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蝎为节足动物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古有"长尾为虿,短尾为蝎"之说,其毒在尾,入药全用者谓之全蝎,只用尾者谓之蝎梢,其力尤甚.相传江南旧时无蝎,开元初有杜伯以竹筒盛过江,而使江南亦有之.故全蝎又有虿尾虫、杜伯、主薄虫(乃杜伯讹传)、全虫等名.  相似文献   

2.
全蝎的临床应用中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师艺  成秀莲 《新中医》1991,23(6):45-49
蝎(Scorpion)即全蝎或称钳蝎,学名Buthusmartensi Karsch。属原始的肉食性蛛形纲蝎目、钳蝎科的节肢动物。王金梅统计全世界蝎目分6科、70属,约六百多种;中国蝎共十一种。因蝎尾有毒刺,整人时毒腺排出毒液引致中毒,中药材单用其后腹部  相似文献   

3.
全蝎与蝎毒     
全蝎,又名淡全蝎、成全蝎、蝎尾、垒虫,为钳蝎科昆虫东亚钳蝎的干燥体。若单用尾,则称蝎尾(蝎梢),捕后晒干者名淡全蝎,加盐煮后晒干者名成全蝎。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平,有毒,入肝经,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等。本品辛平入肝,有较强的息风止痉作用,因其性平,寒热诸症均可选用,故为治疗惊风抽搐要药。本品解毒散结之功,又为外科常用之品。《玉楸药解》言其“穿筋透骨,  相似文献   

4.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向荆蝎的全体,别名为全虫。辛平有毒。具有熄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的作用。据现代药理证实,全蝎内含蝎毒素、蝎酸等成分,具有麻痹呼吸中枢、调节血压、溶血作用,有明显抗惊厥作用。现就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蝎,古称虿(Chai)。《广雅》曰:“虿,蝎也”。本草中有关蝎的记载,最早见于《蜀本草》,当时称之曰“蛜(?)”。早在宋代《开宝本草》中就有全蝎功用的详细记载。它既是贵宾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又是祖国医学中止痉、祛风、解疮毒的名贵药材。若炸而食之,亦可作强壮剂,国内外均有服用者。蝎作为药用,基源系蝎目钳蝎科钳蝎的干燥全虫,因而又名全蝎、全虫。单用尾者名  相似文献   

6.
全蝎又名全虫、蝎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t karsch的干燥体、药用全蝎过去靠捕捉野生活蝎,现在各地均大量人工饲养,药源较为丰富。但目前医药市场上的全蝎人为地掺杂盐质和增加腹内物量。为此我们自86年3月以来,抽样检查了淮北地区的医药卫生单位自行收购加工  相似文献   

7.
全蝎为节肢动物门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一般以炮制品入药 ,临床作用非常广泛。传统的炮制方法是除去泥土 ,置盐水中浸泡 8~ 10h。这样炮制的全蝎发黑且有腥臭气 ,再经长时间煎煮 ,往往会造成全蝎水溶性成分的大量流失。据分析 ,全蝎主要含蝎毒素、三甲胺、牛磺酸等成分 ,其中蝎毒素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易溶于水 ,全蝎中所含的苏胺酸、胺酸等十余种氨基酸若在 10 0℃水中加热 30min ,便会丧失部分活性 ,因此当沸水煮 4~5h至全蝎身挺腹硬时 ,有效成分就要丧失一些 ,所以 ,对改进全蝎炮制方法十分必要。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其炮制方…  相似文献   

8.
蝎 ,古称虿 (chai)见《诗经》。《广雅》载“虿 ,蝎也”。本草中有关蝎的记载始见于五代时韩保升的《蜀本草》。药用全蝎 ,其基源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 ,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 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全体。主产于山东、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省 ,以山东青州所产 ,紧小者良 ,山东所产全蝎产品称东亚全蝎 ,乃道地药材。近代医药文献中对全蝎的产地加工方法要求不严谨 ,对全蝎的产地加工方法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 :“春末秋初捕捉 ,除去泥沙 ,置沸水或沸盐水中 ,煮至全身僵硬 ,捞出 ,置通风处 ,阴干”。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经史,结合近代、现代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笔者对经典名方中全蝎药材的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等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全蝎名称较多,本草类书籍多以“蝎”或“全蝎”为正名。历代所用基原均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古今一致。东亚钳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以及蒙古国、朝鲜等地,地处东亚,故我国药学工作者多延续使用早期中文名即东亚钳蝎,而现代蝎目分类学者则将其中文名定为马氏正钳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了保持该药材基原的稳定和延续性,一直使用东亚钳蝎B. martensii。历代推崇的全蝎道地产地为山东青州,直至民国时期,因产地加工方法的不同,道地产地扩展到河南禹县,以禹县为集散地,以其所产清水煮后干燥的全蝎品质最佳;全蝎的产地加工主要分为清水与盐水煮后干燥,其中用盐水煮的方法始载于明末《本草原始》,目的是防腐宜贮存,临方用时要洗去盐;全蝎的炮制方法较少,古代用全体时去足焙或炒干用,现代多为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全蝎不仅药用,不少地区有食用习惯,因此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0.
养蝎简介     
中药所用的全虫又称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fensii Karsch的干燥全体。东亚钳蝎广布于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湖北、辽宁等地。河南伏牛山区的南阳以及湖北的老河口一带产者,市场名为会全虫,品质最佳,畅销全国并出口;山东昌滩产者,习称东全蝎,产量较大。蝎始载于《开宝本草》,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其味甘、辛,性平有毒。据现有资料介绍,其有效成份为蝎毒素(Buthotoxin),是一种含氧、氢、碳、氮等元素的毒蛋白,  相似文献   

