和MMP-2。结果S100A4及MMP-2在TC-CB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55%,而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或微量表达;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级有关(P均〈0.01),S100A4与MMP-2的表达有关(r=0.66,P〈0.01)。结论S100A4与MMP-2在TCCB中的表达增加,其过量表达与TCCB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肿瘤抗原(BTA)试验,并随访1年。结果BTA试验总阳性率为53.5%,BTA试验性阳性者术后33.3%复发,阴性者23.1%复发。认为TBA试验是诊断膀胱肿瘤并估测其预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前瞻性随机队列研究.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行经尿道电切肿瘤(TURBT),肿瘤部位膀胱壁必须全层切除,术后立即采用吡蹂比星30 mg生理盐水30ml灌注;对照组行膀胱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对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复发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比63.6%,x2=5.3008,P=0.021).观察组3年复发率(25.0%)与对照组(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00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是95.8%、79.2%和90.9%、72.7%,两组3年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2,P=0.609). 结论 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结合膀胱热灌注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患者145例。结果 随访139例,失访6例,随访率为95.9%。随访时间3个月~5年,肿瘤复发41例,其中原位复发7例,异位复发34例,复发肿瘤细胞升级5例。TURBT复发率和同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URBT与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2例膀胱肿瘤患者(观察组)行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另2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术(TURBt),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尿道狭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获得准确肿瘤分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膀胱穿孔及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KTP激光汽化术是治疗膀胱肿瘤高效、安全的方法,在准确判断肿瘤分期、减少膀胱穿孔及减少出血方面优于TURBt,尤其适用于接受抗凝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33.5±10.1)min,术中膀胱穿孔0例,术后留置导尿管(3.3±0.5)d,复发2例,原位复发0例;对照组手术时间(34.1 ±9.8)min,术中膀胱穿孔1例(未影响手术),术后留置尿管(4.9±0.7)d,术后复发9例,原位复发0例.两组在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腹泻、口腔炎、脱发、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TUR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较好,且较单纯采用TURBt具有导尿管留置时间短、肿瘤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继发性膀胱肿瘤很少见,约占膀胱恶性肿瘤的1%,其原发肿瘤包括胃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等。我院曾收治胃肠道肿瘤膀胱转移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往临床治疗肌层性浸润膀胱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但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相对于失去膀胱和肿瘤治疗不彻底及复发,更多患者情愿选择保留膀胱及排尿功能的微刨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70岁和(或)合并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高危膀胱肿瘤患者[2-4].本文拟回顾分析老年高危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膀胱部分切除的微创手术治疗疗效,以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膀胱部分切除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比较青岛市立医院(266001)张延伦北京友谊医院吕文成1989~1993年,我们对67例膀胱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资料与方法:本文行膀胱部...  相似文献   

20.
邵光军  罗旭 《山东医药》2008,48(39):8-1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4例份,正常膀胱组织19例份。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OX-2和HIF-1α。结果COX-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35/64)、42.2%(27/64),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OX-2、HIF-1α阳性表达率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均〈0.01),且COX-2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0,P〈0.01)。结论COX-2、HIF-1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