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兔心肌梗死(心梗)慢性期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重构与电重构的相关性。方法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作为心梗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8周后开胸分别测量梗死周边区基础状态下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交感神经刺激时TDR、交感神经刺激引起TDR的变化(ATDR)和室颤阈值。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纤维的分布和密度。结果心梗组存活18只,假手术组10只均存活。心梗组GAP43和TH阳性纤维的密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组GAP43和TH阳性纤维的密度与基础状态下TDR、交感神经刺激时TDR及ATDR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1),与室颤阈值有负相关趋势(P=0.07,P=0.09)。结论家兔心梗慢性期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重构与电重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分布改变,使去神经支配和神经过度支配区域共存,引起电生理异质性增加.交感神经重构和电重构相互影响,成为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猝死的重要因素.交感神经重构的机制和干预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可能为将来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是心肌梗死恢复期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促进了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参与交感神经重构,抑制炎症反应可改善心脏交感重构。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的重构现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交感神经重构机制及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抗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心肌梗死后 3d、 7d、 30d及普奈洛尔干预后的左心室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的密度和范围。结果 心肌梗死后 3d ,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在梗死周围和室间隔中降低 ,在右心室中增加 (P <0 0 5 ) ;心肌梗死后 7d ,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和范围均增加 ;心肌梗死后30d时上述变化更加明显 (P <0 0 1)。普奈洛尔促使心肌梗死后各部位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的范围趋于正常化 ,并降低室间隔和右心室中的交感神经支配密度 (P <0 0 1)。结论 左心室心肌梗死后的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出现交感神经重构现象 ,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交感神经重构。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脑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变化研究的新进展,并分析了脑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防治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根据交感神经重构的机制,从不同靶点水平进行药物或神经阻滞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从而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交感神经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已有大量的资料证实,自主神经参与了人体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发现,随着心肌的缺血、损伤、坏死和重构,同一区域的心脏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坏死和重构。心脏交感神经出现的形态学和功能学两种类型的重构也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心肌梗死(MI)的幸存患者中,有50%发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VA)。心源性猝死(SCD)患者中,65%~85%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使在血运重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置入等治疗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MI后SCD的防治,仍是当代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认为,MI后恶性VA和SCD的发生与交感神经重构关系密切。1心脏神经分布特点1.1正常心脏自主神经分布心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脑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 43基因表达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并分析了脑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 43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早期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交感神经失支配有关,而心梗慢性期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则与交感神经过度支配和分布异常有关,交感神经重构在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改善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从而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ghrelin是最近在胃中分离出来的生长激素释放肽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心血管系统显示出了保护效应。本实验探讨了ghrelin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神经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制作MI模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ghrelin皮下注射,剂量为100μg/kg,每天两次。对照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下穿线,但不结扎,给予盐水作皮下注射。经过4个星期治疗后,处死动物。检测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纤维标志物以及炎症介质的表达,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了核因子KB(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hrelin注射明显减少了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神经纤维标记物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阳性表达,同时减少了神经生长因子(NGF)的mRNA及蛋白表达。ghrelin还抑制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细胞生长因子-α[(TNF-α)以及内皮素-1(ET-1)的mRNA表达,而且非梗死区ET-1mRNA表达与NGF蛋白含量成正相关。ghrelin治疗组梗死边缘区NF-KB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Ghrelin干预能够抑制大鼠MI后神经增生,炎症因子及NGF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14.
心肌梗死(MI)后存在神经变性、坏死、再生及神经重构现象,而神经重构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神经重构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就MI后神经重构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模拟临床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研究长期口服卡维地洛(CVD)对OMI后心室组织重塑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OMI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喂养3个月;CVD组(8只),手术同OMI组,并于手术当日开始服用CVD 0.33 mg.kg-1.d-1,持续给药至术后共3个月;假手术(Sham)组(8只),手术同OMI组,但不结扎冠状动脉、不服用CVD。3个月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单个心肌细胞膜电容大小。结果:①和Sham组相比,OMI组的全心重、左室重、全心重/体重比值、左心室腔最大内径均显著增加(均P<0.05);CVD组与OMI组相比上述指标、远离梗死区室壁厚度及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小(均P<0.05)。②光镜下CVD组与OMI组比较,梗死周边区心肌细胞肿胀、变性程度减轻,淋巴组织浸润减少,心肌间质水肿减轻。仍可见梗死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肉芽组织增多与存活的肌组织交错分布,脂肪组织浸润。③OMI组心肌细胞的膜电容与Sham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CVD组心肌细胞的膜电容较OMI组降低(P<0.01)。结论:长期口服CVD可以逆转OMI兔的心室组织重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MI)对大鼠心肌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交感神经再生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MI对照组及糖尿病MI组,从各组大鼠的左心室梗死周边、室间隔和右心室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心肌中NGF蛋白表达及交感神经支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心梗组比较,MI对照组的NGF表达均增加(均P0.05),交感神经支配密度也均明显增加(均P0.01),并且二者在梗死周边、室间隔及右心室3个部位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均P0.05),糖尿病对照组的NGF表达均降低(P0.05,P0.01),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分别为无明显差异及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可抑制心肌细胞表达NGF,但却可促进MI后交感神经的过度再生与重构。推测糖尿病条件下,NGF并非交感神经再生重构的决定因素,尚存在其他途径对交感神经再生及重构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猪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心脏结构和神经重构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16只家猪在禁食12h,禁饮4h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心梗组(n=10)。应用置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堵闭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家猪心梗模型(假手术组放置球囊,但不堵闭);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梗后心脏结构特性,三维标测系统检测左室电压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ELISA实验方法分析心肌结构及神经重构相关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心梗组4只家猪因心室颤动死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均变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经变大(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神经生长因子相关蛋白-43、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的阳性神经密度明显增加(P<0.05),神经抑制因子Sema3a表达明显下降(P<0.05);心梗组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神经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2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急性心梗后心脏结构和神经重构发生重大改变,此将影响心肌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hRAMP1)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再灌注兔模型,随机分为hRAMP1组(高表达hRAMP1基因的MSC移植,n=10)、MSC组(无基因修饰的单纯MSC移植,n=10)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n=10)。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梗死后1、3、7和28d心肌梗死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hRAMP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评价心肌梗死后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程度;超声心动图评价28d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细胞移植后,与对照和MSC组相比,hRAMP1组的LVEF[(57.2±6.3)%比(36.2±2.2)%、(45.3±5.4)%]和FS[(29.2±2.4)%比(13.5±1.4)%、(19.4±2.4)%]均升高(均P<0.05),而LVESD[(7.9±0.8)比(12.7±0.9)、(10.4±0.9)mm]和LVEDD[(12.7±1.2)比(17.3±2.4)、(16.3±1.1)mm]、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降低,胶原沉积减少。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RAMP1组MMP-9蛋白表达较对照、MSC组明显增高。结论 hRAMP1移植通过促进梗死区心肌组织MMP-9表达,降低梗死区胶原沉积,抑制心肌纤维化,进而改善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