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12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组(68例)和二甲双胍组(52例)观察12周,结果: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和单用二甲双胍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P〈0.01),前者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一半(P〈0.05)。结论: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能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但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IGT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观察两组二甲双胍和安慰剂干预治疗2a后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后2h胰岛素(2hPINS)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治疗2a后,二甲双胍组与安慰剂组比较FPG、2hPG、TC、TG、LDL、FINS及2hPINS均明显下降(P〈0.05);安慰剂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8.4%,二甲双胍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IGT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FBG、2hBG水平明显改善,HbA1c由7.8%降至6.1%,HbA1c达标率为71.3%。治疗后共有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且较为安全,价格合理,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癌组织中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112例,其中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者43例(二甲双胍组)、未用二甲双胍治疗者69例(糖癌组),单纯乳腺癌112例(单纯癌症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的Caspase-3、Caspase-9.结果 二甲双胍组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分别为138.24±8.68、140.21±6.34,糖癌组分别为153.43±5.59、156.17±8.25,单纯癌症组分别为112.70±4.28、121.43±6.67;三组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降低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癌组织中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乳腺癌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2DM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二甲双胍对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检测研究对象FPG、血白蛋白(Alb)、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TG、TC、HDL-C、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观察结直肠癌病理分级、结直肠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 结果 按照患者诊断结直肠癌时是否服用二甲双胍进行分组后发现,二甲双胍组低分化腺癌比例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无二甲双胍组(P<0.05). 结论 T2DM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口服二甲双胍降糖,其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行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另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行瑞格列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S、PBS、HbA1c、TG以及TC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肥胖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高三酰甘油血症而不致使体质量增加,还能够调节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舒张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风险,可减慢肿瘤生长,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有研究表明口服二甲双胍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本文就近年二甲双胍对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2DM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对血清VitB12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研究甲钴胺治疗T2DM口服二甲双胍的患者引起VitB12缺乏及Hcy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降糖(A)组和其他降糖药物(B)组.6个月后测定两组VitB12、Hcy及HbA1c等水平,并给予A组辅助口服甲钴胺3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实验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组血清VitB12与B组比较[(347.21±21.18)vs(392.52士18.34)ng/L及Hcy (14.13±2.46) vs(11.02±1.9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口服二甲双胍+甲钻胺较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时VitB12升高,Hcy下降(P<0.05).VitB12与Hcy呈负相关(r=-0.281,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VitB12水平降低,Hcy升高的原因之一,应定期监测VitB12、Hcy水平,适时补充甲钴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门诊就诊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相比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作为一种抗糖尿病药物,已在临床上应用了50年。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大型循证医学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的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并应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除非有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R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BMI、FBG、PB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经该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通过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的测定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情况。结果经归纳统计,两组药物在血糖控制方面均显效,实验组的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较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降糖控糖作用持久,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干预过程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联素、白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0例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脂联素、IL-18、C-RP、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8周后,脂联素、IL-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P、TC、LDL-C、HOMA2-IR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C-RP水平并改善脂代谢,但对血脂联素、IL-18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50名初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治疗组,22例)与二甲双胍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每天空腹口服罗格列酮4 mg,对照组患者每日早晚餐后口服二甲双胍850 mg,疗程为12周.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罗格列酮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下降更明显(P<0.05);而二甲双胍组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罗格列酮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提示其有更明显的抗炎作用,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bA1C、FPG、2hPG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为3.22%。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是否可降低患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 方法从PubMed、Elsevier-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建库以来至2017年7月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患结直肠腺瘤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入选。 结果共计纳入9项研究,其中实验组4 256例,对照组17 206例,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者较未服用二甲双胍者患结直肠腺瘤风险降低(OR=0.83,95%CI:0.72~0.95;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与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二甲双胍50年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甲双胍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降低血糖.目前,美国糖尿病联合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达成共识,认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并贯穿治疗始终.除降低血糖外,二甲双胍在改善脂代谢,保护血管,以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运用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促甲状腺激素也有一定影响.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乳酸酸中毒则非常罕见,故能安全地用于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的治疗.许多大型临床研究如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均已证实二甲双胍治疗可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FPG、2h PG、Hb Alc)、血脂(TC、TG、HDL-C、LDL-C)及BM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相比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更佳,能有效降低血糖及血脂,值得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GB)、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以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GB、2hPG、HbA1c值较对照组在用药后降低更为明显,两组结果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单用二甲双胍,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