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 哈尔滨市城市与农村6-14岁的学龄儿童共1961名,并采用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类型构成比分布趋势一致,均以混合问题儿童为主,内向问题儿童所占比例均大于外向问题儿童。城乡学龄儿童的分裂样、社交退缩、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性问题因子异常率有显著差异,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儿童。多因素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是否寄养;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结论:北方地区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加强母孕期保健预防幼儿期疾病、避免生活变故、改善家庭环境是减少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学校环境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1735名6岁~16岁儿童进行行为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6岁~11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4.6%;男生问题检出率为17.8%,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1.1%,差异显著。12岁~16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2.2%;男生问题检出率为9.4%,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4.8%,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学校环境和家庭因素。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城乡结合部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一般情况表 ,调查 6~ 11岁城乡结合部儿童 778名。结果 :城乡结合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17.3% ,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因素、父母因素和婴幼儿期疾病。结论 :城乡结合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行为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学龄儿童200名,男童110例,女童90例,平均年龄为(7±15)a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行为问题。由男/女童父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男、女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在检出儿童行为问题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在强迫性、违纪方面明显高于女童,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方面高于男童。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应根据男童和女童的不同行为特点,给予有效的干预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更趋稳定和健康,从而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11岁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调查农村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调查6~11 岁农村儿童866 名。结果 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67% ±1.40% 。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因素、父母因素、婴幼期疾病。结论 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唐山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状,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唐山市城乡1611名6~14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唐山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9%;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4.8%、1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学习问题、身心障碍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成员关系、长期寄养、母亲教育方式、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打骂儿童、父母辅导儿童学习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唐山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环境因素与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城乡结合部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一般情况表,调查6-11岁城乡结合部儿童778名。结果:城乡结合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7.3%,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因素、父母因素和婴幼儿期疾病。结论:城乡结合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214名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评定为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儿童与214名对照儿童进行了配比分析,以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文化程度和父亲职业是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偏低是学龄儿童行为障碍的两项独立危险因素。文中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矫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青山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武汉市青山区6~11岁学龄儿童839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38%的学龄儿童有行为问题。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不良影响因素为:父母斥责、打骂孩子、父母关系差或离婚、孕期孕母患疾病、接触毒性物质、母子关系差、寄养、孩子患慢性疾病、脑部外伤、居住区社会风气不良、母亲文化程度低及父母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城乡学龄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8~17岁城乡学龄儿童842名,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组在"行为"和"焦虑"二个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自我意识的"行为"、"智力"和"躯体外貌与属性"三个分量表得分相关.结论该研究样本的城市学龄儿童更容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并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如焦虑、紧张);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也影响学龄儿童的行为表现、智力发展和对自我躯体外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城乡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城乡学龄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8—17岁城乡学龄儿童以2名,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组在“行为”和“焦虑”二个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自我意识的“行为”、“智力”和“躯体外貌与属性”三个分量表得分相关。结论 该研究样本的城市学龄儿童更容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并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如焦虑、紧张);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也影响学龄儿童的行为表现、智力发展和对自我躯体外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烟台城市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烟台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烟台城区2328名4-16岁儿童。结果: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1.26%,性别间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婴幼儿期患者病,同学关系差,在校表现差、母亲健康状况差,抬头时间晚、考前父母态度差,亲子关系,喂养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和父亲文化程度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667名农村留守及非留守儿童(包括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一共三个年级)进行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在五年级和高一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抑郁得分[(42.90±8.27)分,(43.66±8.16)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8.45±7.80)分,(42.17±6.90)分],而在初二组中差异不显著。父母外出打工时儿童的年龄阶段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188)=7.50,P<0.01)。各年级均显示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时离开,儿童的抑郁水平最高[分别为(44.39±8.44)分,(43.75±7.09)分,(49.04±9.63)分]。父母在打工期间与儿童的联系频次在五年级学生中主效应边缘显著(F(4,169)=2.09,P=0.08),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228)=2.83,P<0.05)。在初二和高一年级中,联系频次低于每月一次的儿童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儿童(P<0.05)。结论为了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外出打工后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将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667名农村留守及非留守儿童(包括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一共三个年级)进行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五年级和高一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抑郁得分[(42.90±8.27)分,(43.66±8.16)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8.45±7.80)分,(42.17±6.90)分],而在初二组中差异不显著.父母外出打工时儿童的年龄阶段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188)=7.50,P<0.01).各年级均显示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时离开,儿童的抑郁水平最高[分别为(44.39±8.44)分,(43.75±7.09)分,(49.04±9.63)分].父母在打工期间与儿童的联系频次在五年级学生中主效应边缘显著(F(4,169)=2.09,P=0.08),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228)=2.83,P<0.05).在初二和高一年级中,联系频次低于每月一次的儿童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儿童(P<0.05).结论 为了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外出打工后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将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烟台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 样方法,调查了烟台城区2328名4~16岁儿童.结果研究发现儿童 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1.26%,性别间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 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婴幼儿期患病、同学关系差、在校表现差、母亲健康状况差、 抬头时间晚、考前父母态度差、亲子关系差、喂养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和父亲文化程度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学龄儿童的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2月在石河子市各小学随机抽取1—6年级学龄儿童993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2.3%,其中睡眠不安、肢体有抽动者占36.5%,睡眠时磨牙4.2%,夜间频繁惊醒2.5%,梦呓2.4%,睡眠时频繁打鼾1.5%,遗尿1.3%,梦游1.3%,夜间憋气或呼吸困难0.7%,呼吸暂停0.2%,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常患感冒、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卧房内有电视、与父母同睡、家族中有人有睡眠障碍及有学习困难史等。结论:石河子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城乡儿童自我药疗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影响安全自我药疗的因素。方法利用调查问卷调查新乡市及其所辖县城、乡村18 岁以上的女性,通过拦截方式获得调查对象。利用Epidata 3.0 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AS 9.2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 地区自我药疗的相关情况利用频数、构成比等进行统计描述,3 地区特征分布的比较利用χ2检验,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认知得分高低的因素。结果收回家庭中有儿童者的有效问卷共1 045 份。84.90%市区对象、88.00%县城对象和88.65%乡村对象曾给孩子自我药疗。给孩子自我药疗的最主要原因是病情较轻,3 地区分别占53.27%、57.40%和60.16%,用药的主要依据是自身经验,3 地区分别为56.25%、54.21%和40.65%。给儿童服药前,不经常阅读说明书的比例较高(市区:29.12%,县城:37.13%,乡村:39.34%),且3 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625,P =0.089),3 地区在是否按时给孩子用药、忘记给孩子用药时的处理等其他给儿童服药行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城乡、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体状况、家庭月收入与自我药疗行为认知得分有关。结论城乡儿童自我药疗率均较高,儿童安全自我药疗行为和认知与城乡、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体状况、家庭月收入有关,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