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SARS患者血清干扰素-2α(IFN-2α)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SARS组进展期患者IFN-2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高低不一 .SARS组进展期患者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NF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结论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重症SARS患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反映了患者的免疫机能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SARS患者血清干扰素-2α(IFN-2α)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SARS组进展期患者IFN-2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高低不一。SARS组进展期患者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NF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结论 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重症SARS患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反映了患者的免疫机能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VMC患者血清NO和T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NO和TNF含量增加是VMC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且二者在VMC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评价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含量变化。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48例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患者T3、T4、FT3和T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3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甲状旁腺素水平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病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老年肺炎患者病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XH 60 1 0γ 计数器测定肺炎患者 (n =48)血清TNF α含量。选择正常对照组 2 0例作对照。结果 肺炎患者无论轻症、重症、急性期或恢复期血清TNF 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肺炎急性期TNF α显著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恢复期TNF α虽明显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肺炎患者血清TNF α的水平与肺炎轻重程度有关 ,轻症低于重症 ,恢复期低于急性期 ,说明TNF α是肺炎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 ,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血清TNF α测定对判定肺炎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状态及转归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血液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s)、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采血时距SARS患者发病日期的长短分为 3~ 7天组、8~ 14天组及 >14天组 ,测定 62例SARS患者及 44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ARS病毒抗体及ILs、TNF α及TGF β1水平 ,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IL 6水平在3~ 7天组及 8~ 14天组处于对照组水平 ,>14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L 8在 3~ 7天组处于对照组水平 ,8~ 14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14天组升高更加明显 (P <0 0 1) ;IL 16及TNF α在各组均高于对照组 ,14天组升高更加明显 (P <0 0 1) ;IL 13在发病 3~ 7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1) ,8~ 14天组及 >14天组处于对照组水平 ;各组IL 18均持续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各组TGF β1持续高于对照组 ,>14天组虽有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SARS发病初期多数前炎细胞因子及TGF β1升高 ,可能与肺部渗出及增殖性病变有关 ,同时IL 13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 ,IL 18持续低于对照组。提示存在明显的免疫反应失调。观察血液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可为进一步了解SARS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5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NO、TNFα含量。结果 肝硬化有并发症患者血清NO、TNFα含量均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治疗前后肝硬化无并发症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TNF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则变化明显(P<0.05)。结论 NO、TNFα在肝硬化出现并发症时升高,好转则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评价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含量变化。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 48例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患者T3、T4 、FT3和T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3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甲状旁腺素水平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病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塞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用ELISA(双抗体夹心 )方法对 4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CSF及血清TNF α进行检测 ,并与 31例中青年脑梗塞和 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组CSF中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及中青年组 (P <0 0 1) ;血清TNF α含量中青年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老年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老年组CSF中TNF α含量与周围血白细胞数及年龄有非常显著相关性 (r值分别为 0 5 0 47、0 6 2 0 5 ,P <0 0 1)。  结论  TNF α是老年脑梗塞的致病因子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 (AP)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例老年AP患者及 2 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NO和TNF 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AP患者血清中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1 ) ;而血清TNF 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 (P <0 0 1 ) ,NO和TNF α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结论 NO及TNF α是参与老年AP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检测其变化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TNF α和IL 10的作用。方法 测定 39例老年AMI患者 (AMI组 )、2 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OMI组 )及 2 0例正常老年人 (正常人组 )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 39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1周和 6周测定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结果 AMI组TNF α、IL 10水平明显高于OMI组 ;OMI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正常人组血清IL 10未检测到。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1周、6周TNF α水平均显著下降 ,6周后辛伐他汀组TNF 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 10水平 6周后均显著降低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AMI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作用 ,对IL 10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结果 慢性肝病合并感染组血清TNF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无感染组(P<0.01);慢性肝病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组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无SBP组(P<0.01);死亡组患者最初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测定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对判断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与脂肪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OSAS患者58例,单纯肥胖患者21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应用生化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分析OSAS患者TNFα与血脂以及病情的关系。结果OS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291.1±146.2)pmol/L〕高于对照组〔(196.0±86.5)pmol/L〕,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变化与TNFα水平具有相关性(r=0.575,P<0.01)。结论OS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171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糖尿病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观察组)97例和糖尿病未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对照组)74例。研究对象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原骨胶原蛋白N-端肽(sCTX)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脂联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含量。采用免疫化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血清BG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LP和s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CRP和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炎症因子、脂联素和IGF-1存在异常变化,可作为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参考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检测3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IL-8、TNF-α的含量及动态活性变化。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者及对照组,未合并SBP者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合并SBP者经抗感染治疗后两参数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后1周开始下降,4周后与未合并SBP者水平相当。合并SBP者发生肾功能损害时,血清和腹水中的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肾功能损害者。结论:检测血清和腹水中的IL-8、TNF-α水平有助于判定肝炎后肝硬化合并SBP经抗感染治疗后的疗效;腹水感染程度可以用腹水中IL-8、TNF-α的水平来反映;高水平IL-8、TNF-α在肝炎后肝硬化合并SBP者发生肾功能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卒中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非他汀类降脂药20 mg/d,一次口服;实验组43例,予以阿托伐他汀钙20 mg/d,一次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FAP、TNF-α、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GFAP、TNF-α及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腑法对大鼠肠源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在肠源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通腑利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扎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体外直肠不全结扎法造模。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各组血浆E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TNF—αmRNA水平的变化,并将通腑治疗组、解扎组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模型组血浆ET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组织TNF—α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通腑法治疗后ET水平、TNF—α含量和TNF—α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ET、TNF—α在肠源性肺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腑法对损伤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定  刘俊恒 《高血压杂志》2002,10(6):535-536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长期或短期使用培哚普利的缺血性与高血压性CHF患者各 32例、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 ,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6 )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HF长期使用培哚普利组TNF α、IL 6水平低于短期组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可能直接或间接降低血清TNF α、IL 6水平 ,有利于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部分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部分临床指标是正相关,重度活动期RA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期,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有明显下降。结论:RA的发病与血清TNFα、IL-6介导的细胞免疫调节异常有着明显的关系。检则血清TNFα、IL-6水平对RA的病情活动观察、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NO)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 0例健康者血清 (TNF α)及NO水平。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 α(61 3± 5 4)ng/L及NO(47 3± 14 2 )umol/L较对照组血清TNF α(10 3± 2 6)ng/L及NO(2 1 3± 6 7)umol/L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1) ,且TNF α与NO呈显著正相关 (r =0 562 ,P <0 0 1)。结论 心衰时TNF α和NO均增高 ,随心衰加重增高更明显 ,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