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用HNO3 氧化去除TRPO流程反萃Np Pu的H2 C2 O4反萃液中H2 C2 O4的条件。 7 5mol·L-1HNO3 0 .3mol·L-1H2 C2 O4混合液于 90℃下蒸发 1 3 0h和 1 0 0℃下蒸馏回流 6h ,H2 C2 O4可完全分解去除 ;混合液中添加适量催化剂MnCO3 ,于 1 0 0℃下蒸发或蒸馏回流 ,H2 C2 O4分解加速 ,1~ 1 5h内H2 C2 O4完全分解。蒸发或蒸馏回流过程中产生的HNO2 把Np(Ⅳ )氧化为Np(Ⅴ )和Np(Ⅵ ) ,95 %以上的Pu保持Pu(Ⅳ )。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分析了高放废液中的铀含量。在2~3mol/L HNO3介质中,高放废液经30%TBP-加氢煤油(OK)萃取除去裂变产物和大量盐分后,用盐析剂4mol/L NaNO3-2mol/L HNO3洗涤有机相,最后用w=5%(NH4)2CO3溶液作为反萃剂反萃有机相中的铀,反萃水相在微量铀分析仪上测定铀含量。方法重加回收率为95%~101%,精密度低于2%。该方法已用于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高放废液、中和池水样铀的测定,还有望用于含盐量高、组成复杂的其他样品(如环境样品等)铀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HNO3氧化去除铀反萃液中的C2O^2—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HNO3氧化去除TRPO流程铀的(NH4)2CO3反萃液中C2O^2-4的条件。将含铀的(NH4)2CO3反萃液调节成0.2 ̄0.8mol.L^-1H2C2O4-7.5 ̄9.5mol.L^-1HNO3溶液,在100℃下蒸馏回流7h,其中的C2O^2-4被完全分解去除,得到UO2(NO3)2-NH4NO3溶液。蒸馏回流过程中,NH4NO3部分分解,在该条件下操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医用同位素生产堆(MIPR)燃料纯化试验中产生的各类样品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丁脂(TBP)萃淋树脂分离含铀样品中大量基体铀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含铀样品中大量基体铀的分离条件是:待分离样品的体系为3mol/L的HNO3,淋洗液为3mol/L HNO3和0.2mol/L H2C2O4混合溶液.添加元素Ce、Ru、Se、Sm、Sr、Zr分离回收率在93%~106%之间.  相似文献   

5.
草酸钚(Ⅳ)溶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 (2 5± 0 2 )℃条件下 ,草酸钚 (Ⅳ )沉淀沉降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和草酸钚 (Ⅳ )沉淀在不同浓度HNO3 H2 C2 O4 混合液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 ,将 1mL 1mol/LH2 C2 O4 溶液加到9mL含 0 9mg/mLPu(Ⅳ )的 4 0mol/LHNO3溶液中 ,混匀 5min后得到黄绿色的草酸钚 (Ⅳ )晶体 ,静置 2 2h以上 ,沉淀沉降达到平衡 ;草酸钚 (Ⅳ )沉淀在HNO3 H2 C2 O4 混合液中的溶解度随混合液中H2 C2 O4 浓度增大而增大 ,随混合液中的HNO3 浓度增大而减小 ;在TRPO流程中Np ,Pu的反萃液酸度 (0 5 6mol/LHNO3 0 3mol/LH2 C2 O4 )下 ,草酸钚 (Ⅳ )沉淀的溶解度为S(Pu(Ⅳ ) )≈ 110mg/L。TRPO萃取流程热实验溶液中的 ρ(Pu(Ⅳ ) ) 10 0mg/L ,因此 ,Pu(Ⅳ )在该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6.
用利凡诺(Rivanol)法研究并测定HNO3氧去除了TRPO流程Np、Pu反萃液中H2C2O4时产生的NO∧-2。实验在0.48mol/L HCl介质中,利用Rivanol溶液与NO∧-2生成樱红色配合物性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质量比R(NO∧-3/NO∧-2)≤3.6×10∧4和R(C2O∧2-4/NO∧-2)≤4×10∧3时,均对NO∧-2的测定无影响,方法对NO∧-2的检测下限为0.0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重加回收率为97%~105%。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 N,N,N?N?四己基丁二酰胺(THSA)。以正十二烷为稀释剂研究了THSA萃取硝酸的平衡,认为在低酸度下主要形成THSA·HNO3加合物,在高酸度下主要形成加合物THSA·HNO3和THSA·(HNO3)2;还研究了THSA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钍的机理,通过考察 HNO3浓度、THSA浓度及温度对铀和钍分配比的影响,得出了萃合物的组成为UO2(NO3)2·THSA和Th(NO3)4·2THSA,并计算出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及热焓。实验结果表明THSA具有较强的对铀、钍萃取能力,并有望实现铀、钍分离。  相似文献   

8.
用利凡诺(Rivanol)法研究并测定了HNO3氧化去除TRPO流程Np、Pu反萃液中H2C2O4时产生的NO-2。实验在048molLHCl介质中,利用Rivanol溶液与NO-2生成樱红色配合物性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质量比R(NO-3NO-2)≤36×104和R(C2O2-4NO-2)≤4×103时,均对NO-2的测定无影响。方法对NO-2的检测下限为00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重加回收率为97%~105%。  相似文献   

