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MCT组)、治疗组和对照组。MCT组和治疗组一次性皮下注射MCT 50mg/kg,饲养21d;对照组一次性皮下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饲养21d。造模后治疗组以槲皮素100mg.kg-1.d-1灌胃20d;MCT组和对照组以0.9%氯化钠溶液2ml/d灌胃20d。20d后,测定3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度的变化,并计算肺中、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结果:MCT组的mPAP、RVHI、肺中、小动脉WT%、WA%及PCNA增殖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结论:槲皮素可降低MCT所致的大鼠肺血管PCNA表达,抑制MCT诱导的肺部炎症、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对MCT所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洛地平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野百合碱 (MCT)制作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探讨非洛地平对MCT所致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模型组 (H组 ) ,非洛地平治疗肺动脉高压组 (F组 ) ,对照组 (C组 ) ,每组 1 0只。予MCT(60mg/kg)复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后 ,分别给F组及C组大鼠非洛地平 (5mg·kg- 1 ·d- 1 )和生理盐水 (0 .5ml·kg- 1 ·d- 1 )腹腔注射 4周 ,然后测定右室收缩压 (RVSP)和静脉血浆及心、肺组织匀浆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 (ir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 ,观察电镜下心肌组织的改变。结果 H、F、C组大鼠RVSP分别为 (44.6± 4 .4)mmHg、(30 .3± 2 .1 )mmHg、(1 8.7± 2 .2 )mmHg ,三组间比较 (P分别 <0 .0 5、<0 .0 1 ) ;H、F组大鼠心、肺组织匀浆中CGRP分别为 (84± 1 9)pg/ml、(2 2± 4)pg/ml、(2 0 .9± 1 .6)pg/ml,(1 4 9± 2 1 )pg/ml、(2 9± 3)pg/ml、(2 7.5± 2 .9)pg/ml,两组间比较 (P <0 .0 5)。非洛地平能显著抑制MCT大鼠模型引起的肺小动脉中膜肥厚 ,减少心肌组织的破坏 ,抑制MCT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血浆及CGRP的减少。结论 长期使用非洛地平能有效防治MCT所致肺动脉高压 ,其作用可能与其Ca2 + 拮抗作用及CGRP降解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环磷酰胺(CTX)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进行干预,观察CTX在该模型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建立MCT诱导的PAH模型,用CTX对模型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干预,分别在建模2、4周,通过右心导管技术测量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与模型组比较,判断干预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气道内滴注腺病毒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adenoviru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HGF)干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模型大鼠,观察Ad-HGF干预对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采用随机单位(区)组设计方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NOR组)10只,MCT诱导PAH组(PAH组)10只、单次和重复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预治疗组(HGF和THGF组)各10只.NOR组和PAH组:气道内滴注0.2 mL磷酸盐缓冲液;HGF组和THGF组:气道内滴注0.2 mL Ad-HGF 1次和一周后重复一次共2次.再饲养两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动脉管壁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GF浓度.结果 与PAH组大鼠比较,HGF组和THGF组大鼠的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动脉管壁指数和面积指数明显降低,肺苏木素伊红染色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少,管腔面积增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匀浆HGF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NOR组水平.结论 经气道内滴注转染Ad-HGF,能明显降低但不能完全逆转MCT诱导PAH大鼠的mPAP,减少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轻右心室肥厚程度,从而达到延缓PAH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伟  吴昊  王毅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5):1145-1148
目的 通过皮下注射野百合碱诱导Sprague-Dawley(SD)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并探讨尾加压素Ⅱ在此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野百合碱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野百合碱组一次性皮下注射60 mg/kg野百合碱,正常对照组以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作对照.给药3周后通过右心导管术检测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PAH组、ADSCs组、导入空载慢病毒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ADSCs-V组)和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ADSCs-APN组)。野百合碱(MCT)腹腔注射构建大鼠PAH模型,建模成功后14 d ADSCs组、ADSCs-V组和ADSCs-APN组分别经颈外静脉注射1 ml浓度为1×106cells/ml的ADSCs、ADSCs-V和ADSCs-APN。其他两组注射等量PBS。治疗3 w后分别收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磁共振(NMR)技术进行血清NMR氢谱检测分析各组代谢物浓度。采用Chenomx NMR Suite 8.0软件对NMR数据进行PCA、PLS-DA统计分析,利用排列检测方法评价PLSDA模型的质量。结果 PAH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代谢物中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明显降低。ADSCs-APN移植治疗能降低PAH大鼠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单纯ADSCs移植治疗不能明显改变PAH大鼠代谢模式。结论 APN基因修饰ADSCs移植治疗可以改善MCT诱导的PAH大鼠的Warburg效应和丙氨酸代谢异常,这是其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单纯ADSCs移植治疗对PAH大鼠的代谢模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764-3对野百合碱(MCT)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胶原沉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正常给药组,MCT对照组,MCT给药组。