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戏剧,也许是当今最为尴尬的一种艺术样式了。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等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甚至最年轻的电影艺术也被借鉴到戏剧演出中。有意思的是,这样高品位的艺术样式在电影电视的猛烈冲击下举步维艰,戏剧危机的呼声几乎响彻地球的每个角落。但是,在戏剧消亡的诅咒声和戏剧复兴的呼唤声中,戏剧硬是不时地在艺术界掀起一次次浪潮。可以说,迄今还没有任何强有力的理由让我们推断戏剧会在不久的将来趋于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艺晚会是电视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样式之一。电视文艺晚会的节目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构成晚会的要素策划不够充分。要策划和编导一台好的电视晚会节目必须抓住晚会策划的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刘荆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230-231
电视电影是中国影视市场上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本文提出了中国电视电影的认知度这一概念,并从栏目化、广告宣传和"3I"准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在理论上探讨了中国电视电影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影电视文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除供拍摄制片外,还有阅读欣赏的文学价值。然而,在我们以教授和研究文学为任务的高等院校的语言文学系里,当前却没有给予这种新兴文学样式以应有的重视。据了解,除部分院校开设一些电影课程,或偶尔开设一些讲座外,全国大多数的高等学校,没有把这一新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和研究。现在,世界上一些电影事业发达  相似文献   

5.
凭借数码摄像和互联网等外部技术的成熟和当代人片段化阅读习惯的深层需求,微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微电影的媒介生态位介于电视和电影之间,加上自身系统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微电影的媒介生态特征呈现出和谐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哑剧不哑     
《科技潮》1999,(5)
从三四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一大批在话剧舞台上很有光彩的艺术家曾经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并且各具魅力,给观众带来了美的感受。而其中一些话剧演员先后转向了电影和电视、或其他艺术领域,早期的如上官云珠、陶金、舒绣文等,近年则有姜文、李保田等等。电影、电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两发展起来的。现代科技给文化艺术的传播插上了翅膀,电影、电视,包括现在的因特网使人们能观赏到全世界的艺  相似文献   

7.
于大鹏 《科技信息》2009,(33):I0197-I0197,I0191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凭借自身的特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因此,自影视这门艺术形式诞生以来,就不断地有文学名著被搬上银幕,甚至有些名著被反复翻拍和改编,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里越来越普遍。改编的影视剧在使越来越多的大众接触到名著的同时,也使得改编后的名著趋向迎合大众的收视趣味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影视民族化的道路在电影抵达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时便已奠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滋养、浸润和丰富了影视这一来自国外的艺术形式,并使其成为世界影视界独特的风景线。中国政府实施的惠民工程与政策使电视讯号覆盖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电视普及化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目前,我国电影创作与传播已在世界影视领域具有相当实力,仅次于美国和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我国的许多优秀电影作品,已经在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大型电影节中崭露锋芒。电视剧创作堪称世界第一大国,呈现出数量突飞猛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电视纪录片展现出电影化的发展趋势,而首先表现出电影化趋势的是它们的叙事手法。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例,针对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的电影化趋势进行深刻分析,从选题、题材结构、情感设计、镜头语言、叙事蒙太奇、乡愁思辨、细节描写、画外音与解说、文化娱乐表现等方面分析其电影化的表现,并从其思想性、画面美感、艺术意境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趋势的艺术效果,指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我们分析影视教育教学存在的“疾症”,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影视制作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影视界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能融技术艺术于一体的电子艺术家(制作设计师),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将使得视频应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影视艺术是现代动态视觉艺术。动态的、视觉的思维是一切现代视觉艺术的基础和根本。现代动态视觉艺术的思维方式解读,应该成为一切现代视觉艺术教学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动态视觉艺术思维,是影视教学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15.
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资源和动力.影视艺术既是三峡文化的载体,又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三峡的影视传播形成复制式、背景式和意象式三种形态,人文三峡的影视传播探讨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情感状态和民俗风情.三峡工程的影视传播主要包括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移民两个层面.三峡文化和影视传播同质同构、兼容互渗.  相似文献   

16.
曾华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107-108,115
本文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考察影视剧字幕翻译,指出由于其自身的艺术形式,影视剧字幕翻译必须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经济翻译,灵活处理文化问题,重组文化意象的明示和隐含意义,最终目标应是为译语观众创遣最佳关联的字幕。  相似文献   

17.
电视与电子网络这两种媒介在文艺产业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说来,传媒主要在三个方面影响并推进着文艺的产业化:媒介文化使作家、艺术家变成了流行文学家和艺术家,因此他们的创作自觉地具有市场意识,朝向大众,追求读者效应;媒介文化也培育出了大众文化、商业文艺的消费者,这是文学艺术产业化道路拓宽的一个根本保证;媒介参与营销是文艺大众化产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影视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影视的边缘文本、平面感与零散化、话语膨胀与语言游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陕派”电视剧是一种具有厚重的黄土地气息、古朴的城市风韵、粗犷的关中风情为主要美学特征的电视剧艺术流派;它既是陕西影视文化发展的亮点,又是面向国内外推广陕西和宣传陕西的一个有效载体;只有创作出一大批“陕西制造”的具有“陕派”风味的电视剧,“影视陕军”才会真正得以崛起,“陕派”风味电视剧才会在国内外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