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端缝合结合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远端缝合结合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4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创面出血情况、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5天,最长40天,平均28天。无肛门失禁、肛门缺损、肛门移位、黏液外溢、黏膜外翻等后遗症,未影响肛门的正常功能。结论:远端缝合结合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保留肛门括约肌治疗高位肛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位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口扩大 ,内括约肌切开 ,主管挂线引流保留肛门括约肌方式治疗 14例高位肛瘘。结果 :13例患者一次治愈 ,1例需再次挂线而治愈 ,术后无肛门失禁 ,随访 1~ 2年 ,无复发。结论 :此术式能达到根治高位肛瘘 ,又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正常功能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应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其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禹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肛门括约肌功能优良率[94.59%(35/37)]高于对照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可有效改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挂线方法对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位切开结合分次紧线挂线法,对照组采用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切开结合分次紧线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位挂线低位切除缝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高位挂线低位切除缝合术治疗,术后排便后均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及生肌玉红膏换药。结果治愈率为100%,患者术后肛门节制功能良好,平均疗程较短,无复发。结论高位挂线低位切除缝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简单,风险低,明显缩短疗程,不影响肛门功能,治愈率高,操作简单,是一种对高位复杂性肛瘘很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切口挂线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肛管形态、肛门括约肌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治愈时间、肛管形态、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可靠,并能保持良好的肛管形态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采用Wexner计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住院时间,较好地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8.
袁先仓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114-1117
目的 比较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高位肛瘘较为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治疗,比较2组治愈时间、治愈率、肛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为(22±4) d,对照组治愈时间为(24±5) d,2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P<0.01);观察组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86.7%,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为(4.8±1.2)分,对照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为(6.8±1.3)分,2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1);随访半年,对照组复发4例,观察组无复发,2组均无肛门失禁者。 结论 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均可有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与切开挂线比较,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肛门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高位肛瘘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肛瘘管道切除缝合加肛瘘主管挂线法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方法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切开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旷置引流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功能,并根据观察指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愈时间、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对术后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庄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4):54-56+60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切开挂线组实施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排便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切开挂线组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切开挂线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排便功能、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切开挂线组疼痛程度、排便功能、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切开挂线组术后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促进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及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低位瘘管切开高位瘘管挂线及旷置术,术后排便后均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及痔疮膏换药.结果 显示,治愈率达100%,患者术后肛门节制功能良好,平均疗程较短,无复发.结果 表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及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风险低,明量缩短疗程,提高肛门节制功能,是一种对高位复杂性肛瘘很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配合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及痔疮膏换药,可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鲜振宇  林宏城  谢尚奎  任东林  胡邦  彭慧 《广东医学》2014,35(15):2343-2344
目的 提高高位蹄形肛瘘患者手术治疗的一次治愈效果,减少手术次数、手术创伤、切口愈合时间及对肛门功能的损害.方法 随访应用小切口改道挂线术治疗的68例高位蹄形肛瘘患者,观察患者术后伤口一次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复发情况.结果 小切口改道挂线术后患者一次伤口愈合时间为(27.3±3.5)d,肛门外观无明显变形,肛门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为2.94% (2/68).结论 小切口改道挂线术治疗高位蹄形肛瘘既能一次性根治肛瘘,又减少了手术创伤、保护了肛门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切开挂线加部分缝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我科收治的7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肛门括约肌挂线、近肛门处敞开引流、远端及支管切除缝合的手术方法,术后常规予抗炎、局部换药.结果 随访1~3年,仅1例复发,3例于术后3~5天缝合处出现疼痛明显、红肿,给予拆除缝线敞开引流治愈,余病例愈合时间10~20天,肛门畸形轻,术后瘢痕小.结论 本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复发率低、愈合快、肛门畸形轻、术后瘢痕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8例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37例,二次治愈1例,总治愈率100%.术后12~24月回访,无1例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畸形和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患者肛门功能正常.结论:切开挂线术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高位复杂性肛瘘属于肛肠科疑难病症,多为单纯低位肛瘘未得到及时救治所致,波及外括约肌深部及以上,可出现瘙痒、肿痛、流脓等症状。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其中传统切开挂线术为既往临床常见术式,但由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瘘管分支较多且复杂,给手术带来了较大难度,且术后创面愈合缓慢或不愈合,复发率较高,还可损伤患者肛门功能,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根治术与传统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对并发症与复发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复杂性肛瘘疗效的新方法,以减轻疼痛,降低复发,减少肛门畸形,克服手术后易出现肛门缺损、肛门移位、肛门溢液等。方法采用多切口加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04例。结果104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结论该术式能有效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肛门狭窄、肛门缺损、肛门移位、肛门溢液等诸多并发症,加快了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移管挂线配合胶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优异性.方法 将1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移管挂线配合胶管引流术";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95%和90%,无明显差异,但两组间的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肛门畸形及术后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移管挂线配合胶管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痊愈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及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开窗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3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结果表明,本疗法在缩短疗程,保护肛门术后功能和减少后遗症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切开挂线缝合术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高位肛瘘指瘘管管道穿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包括深部)的肛瘘.高位肛瘘的治疗现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因其术后并发症多、容易导致肛门直肠功能损伤等后遗症,所以不少学者把高位肛瘘称为难治性肛瘘,将其列为外科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其高位肛瘘的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必要时瘘管周围组织同时切除[1].但往往因手术损伤过大而造成愈合周期较长、术后肛门畸形、肛门功能异常等.传统的挂线疗法在临床被普遍应用,然而施行该术式病人术后较痛苦,愈合慢,且存在对括约肌的破坏,甚至部分病人可发生控便失禁.现代研究证明,肛门外括约肌的完整性、内括约肌反射的完整性、肛门局部上皮电生理感觉,以及疤痕组织引起的肛管缺损是影响肛门节制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选择肛瘘手术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减少疤痕组织引起的肛管缺损,成为肛瘘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为更好的治疗高位肛瘘,减少肛门功能损伤,肛瘘的保存括约肌手术成为国内外肛肠科医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吴波  胡继东  韩丁落 《吉林医学》2014,(8):1700-1701
目的:探讨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高位肛瘘用虚挂线手术方法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8周切口全部愈合,肛门功能无明显异常,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是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扬弃,实践证明患者痛苦小,能够有效保护好肛门功能,可取得相对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