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含气储层物性差,渗流规律复杂,孔隙流体对测井响应特征贡献小,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导致产能预测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对不同孔隙结构储层进行分类后,研究了常规产能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岩石物理实验出发,结合Biot-Gassmann理论和Xu-White模型,分析储层含气性与声学特征的关系,提取产能敏感因子,建立基于阵列声波测井的产能预测模型。研究表明,体积模量对储层含气性较为敏感,据此建立的气层产能预测模型克服了储层物性参数计算精度低的问题,与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产能预测模型相比,在致密砂岩气层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是一个关键也是一个难点。依据测井、测试和岩心实验资料,首先针对自然生产与压裂生产的不同生产措施,确定物性下限,孔隙度10%、渗透率1×10-3μm2为自然生产储层物性下限,孔隙度6%、渗透率0.1×10-3μm2为储层产能物性下限;然后根据生产情况,将产能分为自然生产、压后产气大于10 000m3/d、压后产气3 000~10 000m3/d和压后无产4个等级,总结常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自然伽马与密度—中子视石灰岩孔隙度差值结合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建立产能分级预测模型;其次由渗流力学和毛管理论可知,压后每米无阻产气量与可动流体孔隙度呈现指数关系,利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储层有效流动孔隙度,建立压后每米无阻产气量测井定量预测模型;最后将产能测井预测模型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盒子组低渗透天然气储层的产能预测,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符合很好,压后定量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
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孔喉蜂点半径是表征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借助对松辽盆地太东地区的砂岩样品压汞测试资料及物性数据的分析研究,通过毛管曲线拟合,建立了储层蜂点半径预测模型。同时,利用测井资料,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求取储层物性参数解决了在一个地区,部分井因缺乏压汞测试样品或岩芯资料给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带来的困难。应用该模型对肇35区块的井进行解释,获得该区孔喉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区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由于测井系列少,水平段物性变化大,难于给出合适的解释标准,多级分段压裂难以优选射孔层段,评价水平井产能成为难点。通过构建综合反映储层物性、岩性、电性的综合指数,对水平段分段分级评估,基于简化油藏渗流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分别计算各类储层的产能指数,与试油资料相结合得到了该区的产能预测模型。应用综合指数能很好地划分储层类型并指导射孔层段的优选,该产能预测方法只需测井参数,操作简单,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依据储层特点和生产的需求,在流体性质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大量的测井和投产初期测试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提出储层参数厚度加权平均值概念,建立含油层测井储层参数与井投产产量之间关系,研究综合评价指数储层产能等级分类法,符合率达90.0%以上。在储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储层产能的影响因素,利用平面径向稳态渗流原理,建立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压裂后产能预测模型及其参数计算方法,注重不同类别储层对井产能的贡献率,解决了低渗透储层压裂后投产产能测井预测难题,及其预测符合率达80.0%以上,形成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双孔结构储层油气产能的测井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预测双孔结构碳酸盐岩储层油气产能的新方法。根据碳酸盐岩剖面中的双孔结构储层的地质和测井特征,提取与储层产能密切相关的多个测井和地质参数,考虑这些参数与产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以及产能数据的变化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其储层产能的预测模型。处理了轮南油田的多口井测井资料,所预测的储层段产能与试油产能较为一致,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综合测井资料有限,在砾岩储层精细描述中,利用标准测井资料分析计算了砾岩储层物性的参数变化,利用标准测井视电阻率和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储层岩性图版及电性标准,利用孔隙度分析资料和综合测井资料标定了标准测井自然电位减小系数及视电阻率值刻度,建立了区块标准测井储层评价及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分析模型。而且标准测井分析模型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在储层描述工作允许范围内,从而解决了在缺乏综合测井资料时无法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及参数标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油田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中国注水开发油田开发测井及水淹层测井技术的概况,系统地阐述了水淹层在水驱过程中岩石物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岩石基础实验、水淹层测井系列的选择和以求准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核心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并提供储层剩余油饱和度(或残余油饱和度)、产能、含水率、水淹级别等参数,为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盐池地区储层低孔、特低-超低渗透率的储层特征,利用测井信息,在储层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评价影响产能的关键地质参数;利用测井多参数标定法对盐池地区长6油层的自然产能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测井资料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试油测试结果相关性较好,从而确认产能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油层组属于典型的超低渗透储层,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利用测井信息定量评价储层产能难度大。产能指数法受区域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精度的限制。提出直接用岩性、物性和电性曲线的包罗面积指数定量计算单井产能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油水识别的基础上,利用单井投产前3个月的平均油产量与测井曲线包罗面积指数建立区域产能评价模型,并在同一区块用2种方法对比验证,测井曲线包罗面积指数法产能预测具有简捷、精度高的特点,对其他油田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砂砾岩储层岩石成分多样、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单纯应用孔隙度等物性参数评价储层产能的效果较差,而不同类型砂砾岩储层微电阻率成像图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将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依据阿尔奇公式建立了灰度与地层孔隙度的回归关系,并通过转换建立非均质特征谱,结合研究区5口井的试油资料,总结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谱典型模式,建立了储层非均质特征参数与储层产能的关系以及储层有效性分类标准。该标准在研究区10口井储层有效性评价中进行了应用,解释符合率达到85.3%。研究与应用表明,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可以解决砂砾岩等强非均质储层的产能特征评价难题。   相似文献   

12.