给药大鼠从第15天起,皮下注射764-3(40mg/kg)1次/日。实验结束时,行血流动力学和病理形态学检查,并测定肺动脉羟脯氨酸(HYP)和总蛋白含量。结果:MCT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平均分别为249.5±49.9μg和124.2±21.7μg(P<0.001),泡内肺肌型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肥大、呈分泌型改变,细胞间胶原沉积;764-3能显著降低肺动脉羟脯氨酸含量(平均由249.5±49.9μg降至186.8±38.5μg,P<0.01),中膜SMC结构逆转,胞体多细长,细胞间胶原减少。结论:764-3能部分抑制胶原在肺动脉壁的过度沉积,降低MCT性肺动脉高压。而其减少胶原沉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机制,很可能是通过逆转中膜SMC表型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GF-β1/Smad2信号通路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的表达。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的方法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野百合碱注射5w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GF-β1、p-Smad2和Smad2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RVSP、RVHI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p-Smad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GF-β1/Smad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MCT)腹腔注射建立新西兰兔慢性肺动脉高压(CP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4只)和模型组(60只)。在相同的饲料和饲养条件下,模型组腹腔注射MCT溶液60 mg/k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乙醇与生理盐水混合液,28 d后进行右心导管压力测定肺动脉的压力。结果: 右心导管各心腔压力的测定值显示,模型组肺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右室收缩压、舒张压及右房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均呈升高的趋势,但仅右房舒张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未达到30 mmHg,说明模型的制备不理想。病理检测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肺小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平滑肌组织增殖明显。结论: MCT注射可致兔肺动脉血管平滑肌层增厚,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但所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结果并不稳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霉胺和川芎嗪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阿司匹林不同剂量治疗组(ASA 0.5组,ASA 1组,ASA 2组,ASA 4组)。PAH组、阿司匹林各剂量治疗组于第0天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50 mg/kg。从第l天开始,阿司匹林各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0.5、1.0、2.0 mg·kg~(-1)和4.0mg·kg~(-1)·d~(-1)灌胃,共30d。第3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以下检测:(1)统计大鼠的体质量和生存率;(2)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3)心脏大体标本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4)肺组织染色切片,运用IPP 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小动脉增厚指数(PATI)。结果与PAH组比较,ASA 2组和ASA 4组体质最增加[(464.6±62.6)g和(473.2±77.2)g比(424.9±68.5)g,均为P<0.05];ASA各治疗组合计生存率较PAH组明显提高(83.75%比60.00%,P<0.05);与PAH组比较,ASA各治疗组sPAP明显下降(均为P<0.05),RVHI显著降低(均为P<0.05);除ASA 0.5组以外,其他阿同匹林治疗组的PATI较.PAH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阿司匹林1、2 mg·kg~(-1)·d~(-1)和4 mg·kg~(-1)·d~(-1)能有效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室肥厚和肺小动脉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9a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大鼠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大鼠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检测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中miRNA-29a的表达。根据不同建模要求进行大鼠造模,分析miRNA-29a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结果四组miRNA-29a表达差异较大,第一、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NA-29a-mimic后1个月,第三组miRNA-29a表达明显升高,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9a高表达能够改善肺动脉压水平及肺动脉血管壁厚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后miRNA-29a表达明显降低,而miRNA-29a高表达对肺动脉组织的改善作用明显,阻滞肺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并用川芎嗪和青霉胺进行预防用药。结果表明,二种药物均能缓解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肺动脉压及肺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改善PAH的可能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PAH组(n=16)、二甲双胍组(n=16).PAH组给予腹腔注射野百合碱(20 mg/kg,1次/周,持续两周)建立大鼠PA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模型中对Rh0/Rock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改善MCT所致PAH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T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SS组)。