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含量以及肝脏Lept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和柔肝消癥饮高、低剂量组.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Leptin含量以及肝脏Lepti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Leptin含量显著增加,肝脏Lepfin mRNA表达明显增强.各治疗组肝脏病理损害较轻,血清Leptin含量明显降低、肝脏Leptin 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柔肝消癥饮可显著抑制肝硬化大鼠血清Leptin水平升高和肝脏Leptin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柔肝消癥饮高、低剂量组。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以及肝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组织VEGF表达明显增强。各治疗组肝脏病理损害较轻,肝组织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柔肝消癥饮通过显著抑制肝硬化肝组织VEGF的表达,来发挥抗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和柔肝消癥饮高、低剂量组。观察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NO和血浆ET-1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NO和血浆ET-1含量以及二者比值显著增加。各治疗组肝脏病理损害较轻,血清NO和血浆ET-1含量以及二者比值明显降低。结论:柔肝消癥饮通过显著抑制肝硬化大鼠血清NO和血浆ET-1水平的异常升高,以达到抗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臌软坚丸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消臌软坚丸对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将正常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形成),血清血清丙氧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含量明显升高,白蛋白/总蛋白(A/G)比例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肝小叶结构亦受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形成问膈.血清ALT、AST活性和Tbil、PCⅢ、HA、IV.C、LN含量明显下降,A/G比例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ALT、AST活性和Tbil含量、Ⅳ-C含量、A/G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消臌软坚丸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中HA、LN、PCⅢ、Ⅳ-C的含量,从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的沉积,同时通过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和总胆红素水平,升高白蛋白/总蛋白比例来改善肝功能.具有显著的抗肝脏纤维化、逆转肝硬化的作用,对腹水的产生与消退也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癥荣木散对进展性CCl4大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50%CCl42mL/kg皮下注射(首次CCl4橄榄油溶液3mL/kg),每周2次,共8周(W),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第9W开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消癥荣木散组及小柴胡汤组;用药的同时继续CCl4皮下注射至12W末。观察死亡率、腹水质量、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肝细胞增殖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mRNA表达变化。结果 8W模型大鼠血清ALT、AST、TBil显著升高(P0.01),Alb显著下降(P0.01),全部形成肝硬化并伴有腹水,肝组织α-SMA、TGF-β1、ColIA2、TNF-α、TIMP-1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MMP-13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并有少量肝细胞增殖;12W模型大鼠腹水质量、ALT、AST、TBil、α-SMA、TGF-β1、ColIA2、TNF-α、TIMP-1进一步升高,且腹水质量和TNF-α显著高于8W模型组,Alb及MMP-13进一步降低,肝细胞增殖明显受抑。与8W及12W模型组比较,消癥荣木散治疗后肝硬化程度明显减轻,ALT、AST、TBil、α-SMA、TGF-β1、ColIA2、TNF-α、TIMP-1均显著降低(P0.01),Alb含量和MMP-13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和P0.01),肝细胞增殖活跃。结论具有消痰祛瘀补气功效的消癥荣木散能够逆转CCl4诱导的进展性肝硬化,该治疗方法可能为中医药逆转肝硬化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鳖甲消癥丸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血管内皮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运用四氯化碳复合诱导法建立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采用直接穿刺门静脉法测定大鼠门静脉压力,通过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利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AST、ALT、TP,ALB、TBil、NO、ET-1、VEGF水平及肝组织VEGFR2表达水平.结果 普萘洛尔与鳖甲消癥丸均有效逆转模型大鼠体质量的减轻,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门静脉压力,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下调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NO、ET-1、VEGF及肝组织VEGFR2的表达量,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鳖甲消癥丸能显著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组织纤维化、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NO、ET-1、VEGF含量及肝组织VEGFR2表达水平相关,治疗效果与普萘洛尔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胀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CCl4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消胀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CCl4诱导大鼠成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开始时分别给予秋水仙碱1 mg·kg-1,消胀方200,400,800 mg·kg-1ig 7周。观察大鼠体重和肝脾指数的变化;采用HE染色和天狼猩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下降(P0.05),大鼠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大鼠血清ALT,AST,HA,LN,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Hyp,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ALT,AST,HA,LN,PCⅢ均明显下降(P0.01,P0.05),Hyp,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肝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肝组织假小叶数目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窦周围胶原沉积明显;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结论:消胀方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杜仲多糖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程艳  艾凌艳  王美  王旭 《中草药》2011,42(2):324-329
目的研究杜仲多糖对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首次背部sc纯CCl4 5 mL/kg,以后sc 40%CCl4花生油3 mL/kg,共8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杜仲多糖ig给药8周,测定大鼠肝脏及脾脏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计算ALB与球蛋白(GLOB)的比值(A/G);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水平;并检测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杜仲多糖能明显对抗CCl4所致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脾脏指数的升高(P<0.01);显著抑制血清中ALT、AST活性的升高(P<0.01),降低血清中HA、LN、PCIII、IV-C、GLOB的量(P<0.01),升高血清中的TP、ALB的量和A/G的值(P<0.01);降低肝组织中MDA的水平和Hyp的量(P<0.01),亦能升高肝组织中SOD的活性和GSH-Px的水平(P<0.01),明显降低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杜仲多糖高剂量组抗肝纤维化的效果最好,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杜仲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化痰饮对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NAFLD大鼠模型,以东宝肝泰为对照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或活性改变,并观察了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消瘀化痰饮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TC、TG、FFA的含量,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改善肝组织的病变程度。