泥页岩油藏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测井评价技术在其勘探和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非构造裂缝型泥页岩油藏,国内外现有的常规测井评价技术均不能满足该类油藏勘探开发的需求。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油藏为例,针对泥页岩油藏勘探与工程改造需求,以"非常规思想"为指导,从烃源岩品质、矿物组分、地层压力、岩石脆性、裂缝识别等角度开展测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优选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地层压力系数和岩石脆性指数这3个表征参数,建立了泥页岩油藏有效储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最终形成泥页岩油藏测井评价配套技术。该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非常规泥页岩油藏测井评价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泥页岩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岩石的脆性指数是致密砂岩油气体积压裂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岩石弹性参数法和矿物成分法两种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的分析,并应用岩石力学实验和全岩X衍射分析实验标定,建立了应用常规测井的多矿物模型确定致密砂岩脆性指数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应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岩石脆性指数进行评价,可以弥补由于阵列声波(或声波扫描)测井采集井数较少难以开展岩石脆性指数平面分布研究的不足,为致密砂岩油气“甜点”优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精细评价南海西部海域高温高压气层,现场测井解释在储层参数研究和流体性质识别面临挑战。从岩心粒度分析成果入手,通过分析岩性、渗透性和电阻率三者之间的关联,将储层分为高阻高渗、低阻低渗和低阻特低渗三种类型。利用岩电实验、压汞实验和水分析化验结果建立了三种类型储层的测井评价参数,为定量精确求取含气饱和度提供了依据。测井流体性质识别技术包括图版识别法、电阻率反演和核磁产能评估。解释图版快速识别是现场测井解释的前提和有效手段。泥浆侵入严重时采用电阻率反演技术可以消除侵入对电阻率的影响。核磁产能预测高阻高渗储层高产,低阻低渗储层核磁产能预测为Ⅳ-Ⅴ类储层,与地层测试结果相符。储层参数研究成果是做好M区块测井解释的基础和保证,结合多种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南海西部M气田评价了13口探井,其中4口井获高产。该套高温高压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是致密砂砾岩油藏实现效益开发的有效途径,地质力学参数在地质工程一体化中起桥梁作用。以准噶尔盆地中拐—玛南地区上乌尔禾组砂砾储层为例,分析了影响储层压裂效果的关键地质力学因素。首先,通过研究乌尔禾组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与声波、体积密度间的关系,揭示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的响应机制,并建立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的测井计算模型,基于已钻井压裂和测井资料,建立了地层孔隙压力多参数预测模型和地应力计算模型;然后采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地质力学参数与米采液指数的关联程度,明确了影响压裂效果的地质力学主控因素依次为水平应力差、脆性指数、弹性模量、抗张强度以及单轴抗压强度;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影响的储层压裂工程评价模型,为研究区储层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地层埋藏深、岩性致密,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针对其储层岩性复杂、测井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储层评价较困难等问题,利用岩心实验、物性分析、薄片鉴定、FMI成像及核磁共振等资料,结合测试资料,与测井信息建立转换关系,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等参数计算方法;利用核磁测井对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和孔径分析的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并建立了陆相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该方法的解释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气藏地质建模技术主要应用于气藏综合描述,能够定量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而对于如何利用地质建模进行储层产能预测,没有经验可借鉴。为此,文中以小城子气田登娄库组复杂断块致密气藏为例,在气藏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从测井角度分析影响产能的敏感参数,并拟合产能方程,将地质、测井和试井三者相结合,综合应用含气砂体刻画、变方位角及分断块加权平均等建模方法建立气藏产能模型,实现了产能的综合评价。与实际试气、试采结果对比,该产能预测方法在气藏开发前期和中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
致密气储层可压裂性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致密砂岩脆性指数和断裂韧性2个方面对致密气储层可压裂性测井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对比分析了室内实验测定和利用测井数据计算致密气储层脆性指数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适用性较好的脆性指数预测模型;为克服单纯依赖脆性指数进行可压裂性评价时的不足,应用线弹性断裂理论构建脆性指数和断裂韧性相结合的可压裂性指数.指示了筛选优良可压裂层段的标准:较高的脆性指数和较强的水力压裂造缝能力.从而,具有较高可压裂性指数的地层被认为是可压裂层段,具有较低可压裂性指数的地层被认为是压裂遮挡层.以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地层S井为例进行致密气储层可压裂性指数建模,形成基于可压裂性指数模型的可压裂性测井评价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属于典型源储共生的非常规油气藏,储集岩与烃源岩共生,常规录井过程中对储集岩及烃源岩识别约束条件较多.地化录井作为录井技术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储集岩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二叠系芦草沟组资料重新认识,利用完井试油结论进行验证,利用岩石热解色谱技术、岩石热解-气相色谱技术、三维...  相似文献   

20.
明确致密储层的三维脆性分布特征,有助于压裂层段优选和压裂施工设计。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西233区长7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矿物组分、岩石力学化验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指导下,对研究区目的层的矿物组分、弹性模量、泊松比进行了处理解释,构建了基于矿物成分-力学参数的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基于脆性指数,采用三维地质建模的思想,构建了脆性指数三维分布模型,进而刻画了脆性三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233区长7致密储层脆性分布连片性较差,整体上脆性受储层岩性和非均质性影响较大;脆性发育区向西南方向延伸,并演化为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3条次级脆性发育带,南部脆性连续性较差,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脆性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