9.
采用TTA/二甲苯苯取分离和ICP-MS法测定了U3O8中痕量杂质元素Zr的含量。样品转化为硝酸铀酰后,先采用TTA/二甲苯在4mol/L HNO3条件下萃取,使Zr与铀基体分离,然后将有机相稀释10倍后用8 mol/HNO3反萃,反萃液再稀释10倍后直接用ICP-MS法测量。U3O8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4205)的分析结果与推荐值吻合。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使用碳酸铵反萃TRPO中Np和Pu的工艺条件。测定了反萃平衡时间、(NH4)3CO3质量浓度、反萃温度和有机相中U质量浓度对反萃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动力堆高放废液的串级实验。结果表明,(NH4)2CO3可以在反萃U的同时反萃Np,Pu,并且反萃过程无沉淀和界面污物生成。实验给出了高放废液中其它核素在流程物流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UO2 C2 O4与TRPO的配合物 ,测得配合物的摩尔比为n(U)∶n(C2 O42 -)∶n(P) =1 0∶1 0∶1 0。其组分的元素分析结果理论值 (实测值 )为 :U ,33 2 4 % (33 10 % ) ;C2 O2 -4,12 2 9% (12 34% ) ;P ,4 33%(4 35 % )。初步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形式为UO2 C2 O4·TRPO。  相似文献   

12.
停堆氧化运行中主回路活化腐蚀产物的迁移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站主回路中腐蚀产物的氧化净化是核电站大修的源项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综合分析氧化净化过程中pH值、H2O2和溶解氢浓度对主回路活化腐蚀产物迁移的影响,结合大亚湾核电站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低pH值、低H2和集中引入适量氧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3.
超大剂量6MeV电子束照射对大鼠脑Ca2+、Mg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超大剂量6 MeV电子束照射对大鼠脑Ca2+、Mg2+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定量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组织中Ca2+、Mg2+含量的动态变化,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大鼠全脑受照射后,均存在脑组织中Ca2+含量升高、Mg2+含量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其中20 Gy照射后24 h脑组织中Ca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Mg2+含量在照后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在照后7天,上述各指标变化的幅度为30Gy组>20Gy组>10Gy组.基于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Ca2+、Mg2+含量发生的变化,探讨了电离辐射所致脑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以正硅酸乙酯和丙醇锆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在K9基片上提拉镀制SiO2/ZrO2双层膜,样品1镀完SiO2后直接镀ZrO2,样品2镀完SiO2经氨处理后再镀ZrO2。研究表明,ψ和Δ两个椭偏参数的模拟值曲线与椭偏仪的测量值曲线十分吻合,进而发现氨处理可有效抑制SiO2/ZrO2双层膜之间的渗透,氨处理后渗透层减少近45nm。利用激光束对两种样品进行了损伤阈值的测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形貌,结果发现两者损伤阈值分别为14.8和15.03J/cm2,损伤形貌均为熔融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Gd2O3-Nd2O3-ZrO2-CeO2四元氧化物体系的高温固相反应,以Gd2O3、Nd2O3、ZrO2、CeO2混合粉体为原材料,在1 673 K和1 773 K温度下煅烧24、48、72 h,分别制备了系列样品,并对合成样品进行了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具有缺陷萤石相且伴有少量烧绿石相的Gd2-xNdxZr2-xCexO7(0≤x≤2)晶体化合物。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和煅烧时间的延长,产物中立方烧绿石相的化合物增多,晶粒尺寸变大,且有少量未知相生成。进而探讨了锆基陶瓷固化多核素的潜在应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相关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Pt-Ti(镀铂钛)为阳极,Ti为阴极,对HNO3介质中的H2C2O4进行恒电流电解,考察HNO3介质中H2C2O4电解动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HNO3介质中H2C2O4的电解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控制在25~37mA/cm2、HNO3浓度为2~3mol/L、温度为30~40℃时,电解效果最佳;微量金属离子(Fe3+、MnO-4、Ag+)的存在对H2C2O4的电解起催化作用,能较大提高电解速率;电解氧化法破坏H2C2O4的效率高于KMnO4蒸煮法,在工业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立方烧绿石Gd_2Zr_2O_7的高温高压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温高压固相反应法合成Gd2Zr2O7烧绿石的可能性,以Gd2O3和ZrO2的混合粉体为原料,在5.2GPa压力、1473~1873K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XRD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证实,在5.2GPa和1873K条件下,保温保压30min,成功地合成出单一物相的、具有立方烧绿石结构的Gd2Zr2O7化合物。这种新的合成方法对于开展武器级多余钚和含钚高放废物固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吸附容量法,测定了温度273~303K、压力0~1kPa范围内,CO和CO2在UO2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了CO和CO2的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分别是描述CO和CO2吸附的最优模型方程。CO2的吸附强度明显高于CO的,实验条件下,CO和CO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6和1.25μmol/g。CO的吸附热为26kJ/mol,表明吸附为物理吸附;CO2的吸附热随吸附量增加而减小,当吸附量由0.3μmol/g增至0.8μmol/g时,吸附热由46kJ/mol降至37kJ/mol,表明吸附同时存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9.
添加Al2O3和SiO2的大晶粒UO2芯块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l2O3和SiO2添加剂对UO2芯块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Al2O3和SiO2,可有效促进烧结过程中UO2芯块的晶粒度长大,过量加入则会阻碍烧结过程中UO2芯块的致密化;在添加量一定的情况下,添加不同比例的Al2O3和SiO2,对芯块晶粒尺寸有较大影响,只添加SiO2,对芯块晶粒尺寸影响不大,Al2O3添加量增加,芯块晶粒尺寸随之增加;添加Al2O3和SiO2促进UO2芯块晶粒长大的机制是在烧结期间发生了液相烧结.  相似文献   

20.
应用UF6水解模拟液UF2O2+4HF与NH3水反应研究了ADU的沉淀过程,研究结果认为,ADU的沉淀过程可分为:中和阶段、AUF[(NH4)3UO2F5]生成阶段、ADU生成阶段。并对中间化合物AUF结晶生成规律,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详细讨论了一些重要工艺条件对ADU生成条件及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