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KT细胞是一类具有NK细胞受体和T细胞受体且显示NK细胞和T细胞两方面性质的T细胞亚群。NKT细胞于1987年由Fowlker等首先在小鼠中发现,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人类中发现,由于其表型和功能与传统T、B、NK细胞的不同,立即受到学者们高度重视。NKT细胞表达保守的限制性的TCR谱,其αβTCR结构单一。人NKT细胞由恒定的Vtr24 Jα18TCRα链和Vβ11TCRβ链组成,鼠NKT细胞由恒定的Vα14 Jα18TCRα链和多克隆的Vβ8.2、Vβ7和VB2TCRβ链组成。NKT细胞同时共表达NK细胞特有标志CD161(NK1.1抗原,鼠;NKR-P1抗原,人)。对NKT细胞的研究表明,简单把它理解成T淋巴细胞同时表达NK细胞受体是不准确的。许多传统的T淋巴细胞在活化后可上调NK细胞受体(包括CD161),而对于Vα24^+NKT细胞则无这种表现。对人类淋巴细胞的研究发现,很大比例的T淋巴细胞都表达CD161,Vα24^+Vβ11^+细胞只是其中一个少数的亚群。  相似文献   

2.
T细胞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T细胞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限制性T细胞和非MHC限制性T细胞两种类型,前者指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后者包括NK-T细胞和γδ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与GVHD密切相关,NK-T细胞和γδT细胞主要介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相似文献   

3.
NK/T细胞淋巴瘤的概念与病理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K/T细胞淋巴瘤是1997年WHO新的淋巴瘤分类中确立的一组特殊性外周T与NK细胞淋巴瘤。包括:①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②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③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④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等。其起源于NK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已往概念不清,命名不统一,诊断标准不一致。本文重点将此类淋巴概念和病理诊断要点作一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NK细胞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2例肝细胞癌患者,63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NK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较健康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减少(P<0.05),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NK细胞较健康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抑制性CD8+T细胞低下是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毒,使得病程慢性迁延的主要原因,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参与了肝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  相似文献   

5.
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是存在于人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ocytes, CFLs)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胞浆颗粒中的细胞毒性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与NK溶素和阿米巴溶素(抗微生物蛋白)同源,为脂结合蛋白一皂素样蛋白(saposin-like protein, SAPLIP)家族的成员之一。GNLYmRNA主要在CTL和NK细胞活化后,3—5天增加,5—7天剧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九例脾脏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脏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复习9例脾脏T细胞和NK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进行免疫表型检测、EBER原位杂交及TCR-1基因重排检测。选用抗体有CD45RO、CD3ε、CD3、CD4、CD8、CD56、TIA-1、Granzyme B、CD30、Ki-67和CD20。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4例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4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7例有随访资料,5例死亡(2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2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1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10个月。2例存活,1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月余),1例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14月余)。结论脾脏T及NK细胞肿瘤是一组少见的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异质性淋巴瘤,均呈侵袭性临床过程,预后差。该类肿瘤的病理诊断须结合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检测进行。  相似文献   

7.
自然杀伤T细胞(NKT)是具有NK受体和T细胞受体且显示NK细胞和T细胞两方面性质的一类功能独特的免疫细胞群。因其可产生大量特异性的细胞因子,NKT细胞在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和免疫稳定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NKT细胞的特性、鉴别、体外扩增、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是一类共表达NK细胞受体及恒定T细胞受体(TCR)的特殊细胞亚群~([1]),既不同于T、B淋巴细胞,亦区别于自然杀伤(NK)细胞,该TCR与高度偏向的Vs链(主要为Vβ8.2)相关,由Vα14和Jα281基因节段所编码~([2])。TCRVα24片段通常和Vβ11片段相结合,NKT细胞活化后能迅速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促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眼眶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常见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文献和2例个案,对眼眶NK/T细胞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眼眶NK/T细胞淋巴瘤是临床罕见的一类结外淋巴瘤,易误诊为眼结膜炎、眼非特异性炎症、眼眶周围软组织炎或蜂窝织炎。病理改变、免疫表型符合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眼眶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影像学特征独特,容易误诊,临床进展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常见原因。方法:对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进行分析。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确立的一类结外淋巴瘤,易误诊为鼻窦炎、鼻息肉。其来源于T细胞和NK细胞,以面部中线部位破坏为特征,并与EB病毒密切相关。病理改变显微镜下表现为大片坏死,炎性肉芽肿样改变,有异形淋巴细胞浸润,NK细胞特异性标志CD56与T细胞特异性标志CD3ε共同表达为其免疫学特点。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独特,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但伴皮肤受侵或远处转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2001年WH0出版的“造血和淋巴组织系统肿瘤分类”将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分为3种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其中,前两者为成熟NK细胞起源.后者属前体性NK细胞肿瘤。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后者其实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而非EB病毒(EBV)相关且表达CD4、CD56、CD123及BRCA-2等pDC表型的非NK细胞肿瘤。结外NKTCL是最多见的NK细胞肿瘤.本文对NKTCL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筛选高效、方便、经济的对NK/T细胞淋巴瘤更进一步分类与诊断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了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的34例患石腊包埋标本,27例发生于结外,7例发生在淋巴结。用多种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病毒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病毒感染。PCR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β和γ基因的克隆性重排。结果:在34例结外淋巴瘤患中,18例CD56阳性,16例TIA-1阳性。2例皮肤淋巴瘤患中所有的瘤细胞Ki-67均阳性。在:EB病毒RNA检测中,12例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阳性,包括鼻部的9例,以及鼻外的3例。同样在2例胃肠道淋巴瘤及1例皮肤淋巴瘤患中检测到EBER。22例上呼吸消化道淋巴瘤患中有2例检测到了TCRβ或γ基因克隆性重排,所有胃肠道和皮肤淋巴瘤患均检测到了TCR基因重排。2例其他部位结外淋巴瘤及7例结内淋巴瘤患中有5例显示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结论:大多数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NK细胞,只有一小部分为T细胞来源。然而,在皮肤及胃肠道中,NK样T细胞肿瘤更多见。在淋巴结中,NK细胞淋巴瘤很少。由于NK及NK样T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改变相似,在进行NK细胞标志物、细胞毒性颗粒蛋白检测的同时必须检测TCR基因重排才会得到准确诊断。TCR的基因重排检测仍是鉴别NK和NK样T细胞淋巴瘤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成熟T/NK细胞具有重要的移植免疫和抗肿瘤免疫效应。利用造血干/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通过体外培养体系(含促进T/NK细胞分化发育的以下成份:如SCF、Flt-3L、IL-2、IL-7、IL-12、IL-15、TNF-α等细胞因子,胸腺肽/胸腺素,胸腺基质细胞等不同组合),定向诱导其分化为成熟的T/NK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本文就CD34^ 造血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T/NK细胞的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秋波  黄开红 《新医学》2015,(2):127-131
NK/T细胞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一类少见特殊类型,其恶性细胞来源于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该病多原发于鼻腔,而原发于鼻以外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该文报告1例以发热、腹泻为初发症状的29岁男性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肠道NK/T细胞淋巴瘤多起病较急,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发热、腹痛、腹泻、便血为主,重者可因出现肠梗阻、穿孔等急腹症而就医。  相似文献   