11.
全蝎应先断食再炮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全蝎为钳蜴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屑食肉性动物,喜食多汁体软的昆虫,如蚊子、苍蝇、蚂蚱等。也食麦片,麦麸和碱土。 全蝎在4~9月捕捉,清明至谷雨前捕捉的为“春蝎”,质量较佳。夏季捕捉的为“伏蝎”,产量较大,因伏蝎食入泥土较多,质量较次。  相似文献   

12.
中药全蝎为以远东蝎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为基原的动物药,具有抗痉挛、抗脑血管损伤作用,为解毒镇痛药。位于尾部毒腺内的蝎毒为神经毒素蛋白质,因加热易被破坏,将虫体全体作为全蝎供药用。加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投入沸水中烫死晒干者称淡全蝎、加盐煮晒干者称成全蝎两种,其品质以沸水煮的淡全蝎为佳。但为防霉,市售品中基本  相似文献   

13.
药材全蝎为节肢动物门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干燥体,性平、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 蝎多栖息于温带山坡石砾、树皮、落叶下,以及石缝和墙隙等处。蝎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有明显的趋温性和负趋光性,昼伏夜出。22~28℃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低于10℃则进入冬眠。  相似文献   

14.
全蝎,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全蝎的全体。《开宝本草》记载其昧辛、咸,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由于其功效显著而临床应用广泛,但我们在临床用药中见到的全蝎规格、质地、质量不一,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主含蝎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甜菜碱、胆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血栓形成、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为此简单介绍全蝎的炮制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全蝎炮制掺伪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蝎为钳蝎科昆虫问荆蝎(远东全蝎)的全虫,产于我国各地,长江以北较多。捕得后,投入沸水烫死,晒干者,称淡全蝎;加盐煮晒于者,称成全蝎。传统的加工方法为洗净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蝎脊背显出抽沟,身挺腹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但文献没有规定煮沸时间和严格的用盐量,唯《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7年版)规定置盐水中浸泡8~10h,每全蝎 50 kg加食盐 6.25 kg。 经过调查发现,有不少不法药商,在炮制全蝎时,除了大量加入食盐使全蝎含盐量达到饱和外,再加适量明矾,…  相似文献   

16.
中药全蝎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蝎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全蝎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急慢惊厥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痉挛、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等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生物医药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全蝎和蝎毒素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成为治疗多种疑难病的药物而应用于临床。现将其在化学、药理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全蝎的临床应用与中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师艺  成秀莲 《中药材》1990,13(10):42-45
蝎(Scorpion)即全蝎或钳蝎,学名Buthusmartensi Karsch,属蛛形纲蝎目钳蝎科.王金梅统计全世界蝎目分6科、70属,约600多种;中国蝎共11种,分布在北纬32~42度的华北、东北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区域. 成分、药理作用加来天民等分析中国活蝎含蝎毒(Katsutoxin)、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软脂酸及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和铵盐等.同年宇之丙奎又提得蝎酸(Scorpionacid).1950年加来氏等人强调蝎毒的免疫学性质,发现了与蝎毒同存于毒腺中的苦味酸胲(Hydroxy1aminepicrate).Rochat等分析了澳洲蝎(Androctouns australis)的神经毒素Ⅰ和Ⅰ'与另外两种蝎子的神经毒素Ⅰ、Ⅱ的氨基酸顺序和结  相似文献   

18.
中药全蝎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或称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性平,味辛、咸、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该药广泛应用于中医配方及中成药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含全蝎的中药成方超过300个,中成药不少于70种。全蝎尾节囊中排出的毒液称蝎毒,内含抗肿瘤的有效成分。蝎毒由非蛋白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非蛋白质有赖氨酸、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甘油酸、硬脂酸、胆甾醇、棕榈酸及胺盐等化学成分,蛋白质有蝎毒素(已分离出大约30个左右)及酶(可能含有少量磷脂酶A2-溶血素及较强活力的透明质酸酶)。其中蛋白质部分是抗肿瘤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中药全蝎的饲养管理与中毒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种植与养殖已经成为解决中药资源紧张和满足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蝎子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也是出口的重要药材之一。在中药学中 ,全蝎是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虫体。其入药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医书《开宝本草》中 ,对蝎的功效主治就有了文字记载。明代杰出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对蝎的功效主治作了更详细的记载。全蝎味辛 ,性平 ,有毒 ,入肝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主治急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恶疮肿毒及较顽固的偏正头疼、风湿痹痛等。从蝎子提取的蝎毒 ,可以治疗一些恶性肿…  相似文献   

20.
全蝎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通过COI序列对全蝎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别,为全蝎药材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集东亚钳蝎正品,对采集样品形态学鉴定、DNA提取、PCR扩增COI序列,测序建立东亚钳蝎的正品COI数据库,通过比对确定东亚钳蝎正品和伪品的DNA条形码。结果:实验共获取310份东亚钳蝎样本。通过序列分析,确定东亚钳蝎COI序列长度为658 bp。采用MEGA 6.0软件对东亚钳蝎样品及混伪品进行序列比对,构建邻接(NJ)树。结果表明东亚钳蝎COI序列扩增成功,与混伪品COI序列明显区分。结论:本研究运用COI条形码序列可准确鉴定全蝎的基原动物及其混伪品,为后续全蝎药材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