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糖尿病足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愈合组63例和未愈合组1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1月我院骨病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5例,所有患者Wagner分级为Ⅲ级及以上,均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评估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患足创面愈合情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验证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足部皮温、疼痛、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足部血流指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和创面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失血量分别为(56.78±8.25)min、(35.49±6.13)mL;术后2例患者出现骨搬移切口皮瓣下积血,经血肿清除、加压包扎治疗后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外固定架松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骨搬移1周后,患足溃疡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3~4周后溃疡创面面积明显缩小,6~10周后开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5±2.37)周。1例患者于术后2周行坏死脚趾截除术,保肢率为97%;3例患者术后1年内足部溃疡复发,溃疡复发率为13.04%。术后3个月,患者VAS、TCSS评分、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2022年于该院治疗的6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TTT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SDF-1、CXCR4、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SDF-1/CXCR4信号轴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TTT治疗D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木丹颗粒在重建下肢血运、恢复神经传导方面对于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移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2组患者均行胫骨横向搬移术,观察组术后口服木丹颗粒继续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进行对比,持续8周,比较2组糖尿病足患者术后相关结果评价指标,如术后溃疡愈合时间、足部皮温、疼痛评分、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32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5.6个月(4~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皮温、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术后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同时,腓总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施行胫骨横向搬移的糖尿病足患者,术后口服木丹颗粒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神经传导,促进溃疡创面的快速愈合,并在预防溃疡复发及骨折的形成方面有一定的增益效果,可能是糖尿病足患者施行胫骨横向搬移术后一种良好的补充强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改良胫骨截骨横向骨搬移术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 25例糖尿病足患者(观察组)采用改良胫骨截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23例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率及保肢率,测量并对比踝肱指数(ABI)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观察治疗前后患肢足部皮肤触、痛及温觉.结果 ...  相似文献   

6.
麻仕玺  花奇凯  邝晓聪  韦姣  莫燕  候俊 《微创医学》2022,(2):159-165+187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TTT)促进重度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重度糖尿病足患者61例,观察手术前后创面愈合情况。受经费及患者依从性限制,分别随机挑选Wagner分级3级、4级、5级各4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其创面边缘愈合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手术前后CD86、CD163、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计数变化,以CD86、CD163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M1、M2型巨噬细胞,应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统计阳性细胞数,计算M1/M2值,并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创面边缘组织HE染色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行足部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足部血管变化。结果 61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3.83±2.31)个月,创面愈合过程基本按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3个阶段发展。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CD86、CD163阳性细胞较术前减少,VEGF、CD31阳性细胞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M1、M2型巨噬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M1/M2较术前降低(均P<0.05)。术前HE染色发现组织残缺,未见皮肤附属器,术后新生皮肤组织结构完整,可见腺...  相似文献   

7.
卢锡钦  田军 《医学综述》2021,(17):3450-3455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作为一种微循环再生技术,将力学刺激转变成生物信号,通过增加搬移区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源干细胞并重建巨噬细胞极化平衡,促使骨、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组织再生.骨缺损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近年来,由于糖尿病足而导致的下肢残疾日益增多,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12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篇队列研究,共1 357例患者。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2篇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等级均为C级;NOS量表显示5篇队列研究文献均为高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目测类比评分、截肢率低于对照组(SMD=-3.25,95%CI:-4.40~-2.09,P<0.000 01;MD=-1.38,95%CI:-1.64~-1.13,P<0.000 01;OR=0.12,95%CI:0.06~0.24,P<0.000 01),同时在踝肱指数、踝部皮温、愈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MD=0.12,95%CI:0.05~0.19,P<0.000 ...  相似文献   

10.
何亮  周洪翔  尹东  金哲  牛杨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74-1377
目的:探究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其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肢踝肱指数(A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足部血流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59.38%(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以及VEGF、bFGF、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用VSD,可能与其增加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足部血供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教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5年间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38例(42足),手术方式均为钢板内固定,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 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并与40例(42足)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所有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3%,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75%.非手术治疗组:优良率67%,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92%,Ⅱ型骨折优良率为77%.Ⅲ型骨折无优良患者.结论:对跟骨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专用球囊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2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1)研究组19例:进行下肢动脉DSA检查,然后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2)对照组10例:接受局部清创、抗生素及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并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结果令人满意。结论糖尿病足专用球囊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袁炜庆 《广西医学》2011,33(10):1309-1311
目的探讨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方式,提高治愈率。方法45例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后行清创及Dellon三重神经松解,Ⅱ期行创面植皮或皮瓣;以同期的神经型糖尿病足40例作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清创换药患者,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肢端感觉、疼痛缓解、溃疡复发、截肢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手术组创面愈合时间(18.21±4.23)d,创面痊愈,肢端感觉恢复良好,疼痛缓解43例,平均手术次数2次,未见创面复发及截肢患者;对照组40例创面愈合时间(65.31±6.91)d,没有肢端感觉恢复,无疼痛缓解,创面痊愈28例,创面复发12例,截肢4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llon神经松解治疗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确切,有效恢复肢端感觉,降低复发率,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43例细菌培养结果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方法: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3例,对疗效进行评价,对疮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个月后,治愈率:72.09%,总有效率:100%。疮面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1.42%,革兰氏阳性菌占28.57%。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许杰  时超  李朝顶  杨六中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38-1840
目的探讨椎间隙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3种椎间隙植骨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中椎间融合疗效的差异。方法 36例46个椎间隙接受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10例共14个椎间隙实施椎间盘摘除椎间单纯植骨内固定术,12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置入术,14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内固定术。摄X线片测量施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访18~24个月,单纯植骨组术后3个月时椎间隙高度丢失率达13.7%;椎间融合器组术后12~18个月高度丢失率较高,占总丢失量的50.0%。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椎间隙植骨结合了单纯椎间植骨及单纯椎间融合器植骨两者的优点。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无明显高峰期,18个月丢失率为7.53%。结论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进行椎间融合治疗中,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利于椎间骨性愈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并分析应用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采用随机均分的方法分成髓内钉组和外固定组两组,每组25例.髓内钉组采用自锁髓内钉法固定治疗:外固定组患者采用单臂外固定法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骨痂出现、骨折愈合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 髓内钉组在术中出血量多但是骨痂出现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个个方面要明显少于外固定组(P<0.05);外固定组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68%显著低于髓内钉组(96%)(P<0.05);髓内钉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自锁髓内钉法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要优于外固定法,有骨痂出现早、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为2.0ml/h,用微量泵维持7天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支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配合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锌配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酸锌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近年来糖尿病足治疗的多种途径及治疗进展,并指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是今后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