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铅对小鼠脑海马蛋白激酶Cγ(PKC-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出生1d,染铅组母鼠开始通过饮水饲以不同浓度醋酸铅2.4,4.8,9.6mmol/L。幼鼠出生后,先通过哺乳接触铅,断乳后则自行饮用与母鼠饮用浓度相同的含铅水。分别在14,21,28,35d处死小鼠,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PKC-γ蛋白表达状况;分别在7,14,21,28d处死小鼠,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ERK蛋白表达状况。结果:慢性铅暴露对小鼠脑海马PKC-γ蛋白表达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各染铅组中,PKC-γ蛋白表达与相应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铅2.4mmol/L使ERK表达升高,但此后随铅浓度升高ERK表达量逐渐降低,铅浓度升高至9.6mmol/L时随着铅浓度升高ERK表达量不再降低相反有所回升。结论:铅扰乱小鼠脑海马中PKC-γ及ERK蛋白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乙酸铅染毒对发育期不同时段小鼠脑皮质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活力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组饲养小鼠,对照组喂以蒸馏水;实验组于交配后改喂含不同浓度乙酸铅(2.4、4.8、9.6 mmol/L)的水溶液.新生鼠通过母乳摄入铅,断乳后幼鼠自行饮水摄入铅.新生鼠按生后不同日龄(P7,P14,P21,P28)取脑皮质.利用ERK 磷酸化抗体,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日龄、不同染铅浓度小鼠等量脑皮质中ERK活力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低浓度铅(2.4 mmol/L)使ERK表达升高,中浓度铅(4.8 mol/L)使ERK表达量降低,铅浓度升高至9.6 mmol/L时随着铅浓度升高ERK表达量不再降低相反有所回升.结论: ERK1/2的水平随铅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铅对ERK的影响在发育后期比发育前期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铅对小鼠脑皮质中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出生第1天起,染铅组母鼠开始通过饮水饲以不同浓度醋酸铅2.4、4.8、9.6 mmol/L;幼鼠出生后,先通过哺乳接触铅,断乳后则自行饮用与母鼠相同浓度的含铅水;分别在第14,21,28,35天处死小鼠,用蛋白免疫印记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皮质区PKC-γ蛋白表达.结果:慢性铅暴露对小鼠脑皮质PKC-γ蛋白表达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各染铅组PKC-γ蛋白表达与相应时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扰乱PKC-γ蛋白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4.
aFGF对染铅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浆ERK活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染铅的原代培养大鼠脑神经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神经元培养4~8 d后,用0.6μg/L aFGF及不同浓度铅处理细胞,用改良Takai法测定ERK活性.结果:神经元染铅30 min,在0.1~2.0μmol/L铅浓度范围内,ERK比活性明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尤其1.0~2.0μmol/L时最高.用aFGF预处理后再染铅时,在1.0~5.0μmol/L时ERK比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RK比活性随着染铅浓度不同而发生改变.aFGF可保护神经元避免铅对ERK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m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RKI和ERK2蛋白在50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RK1和ERK2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Ⅲ~Ⅳ期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ERK1和ERK2与卵巢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关。结论:ERK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前列腺癌(PC)、前列腺增生症(BPH)及正常前列腺中的表达,探讨ERK在BPH和PC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BPH、12例PC、6例正常前列腺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BPH、PC的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胞浆、胞核中均有着色,正常前列腺基质细胞胞浆、胞核均着色,上皮细胞无核着色。上皮细胞核染色中,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质细胞核染色中,BPH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与正常前列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K可能是促进BPH和PC发生的主要信号传递途径,EBK在BPH和PC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几种生长因子过度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染铅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保护作用。方法神经元培养7 d后,用0.6μg/L的b FGF以及不同浓度铅处理细胞,然后测定ERK活力。结果铅处理神经元30 min后,在铅浓度0.1~2.0μmol/L时ERK活性明显升高,其中2.0μmol/L时最高。经过b FGF处理以后的细胞,在铅浓度1.0~4.0μmol/L时ER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染铅浓度不同对ERK活性影响也不同,b FGF可以保护神经元中ERK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K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快捷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ERK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2.5%,并且其表达随结肠癌的Dukes分期进展、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增加而增高(P〈0.01,P〈0.05)。结论:ERK1蛋白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肠癌的转移程度、浸润深度以及分期进展。  相似文献   

9.
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ERK1/2含量和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ERK1/2含量和活性的变化,为进一步从信号传导的角度阐明抑郁症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2~3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应激抑郁模型组10只,应激抑郁模型组经过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以旷场行为总分评定其应激前后行为学改变。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在应激后即断头处死,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大鼠额叶皮质、海马、下丘脑、纹状体磷酸化ERK1/2(p-ERK1/2)和非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经过21d的慢性应激,应激大鼠旷场行为总分较应激前显著减少(P<0.001)。应激后抑郁模型组额叶部位p-ERK1、p-ERK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ERK1/2的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海马部位p-ERK1、p-ERK2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海马部位ERK1/2的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纹状体和下丘脑部位p-ERK1/2、ERK1/2含量在应激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激大鼠额叶部位p-ERK1/2含量的降低提示ERK信号传导通路的下调可能参与了应激所致抑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ERK1/2含量和活性的变化,为进一步从信号传导的角度阐明抑郁症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 2~3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应激抑郁模型组10只,应激抑郁模型组经过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以旷场行为总分评定其应激前后行为学改变.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在应激后即断头处死,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大鼠额叶皮质、海马、下丘脑、纹状体磷酸化ERK1/2(p-ERK1/2)和非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经过21 d的慢性应激,应激大鼠旷场行为总分较应激前显著减少(P<0.001).应激后抑郁模型组额叶部位p-ERK1、p-ERK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ERK1/2的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海马部位p-ERK1、p-ERK2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海马部位ERK1/2的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纹状体和下丘脑部位p-ERK1/2、ERK1/2含量在应激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激大鼠额叶部位p-ERK1/2含量的降低提示ERK信号传导通路的下调可能参与了应激所致抑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国外学者[1,2]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哺乳动物细胞鉴定出来的,也是最早发现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  相似文献   