结论:消瘀化痰饮能够促进脂质代谢、保护肝功能,呈现出良好的防治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膈下逐瘀汤抑制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的作用是通过增强硫氧还蛋白系统而实现”这一假说。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正常大鼠+膈下逐瘀汤组、模型大鼠+膈下逐瘀汤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通过每周2次每只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的方法制备。同时按含生药每天7.37 g·kg-1 的剂量给予膈下逐瘀汤灌胃给药干预。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含量、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活性、PCR检测编码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基因Nfe2l2 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膈下逐瘀汤组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LPO含量显著降低,Trx1蛋白表达和TrxR活性显著提高,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Nfe2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增强机体肝脏硫氧还蛋白系统与其活化Akt-Nrf2信号通路有关,从而预防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本实验结果为支持假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星状细胞凋亡和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冬娣  刘金元 《河南中医》2009,29(5):447-44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对肝星状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P〈0.01),确能促进凋亡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而减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恢复了凋亡和增殖的平衡态,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桂郁金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广西桂郁金(GGYJ)的抗肝纤维化(HF)作用。方法:采用sc四氯化碳油溶液造成大鼠HF模型,以秋水仙碱(Col)为阳性对照,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观察HE和Masson染色后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GGYJ能明显降低肝组织中Hyp,MDA的含量,升高肝组织中SOD,GSH-Px的含量。GGYJ高、中剂量组能够明显改善HF的程度,而低剂量组的作用不明显。结论:GGYJ具有抗HF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抗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细胞内Ca~(2+)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元  杨冬娣 《新中医》2010,(1):108-10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肝细胞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和体视学技术研究钙离子在肝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模型组钙离子在胞浆中的数密度较正常组和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与青蒿琥酯低剂量组小鼠胞浆钙离子数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胞浆钙离子数密度与秋水仙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具有稳定细胞膜、内质网和线粒体等膜性结构的作用,使影响细胞生理活性的钙离子在胞内外处于稳态的水平,从而阻挡了因钙离子的失衡而启动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肝动脉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评价指标。方法:将102例肝转移瘤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单纯接受肝动脉一次性冲击化疗;B组肝动脉化疗后,给予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C组肝动脉化疗后,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灌注艾迪注射液。比较3组经6个治疗周期前后肿瘤的大小、T细胞亚群情况以及化疗药物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41.2%,47.1%,67.6%,B组和A组,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细胞亚群改善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B、C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别明显(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肝转移瘤能够提高近期疗效,可能优于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起到为协同、增效、减毒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消臌软坚丸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组处理: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消臌软坚丸低、高刺量组每日分别灌胃消臌软坚丸混悬液1.6 g/kg体重和3.2 g/kg体重,阳性药对照组每日灌胃复方鳖甲软肝片混悬液0.6 g/kg体重,共4周.光镜下观察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清和肝组织EGF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将正常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形成),血清和肝组织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臌软坚丸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肝小叶结构亦受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形成间隔.血清和肝组织EGF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臌软坚丸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同时可降低血清和肝组织EGF水平,具有显著的抗肝脏纤维化、阻断肝硬化进程的作用,对腹水的产生与消退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56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相比较。结果显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检出率为4.02%,与文献报道接近。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4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较大,囊肿多为直径小于3.0cm的孤立性囊肿。B型超声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抑凋亡细胞(Bcl-2)、促凋亡细胞(Bax)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加乙醇灌胃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Bcl-2、Ba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大、中剂量组肝组织纤维间隔中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Bax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升高纤维间隔中Bax/Bcl-2比值,并能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诱导活化的HSC凋亡,具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在一定有效剂量范围内,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强度与剂量无明显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肝脏受到损伤时产生的病理变化。其实质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并在肝脏中过度堆积形成瘢痕组织,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重要环节。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HSCs,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本综述通过总结HSCs活化机制、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抑制HSCs活化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中药治疗HF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