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湍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针对其长度大、流量大的特点,设计首先确定了槽身布置方式、渡槽长度及跨度,然后选定了双向预应力梁式渡槽为其结构形式。详述了渡槽结构计算分析结果和1∶1模型试验过程。分析表明,渡槽结构的计算方法选用基本正确,其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槽身基本处于全受压状态,工作状态良好。介绍了造槽机的施工方案及布置情况。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新型多厢梁式渡槽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渡槽流量大,荷载大的特点,提出了预应力多厢梁式渡槽新型结构及其设计方法,该种型式渡槽刚度大,承载能力大,跨越能力大,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新型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渡槽流量大,荷载大的特点,提出了预应力多厢梁式渡槽新型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种型式渡槽刚度大,承载能力大,距越能力大,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新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U型薄壳渡槽具有造型好、水力条件优越、纵向刚度大、横向内力小等特点,因此广大水利工作者乐于采用.U型薄壳渡槽槽身内力计算一般采用早在70年代提出的等厚壳内力计算的数解法——平面刚性梁法,按纵、横向两个平面分别进行计算,即纵向受力按平面梁理论计算;横向受力按U型曲梁计算.这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端肋对槽壳的约束,对于跨宽比L/B<3的中长充槽身是不适用的,这时应采用有限元法、折板法进行计算.本文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较全面地分析了长壳渡槽的受力情况,并对长壳渡槽梁法公式进行推导,将计算结果与原型试验和有限元法…  相似文献   

5.
大型多侧墙联体渡槽槽身多因素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大流量、大跨径输水,南水北调工程中不少渡槽采用了多孔相连的多侧墙联体三维预应力矩形槽身.大宽度、大高度、大跨径特征使槽身在施工及运行期间将面临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考验,三"大"尺度的协调合理将是其安全设计的突出问题,如果只从某单一因素出发进行研究,将不足以反应其实际情况.将大型多侧墙联体矩形渡槽槽身整体视为具有纵横双向挠曲的空间变形相容结构,考虑施工运行期间的安全性、适用性要求,建立多因素约束条件(包括:输水能力、承载能力、中心变形、横向稳定、适筋破坏),利用复合形法进行寻优研究,所得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超大型薄壁预应力混凝土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关键控制性工程,槽身采取预应力U型结构的沙河梁式渡槽,是全球最大的预制架设渡槽。文章根据当前世界上最大规模U型渡槽的结构特点,分析研究超大型预应力渡槽提、运、架3大施工技术方法,为国内外大流量渡槽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贾河渡槽设计流量大、结构跨度大,单体槽身自重约3600t,其结构复杂程度与施工技术难度国内罕见。本文重点介绍了贾河渡槽槽身模板及模板支架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槽身混凝土与预应力施工技术,较系统地反映了贾河渡槽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供同行在同类工程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洎河渡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的一座大型渡槽,采用双厢预应力矩形槽结构形式,利用造槽机施工。在设计过程中,用平面结构力学方法初步计算预应力筋配制,用三维有限元法进一步校核并优化槽身三向预应力布置。在槽身施工时,考虑到造槽机产生的施工期荷载,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槽身预应力筋提前张拉的顺序进行了优化。经上述设计优化,渡槽成功通过充水验证,证明了设计、施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程瓦  潘登宇 《人民长江》2008,39(24):38-40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兴建旗岭、樟洋、金湖3座大型渡槽,其中樟洋和金湖两座渡槽采用大型双向预应力混凝土“U”型薄壳渡槽,设计流量为90 m3/s,纵坡1/1 000,跨度24 m,渡槽槽身结构外形尺寸大,槽壁结构薄,具有高强度、高抗裂性的特点,技术难度高。渡槽的双向预应力技术在国内尚无先例,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1〖DK(〗∶〖DK)〗1的原型试验,保证了渡槽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沙河渡槽工程质量与安全可靠性,针对工程布置、结构选型与设计以及施工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与试验。主要介绍沙河渡槽选址选线、渡槽总体结构选型与布置、水头优化分配、水力学模型试验、结构分析研究、槽身架槽机施工技术方案研究、预制槽蒸养温控仿真研究、原型槽充水与止水试验、预应力张拉试验、桩基静载试验等技术研究与试验成果。对于完善大流量预应力渡槽的设计理论,以及推动大型渡槽机械化施工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流量低水头渡槽根据设计流量和给定水头确定过水断面后,通过加大流量时,渡槽内就会发生非均匀流,需对这种水流情况进行推算,以确定渡槽在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面线.