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化 《山东医药》2011,51(35):64-6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行PKP、PVP,术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减小,而椎体高度明显增加,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术后均无神经系统损伤表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1个椎体、5例7个椎体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前者恢复椎体高度效果更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各45例,手术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比较两组(NR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Oswestry评分。结果手术后1、2、3、6个月时,手术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手术后1、6个月时,手术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术后1、6个月时,手术组后Oswestry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椎体高度及Cobb角,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OVCF患者37例,行PVP20例、PKP17例。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率及矫正率、后凸Cobb’s角及矫正率。VAS评估疼痛。观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骨水泥向椎前及椎旁少量渗漏7例(PVP6例、PKP1例),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损伤及过敏、肺栓塞等并发症。椎体压缩率术后(20.5±11.2%)较术前(42.6%±15.3%)降低(P=0.03),后凸Cobb’s角术后(11.1°±3.4°)较术前(28.4°±6.7°)减小(P=0.02)。PKP椎体压缩矫正率为72%,高于PVP的39%,P〈0.01;后凸Cobb’s角矫正率为66%,高于PVP的32%,P〈0.01。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7例,轻度缓解1例。VAS由术前(7.3±2.9)分降至术后(2.1±0.8)分(P=0.02)。随访1a以上,病椎高度恢复、无明显丢失,未见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结论PVP和PKP具有微创、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OVCF的有效方法;且PKP对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优于PV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145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3个月应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3个月随访,10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CR.),15例患者部分缓解(PR),5例无缓解,有效率为95.83%(CR+PR/总例数)。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比较,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创伤小的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邻近椎体有无继发骨折进行分组,分为继发骨折组20例与未继发骨折组106例,记录一般资料,分析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继发骨折组矢状位垂直轴(SVA),-32.83~43.44 mm、43.45~48.79 mm占比、骨盆投射角(PI),50.09~55.40°占比均明显低于未继发骨折组,SVA 48.80~55.86 mm、55.87~57.82 mm占比、PI 55.41~61.56°、61.57~88.45°占比均明显高于未继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原发节段、骨水泥弥散方式、椎体裂隙征、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骨折组体重指数(BMI,≥28.0 kg/m 2)、骨水泥渗漏占比均明显高于未继发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VA 48.80~57.82 mm、PI 55.41~88.45°、BMI≥28.0 kg/m^2、骨水泥渗漏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帮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控制体重等方式降低PVP术后继发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唐骅  刘培来  李明 《山东医药》2011,51(3):61-6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于气管插管麻醉或局部麻醉行PVP,术后立即在C型臂透视下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及渗漏情况,评估手术成功率;按照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分级并判定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8%,术后疼痛总有效率为98.2%;除3个椎体骨水泥外渗外,无原椎体再发塌陷、神经受累现象;术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结论 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缩短患者长期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01~2018-01因OVCF行PVP治疗的患者158例(205椎),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分析临床疗效与骨水泥注入量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OVCF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尽早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骨质疏9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1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PVP治疗和保守治疗。通过X线片测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后倾角(θ角)。观察治疗后1 a两组患椎邻近椎体的退变情况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手术组术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及θ角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1)。手术组术后1 a发生患椎邻近椎体骨折5例(16.7%),对照组无邻近椎体骨折发生(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加速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并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脊柱外科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12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和伤椎上下终板有无损伤及椎间盘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压缩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研究各种因素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的影响。结果 126例患者术后出现椎体高度丢失18例,其中4例为经双侧椎弓根注射病例,14例为经单侧椎弓根注射病例。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4%。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手术入路途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质疏松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的剂量和分布情况、伤椎上下终板损伤及椎间盘损伤是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无侧凸畸形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通过研究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可以将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观察组和接受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椎体融合情况、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明显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3、6、9、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助于改善椎体愈合情况,促进椎体融合,提高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术技术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6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同种型号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其中采用标准PKP者(ss组)52例,采用非标准PKP者(NS组)34例。两组年龄、病情等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均根据VAS、椎体恢复高度和Cobb角的矫正度评估手术疗效,同时比较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ss组术后VAS为2.7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25.4%±12.7%,Cobb角矫正12.4°±10.5°,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4.85±1.42)ml,骨水泥渗漏率为3.2%(主要渗漏至椎体血管内);NS组分别为3.1分、24.5%±13.9%,10.9°±10.2°、(4.45±1.33)ml和29.1%(主要渗漏至椎体周围、椎间隙和血管内等)。两组比较,除VASP〉0.05外,余P均〈0.05。结论遵循标准手术操作规范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3.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响生存质量.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且短期内疼痛难以缓解,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目前作为一项新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缓解疼痛效果良好,已逐渐成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等疼痛性椎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 m、术后6 m、术后12 m和术后18 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 m(平均22 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恢复椎体高度以及缓解疼痛方面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9个压缩性骨折椎体进行治疗后,对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12周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在术后X线检查中对椎体高度恢复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的平均术前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9.3,但在术后改善至5.4.在术后4、12周,平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5.1、5.9.所有患者在24 h内恢复日常活动.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以椎体前部和中部明显.结论 在疼痛缓解和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188例(214节椎体),根据不同的穿刺方向分为3组,A组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方向穿刺,B组为向中1/3方向穿刺,C组为下1/3方向穿刺,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1 d、术后1 d、1 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 w进行功能障碍(ODI)评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评估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3组VAS及O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法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穿刺方向的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法与PVP法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穿刺进针方向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且无论哪种进针方向PKP较PVP骨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其中PVP组40例,PKP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恢复高度、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椎体恢复高度、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有效缓解疼痛的作用。PVP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但渗漏率高,无法恢复椎体高度。PKP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减少渗漏,但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过度恢复椎体高度可增加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OVCF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腰椎骨密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7例老年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CVFs患者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OP)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OP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后果,通常是仅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1〕,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保守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木(PVP)与保守法治疗OP性穿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短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OP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1例,PVP治疗61例,保守治疗40例。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T12/L1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接椎体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VP组(25例)和PKP组(25例)。于术前、术后1 w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westry评分和伤椎后凸角测量;并于于其围术期和术后达一年以上测量其手术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的BMD值。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46±7.8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PKP组在脊柱后凸角的纠正和脊柱矢状序列维持方面优于PVP组。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时上一椎体BMD无明显差异(P>0.05),下一椎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上一椎体围术期、随访时BMD无显著差异(P>0.05)。下一椎体围术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VP和PKP术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临床疗效显著。经PVP和PKP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患者,术后1年以上手术椎体的下一椎体BMD增加提高了其椎体强度,使下一椎体骨折发生率得以降低,且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提高下一椎体B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