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渊源,临床实践,以及通与泻,通与补,通法的运用变化等方面探析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观点的内涵、运用原则、规律、方法。认为叶氏这一观点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英杰教授认为,胃癌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浊毒内蕴,其病位在胃,故治以健脾和胃与黜浊解毒并用为主的“通补法”。通补并用,寓补于通,以通为用,“通”予邪出路,“补”以输送气血周流全身,“通补”以使浊祛正复,临证收获良效。“通补法”是贾教授治疗胃癌的重要思想之一,文章旨在总结贾教授30余载临证活用“通补法”治疗胃癌的经验,予临床医师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通补胃气、温通胃阳、建中补虚、缓调脾胃、通络补虚五个方面,对叶氏“通补阳明”法的主要运用作了探讨,认为“通补阳明”法是叶氏论治胃腑疾病的一大治法,其为完善脾胃内伤证治作出了贡献,实可与养胃阴学说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4.
七、和胃补虚法:胃属六腑,居于中焦,其气以下行通降为顺。胃虚气逆,则“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治用大半夏汤,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益胃补虚,调燥通腑,共奏和胃补虚,降逆润  相似文献   

5.
从“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渊源 ,临床实践 ,以及通与泻 ,通与补 ,通法的运用变化等方面探析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观点的内涵、运用原则、规律、方法。认为叶氏这一观点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晋翔 《新中医》1997,29(1):8-9
董老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胆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胆邪上逆犯胃,胃失和降,临证分为胆热犯胃、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证,故常从通降胆胃论治,分别施以清胆和胃通降、降气化和瘀和络、健脾和通补、苦辛调中泻胆之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并附2则验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7.
王维  骆常义 《四川中医》2004,22(11):1-2
骆常义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颇丰富。主张以脾胃为本,强调以通立论,通补结合。临证以扶脾助运、益气健中、揆度润燥、和胃降浊、统筹攻补等法灵活变通,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能,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8.
张明昌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明昌系河南省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幼承家技,早年就读于河南中医学院,悬壶济世五十载,善于治疗内科杂病,尤长于胃肠疾病的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形成了自己的治疗特点。现整理介绍如下。1重在通降,以通为补胃以通为补,以降为顺,通降是其最基本...  相似文献   

9.
<正> 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在痹症类治疗吴姓案中有:“初补气血之中,必佐宣行通络之治。”(542页)又在胃脘痛门治戴姓案曰:“通补则宜,守补则谬。”所谓通补,即补中有通;守补即是壅补,壅补则有碍胃之弊。此语虽是在治痹、治胃脘痛中讲到,但实际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启示医者应用补法补方时,不能纯补,必须在补药中,配合  相似文献   

10.
叶桂"宣通胃阳"说与胃肠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桂虽以养胃阴之识见称誉医林,然而遍阅叶氏医案,在胃肠病证治中其宣通胃阳的学术思想更为突出。其学说以“胃阳不旺,浊阴易聚”为理论依据,具体应用则有“通补阳明,肝胃同治”、“宣通胃阳与温脾、温肾、通络结合”特点。适时选用宣通胃阳法,尤多裨益于胃肠病证治。  相似文献   

11.
杨照华  张荒生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90-2291
在对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汲取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临床实践,对其辨证规律加以浅析。主要论述正虚首重肝和肾,病初毋忘脾和胃;邪实首重湿与瘀。全程不忘痰和毒;正虚邪实常错杂,表里寒热亦相伴;治当通其用,补其体,通补兼施;衷中参西,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 下法能补虚,前人论及有二:一是运用得当可以借通为补,借攻为补,诚如张子和所云“陈莝去而肠胃洁,症结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式》);二是叶天士所提出的“胃虚通补”说,主张脾胃分治。叶氏认为,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司传导,泻而不藏,满而不实,动而不静,降而不升,见症如噫嗳、反胃、痞塞、便秘、腹胀,皆因虚气乱,浊气在上,变通为滞,由降反逆。名遵东垣风药升阳,徒使气逆甘温守补,反致壅胀,补虚要顺其性而用之,方为得体,胃宜降则和,当通补为是。叶氏通补之通,并非专以下法为限,但其中包括下法。郭老临证,善用下法。她指出,下法能  相似文献   

13.
通降法在胃脘痛中的应用济宁医学院(272113)李炳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3)王福兰关键词胃脘痛,通降法,辨证施治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胀满、疼痛、呕逆为三大主证。根据“胃宜降则和,腑以通为补”的原则,笔者采用通降法治疗胃脘痛取得了良好效果,今略...  相似文献   

14.
性萎缩性胃炎外因热邪,内因情志,以及饮食失节,以致损伤胃阴,胃体失濡而致病。病属本虚标实,胃腑喜通恶滞,故其治疗应以通补兼施而通多于补为原则,用药常温润并进、气血双补、寒热互济。对于脘胀、胃脘痛、纳呆、嘈杂四大主症,治疗各有讲究。常用对药有:黄芪配麦冬、柴胡配白芍、白芍配甘草、黄连配厚朴。  相似文献   

15.
喜读贵刊一九八六年第二期发表的《胃病补法小议》一文,受益匪浅。阅读再三,深知作者对胃病补法心领神会,富有哲理。第一,补中寓通,动态哲学观非常明显。作者示人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着重于通;胃复通降,  相似文献   

16.
沈舒文教授治疗胃肠病立足于补虚通滞,养阴润降是他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本文从沈教授“以润为降”的学术主张入手,总结润降和胃治胃食管反流病、润胃通降治贲门失迟缓症、润胃络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7.
董老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胆瘅”范畴 ,其基本病机为胆邪上逆犯胃 ,胃失和降 ,临证分为胆热犯胃、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证 ,故常从通降胆胃论治 ,分别施以清胆和胃通降、降气化瘀和络、健脾和胃通补、苦辛调中泻胆之法 ,具有较好的疗效。并附2则验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8.
“腑以通为补”,故通腑法为临床所常用。我用通腑法治疗腹胀略有所得,书之以作抛砖。一、通腑勿忘利小便“九窍不利皆属胃病”,故二便不通虽责在大肠与膀胱,实与胃关系密切。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若胃虚不行其气而闭塞则为气胀,胃阳虚不行其津液,三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胃肠病治法方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俊 《江西中医药》2004,35(3):17-18
探讨了张锡纯对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和发病特点的认识,即胃为脾-胃的核心,为消化的枢纽,并在其它脏腑多种疾病中超重要作用的观点.总结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的理气降逆、健胃、清热、通结、化饮、补中、养阴、活血等恢复胃之通降功能的治法及药物,以及治疗吐血、胁痛、内伤黄疸、擞胀、虚劳、消渴等疾病的拟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外因热邪,内因情志,以及饮食失节,以致损伤胃阴,胃体失濡而致病。病属本虚标实,病属本虚标实,胃腑喜通恶滞,故其治疗应以通补兼施而通多于补为原则,用药常温润并进、气血双补、寒热互济。对于脘胀、胃脘痛、纳呆、嘈杂四大主症,治疗各有讲究。常用对药有:黄芪配麦冬、柴胡配白芍、白芍配甘草、黄连配厚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