而且,由此计算渡槽侧墙高度和结构荷载,确保渡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大流量多槽联结的U型渡槽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介绍利用平面杆件理论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这种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和配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结构动力分析理论和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在已有的“拟三维”梁式渡槽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拟三维”梁式渡槽流固耦合建模方法。模型不仅能实现渡槽与大晃动水体的双向同步耦合,而且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可用于多跨渡槽联合的流固耦合计算分析。除此之外,模型还可以用于计算带有加劲结构型式的渡槽。以东深供水渡槽的某段为例 , 采用提出的“改进拟三维”模型进行地震时程分析 , 计算结果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计算效率高。因此,提出的模型可以作为梁式渡槽分析计算的实用静、动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强震地区,特大型高架渡槽结构设计的主要困难是其抗震减震性能设计。本文首次提出渡槽槽身托举效率的概念,并且用托举效率来衡量大型渡槽槽身的抗震减震性能,即利用ANSYS软件,在保证过水面积相等、结构应力和挠度大致相同的前提下,比较了不同材料、不同截面形式、不同跨度下的渡槽槽身托举效率。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40 m跨预应力混凝土两槽独立式U型渡槽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杨皖龙 《江淮水利科技》2022,17(2):31-33,45
以打山渡槽加固工程为实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模分析求解,计算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进而判断各个薄弱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计算结果表明,打山渡槽主体受力结构安全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利用该方法为此类大型渡槽结构受力计算分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在输水工程中较为广泛地采用的钢筋混凝土U型薄壳渡槽的主要优点及缺点.指出U型薄壳渡槽在施工中圆弧型的钢筋、模板制作不便、工作量大,及圆弧段的混凝土不便浇筑和插捣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折板式钢筋混凝土薄壳渡槽结构,它保留了U型薄壳渡槽的基本优点,避免了其主要缺点.介绍了折板式薄壳渡槽的设计计算方法.并通过U型、折板型和矩型等三种断面型式的渡槽在相似工况下的横向应力分析的算例,表明折板式薄壳渡槽结构的合理性、此外,还介绍了封闭式折板断面作为桥、渡结合的箱型结构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多厢互联式渡槽是针对南水北调输水量大而专门提出的一种新型渡槽结构型式,与传统单厢渡槽相比,这种新型渡槽纵向与横向尺寸相差不大,并采用三向预应力设计,导致其横向刚度与纵向刚度相差不大,承载以后的受力表现更像板而不是梁,这种结构挠度变形很小,但对不均匀沉降变形异常敏感。为此,以某三厢互联预应力渡槽为例,通过对现有沉降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不均匀沉降变形模式,即"一头倒"和"扭麻花"沉降变形模式,并指出实际不均匀沉降是上述两种的复合模式。同时,当不均匀沉降发生时,将会改变槽身受力状态,对渡槽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不均匀沉降变形增大,槽身内壁及外壁应力状态逐渐恶化,内壁受拉区范围逐渐增大,最大拉应力值也逐渐增大;该不均匀沉降变形达到当前状态的1.5倍时,槽身内壁环向正应力将超过1.70 MPa,内壁存在很大的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十二里河渡槽在大流量输水时出现波幅达1.0 m的超常大波动现象,总干渠输水能力受到影响,对相关建筑物构成危害.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复演了原型渡槽大流量输水时的超常大波动现象;分析揭示了渡槽产生超常大波动的成因是渡槽出口的"卡门涡街"及由此引发的渡槽进口左右两槽进流量的周期性变化.从消除渡槽出口墩尾"卡...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渡槽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黄河的洪水泥沙特性和穿黄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的特点,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究比较,推荐采用三向预应力矩形薄腹梁渡槽,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经过较全面的设计分析研究,渡槽能够满足各种可能条件下的施工和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宝琼 《人民长江》2016,47(10):57-61
云南麻栗坝城子渡槽虽然设计过流量小,但槽身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结合城子渡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特点,对槽身的结构型式及渡槽的断面型式进行了比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渡槽结构与基础处理设计方案。桩基试验与工程实践表明,城子渡槽采用的梁式U型结构型式、钻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方案以及跨河段采用的三连拱结构、重力墩基础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