15.
细胞免疫治疗是针对自身免疫细胞能力低下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的一种新型补充疗法,包括基于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疗法,基于NK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CAR-NK)疗法和自体细胞免疫疗法(CIK),还有基于其他免疫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输注治疗。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细胞,在机体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像T细胞一样通过工程化改造后靶向治疗肿瘤,还能够进行同种异体来源的NK细胞输注治疗,弥补了T细胞自体来源受限和异体免疫排斥的缺点。研究证实,输注异体NK细胞的患者不会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disease,GVHD)。N K细胞不仅扩大了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细胞种类,还为形成较低成本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仍存在NK细胞质量不稳定,制备流程缺乏统一质量标准等问题,虽有部分NK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患者以发热、皮肤疱疹起病,肿瘤细胞主要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和血管腔内,免疫表型呈CD3(+),CD8(+),CD4(-),CD5(-),CDl0(-),CD19(-),CD57(-),CD56(+),穿孔素(+)和颗粒酶B(+),T细胞受体1重排阳性。经糖皮质激素治疗一度好转,但很快复发,进展为NK样T细胞白血病,病程1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非常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对现有治疗不敏感,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17.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通常指原发于中线面部且有特殊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生物行为的肿瘤[1],是一类来源于T细胞或NK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因其瘤细胞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和NK细胞相关抗原,且多原发于鼻部故而得名。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中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杀伤T(naturalkillerTcells,NKT)细胞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志的T细胞亚群,既表达T细胞表面标志,如CD3、TCRag(人类表达Va24vBll,小鼠表达Val4Jal8),又表达NK细胞的表面标志。NKT细胞只能识别由CDld分子递呈的特异性糖脂类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透析、未透析和长期维持性透析(透析时间大于7年)患者外周血PGE2、T细胞表面CD3、及其亚群CD4及CD8抗原表达。结果 尿毒症未透析组(NHD组)的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的CD3^ 、CD4^ 、CD8^ 表达及CD4^ /CD8^ 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GE2含量明显增高,并与CD4^ /CD8^ 细胞比值和NK细胞活性间呈负相关。透析后,尿毒症患者PGE2水平降低,CD3^ 、CD4^ 和CD8^ 值及CD4/^ CD8^ 比值均显著上升(P<0.05),NK细胞活性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然而透析时间大于7年的尿毒症患者血浆PGE2水平又显著增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CD3^ 细胞浓度、CD4^ /CD8^ 细胞比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PGE2异常增高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衡有关,血液透析能够降低PGE2浓度,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但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又呈现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毒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毒蛋白TIA1和GranzymeB在鼻NK/T细胞淋巴瘤(NK/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NK/T淋巴瘤35例石蜡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10例和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为对照。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5例NK/T中CD45RO阳性32例,CD3ε30例,CD5616例,TIA129例、GranymeB21例、CD3010例、CD117全部阴性。10例面部B细胞淋巴瘤上述抗体染色均阴性。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均TIA1( ),3例CD3ε( ),1例GranzymeB( )。背景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常表达TIA1,但不表达GranzymeB;肿瘤细胞异型性和CD30,/Granzyme B表达显著相关。结论TIA1和GranzymeB对NK/T的标记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ranzymeB的特异性大于TIA1;NK/T的常规诊断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D45RO、CD3、CD56、细胞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确定;GranzymeB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CD30表达密切相关,其意义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