12.
p-ERK1/2及ERK2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哮喘大鼠气道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否参与了哮喘气道重构这一病理过程。方法1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各6只。以腹腔注射10%卵蛋白和1%卵蛋白雾化吸入复制慢性哮喘模型。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法检测p-ERK1/2及ERK2mRNA在不同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象分析。结果(1)哮喘模型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显著增加(P〈0.05)。(2)哮喘组p-ERK1/2及ERK2mRNA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显著增加(P〈0.05)。(3)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p-ERK1/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58,r=0.848,P均〈0.05),哮喘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ERK2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918,r=0.860,P均〈0.05)。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p-ERK1/2及ERK2mRNA表达上调,并与气道重构密切相关,该结果提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可能参与了气道重构中平滑肌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是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家族成员之一,刺激信号通过ERK信号转导通路传至细胞核内.ERK信号通路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涉及的神经元凋亡相关,有助于加深对AD发病机制及其与ERK信号通路关系的认识,并有助于发现AD研究的潜在方向.未来,对...  相似文献   

14.
王丹  禇茂平  陈其  姜建斌  钱燕 《浙江医学》2011,33(4):529-532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88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心肌炎对照组(C组)、美托洛尔干预组(M组)、卡维地洛干预组(K组)各60只,空白对照组(B组)8只做总体对照.观察各组小鼠各时间点(1、3、7和14d)的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cTnI水平、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磷酸化ERK1/2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病程第1、3天,M组、K组心肌磷酸化ERK1/2水平低于C组(P<0.01),病程第14天,K组心肌磷酸化ERK1/2水平仍低于C组(P<0.01).病程第3、7天,M组、K组心肌组织炎症积分、血清cTnI和IL-1β水平低于C组(P<0.05或0.01),且K组上述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1).结论 卡维地洛可能通过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双重阻滞作用,抑制ERK1/2信号通路活化,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的表达与活性及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 9例卵巢上皮癌组织 ,2 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K1/2蛋白和活性ERK1/2蛋白表达。结果 ERK1/2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 3% ,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 (阴性 )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 2 7% ) (P <0 .0 1)。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的ERK1/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卵巢癌 (P <0 .0 5 )。活性ERK1/2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5 % ,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活性ERK1/2的阳性表达率 ( 19% ,P <0 .0 1)。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卵巢癌组织的活性ERK1/2表达阳性率为 80 % ,Ⅰ~Ⅱ期为 13例中 3例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ERK蛋白的过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促进作用 ,可作为卵巢上皮性癌的一项预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作为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关键的下游蛋白,其异常活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ERK1/2抑制剂能够阻断ERK信号通路,同时克服上游靶点突变而导致的耐药性。本文概述了MAPK信号通路的组成、ERK的结构与功能以及ERK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研究阶段的ERK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TE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及与舌鳞状细胞癌(T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PTEN、ERK蛋白在74例TSCC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Spearman法和Mann—Whitney U法分析表达的相关性及与T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TSCC组织中PTEN和ER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和67、6%,表达呈负相关。PTEN、ERK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T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PTEN及ERK蛋白表达可作为TSC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TGF-β1和ERK1/ERK2的相互作用及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2(ERK1/ERK2)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对胰腺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临床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TGF-β1和ERK1/ERK2蛋白表达情况;MTT法观察不同剂量TGF-β1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观察不同剂量TGF-β1对ERK1/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胰腺癌患者组织TGF β1、ERK1和ERK2蛋白均呈显著性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0/45)、86.70%(39/45)和84.44%(38/45),而在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0)、30%(6/20)和20%(4/20),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TGF-β1抑制Panc-1细胞生长,随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到第4天抑制作用达高峰,随后抑制作用不同程度的减弱,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外源TGF-β1不能改变ERK1/ERK2蛋白的高表达状态.结论: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强表达TGF-β1和ERK1/ERK2蛋白;外源TGF-β1在一定阶段抑制胰腺癌细胞系生长,但不改变ERK1/ERK2的表达;胰腺癌细胞逃避TGF-β1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高水平ERK1/ERK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阐明血
管内皮细胞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诊治的意义。方法制备AngⅡRPMI1640 培养液(1*10-6 mol/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
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chest33258荧光染色
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利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分析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 测定磷酸化ERK1/2 水
平。结果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与对照组相比,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
比值下降,ERK1/2 磷酸化水平于诱导12 h时明显上升,18 h 达高峰(P < 0.01),24 h 下降至稳定,总ERK1/2 蛋白水平无明显
变化。结论ERK1/2 信号转导途径参与AngⅡ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并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Bcl-2/Bax 比值来实
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