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观测大体的组织形态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的PCNA、α-SMA、Rho/Rock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及干预组相比,MCT组的mPAP及RVHI显著增加(P〈0.05),PCNA、α—SMA、Rho/Rock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SS组的mPAP及RV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α—SMA、Rho/Rock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减轻MCT诱导的PAH大鼠肺动脉压力,其机翩可能与辛伐他汀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改善肺动脉平滑肌增生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对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功能各参数的影响,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功能的变化趋势。方法:将55只,6周,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肺高压组(A组n=18),妊娠合并肺高压组(B组n=25)空白对照组(C组n=12)。适应性饲养1周后,于A组和B组大鼠颈背部注射野百合碱(MCT 60 mg/kg),诱导肺动脉高压(PAH)。2周后将B组与雄鼠合笼诱导妊娠,观察到阴栓即认为妊娠成功。三组均在B组诱导妊娠前1天(T0),妊娠第3天(T3)、第9天(T9)及第15天(T15)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上流速(PVV)、加速时间(AT)、减速时间(DT),加速度(AS),减速度(DS),肺动脉内径(PAID),主动脉内径(A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WT)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评估右心功能;并在妊娠第18天各组采用直视插管测量股动脉及肺动脉压力。结果:随时间进展,A和B组较C组的右心功能部分参数呈恶化趋势,但B组恶化程度相对较轻。在T9时间点,A组较B组RVWT增加(P0. 05);在T15时间点,A组较B组PVV降低、RVEDD增加(P0. 05); A组和B组间的AT、DT、PAID/AD、AS、DS无明显差异。在T18时间点,A组、B组较C组肺动脉压力升高(P0. 05),但B组较A组明显降低(P0. 05)。结论: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妊娠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右心功能的恶化,并且晚期肺动脉压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薤白胶囊(CMOC)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借助SAS统计分析系统PROCPLAN程序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CMOC大剂量组和CMOC小剂量组5组。采用腹腔注射MCT的方法制作动物模型,测定其平均肺动脉压和平均右心室压,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浆中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ia(6KPGFia)测定。结果平均肺动脉压正常对照组为(16.4±2.1)mmHg(1mmHg=0.133kPa),模型组为(36.9±4.8)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OC大、小剂量组则分别为(26.2±2.8)、(27.9±2.8)mmH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MOC大、小剂量组降低平均肺动脉压作用优于卡托普利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中TXB2明显增高(P<0.05),而6KPGFia含量显著下降(P<0.01),CMOC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中TXB2明显下降,6KPGFia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CMOC能有效地降低大鼠肺动脉高压,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TXB2的含量,增加6KPGFia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野百合碱注射复制大鼠右心衰竭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单剂量野百合碱(MCT)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模型。方法:MCT60 mg/kg注射于大鼠颈背部皮下,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评价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注射后4周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注射后6周,右心室收缩力减弱、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均证实大鼠发生右心衰竭。结论:皮下注射MCT是制作右心衰竭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及与临床相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王丽环  孙强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29-143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75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37例与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川芎嗪注射液2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天1次,疗程10天,观察各组症状、肺动脉收缩压等改善情况,并对红细胞压积及血液黏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液黏度也有所下降。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及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降低患者血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正常组与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在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方法 雄性二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溶剂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腹腔注射2周组(M2组)和野百合碱腹腔注射3周组(M3组).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室质量比[RV/(LV+S)],制作光镜标本,测量肺血管重建指标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组肺组织提取出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蛋白质及NCBInr数据库检索.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N组与C组比较,mPAP、RV/(LV+S)、PA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组、M2组、M3组的mPAP、RV/(LV+S)、PAMT均依次递增(P<0.05或P<0.01),表明肺动脉高压逐步形成.肺血管结构重建,右室肥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发现钙网蛋白前体在N组、C组表达几乎为0,在肺动脉高压组大量表达,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建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结论 钙网蛋白前体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建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