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创作手法,"真实再现"由于能有效地弥补视频缺失带来的遗憾,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但同其他技术手段一样,作为一种虚构策略,"真实再现"是一把双刃剑。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要尊重事实,切忌虚假纪录片中所展现的"现实"是源自生活的,事物的流程和场景切合生活的原貌,叙事结构也严格遵循生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的话题,叫严肃而慎重地对待新闻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从广义上说,新闻写作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并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  相似文献   

3.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界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宽泛地把它认为是重演或再现。我们可以给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利用现时的一切再现历史,营造过去时空,传递给观众真实可信的强烈历史气息的一种创作手法。这里利用现时的一切包括利用主观镜头、道具、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扮演等。真实再现也可称为搬演。  相似文献   

4.
“满城风雨”,曾经比喻众口喧腾的社会舆论;如今立体多元化的现代新闻传播媒体,刹那间可以使某种舆论“满球风雨”。担当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大都市重任的首脑人物,决不可以无视和拒绝当今新闻舆论这种特殊而巨大的力量。脑子里要有这根“弦”。《中国城市经济与管理》一...  相似文献   

5.
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6.
真实电视到底有多真?文章引用Kavka提出的"媒介化亲密感"的概念,提出电视媒介本身在真实电视节目形态中强大而透明的催化作用,以"真实"标榜和吸引注意力的真实电视,事实上,是最无法实现"真实"和具"操控性"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真实性”,是一个求索不尽的话题。只要你同新闻结缘,你就不能不时时渴求真实,不能不为真真假假所磨砺。说到底,记者的权威,是真实性的权威:新闻媒体的力量,是传播真实的力量;报纸版面的荣光,是真实纪录的荣光。没有真实,便没有新闻,也便没有新闻媒体,更不会有赖以生存的“他们”和”我们”。因此,谁想在报纸版面上打新闻“真实性”的鬼主意,谁就是在拿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9.
7月初,有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在厦门举行。由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郑小瑛发起,携手20年前成立的“爱乐女”室内乐团的艺术家,在厦门举办了“爱乐女20年回响”音乐会。  相似文献   

10.
“真实再现”又称“情景重现”、“现场模拟”等,是指通过演员来扮演、导演来组织,在假定的真实时空中完成拍摄的影视创作行为。这种类似在故事片中寻找创作手段的方法,是否挑战了纪录片“真实性”的底线?它将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此予以探讨。一、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11.
蒋文博 《视听界》2007,(2):56-57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制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再现”是对某一特定人物过去有意义的经历由本人或演员重新演示拍摄。这种对于过去发生事件的溯源表现一般限于一个人的行为,前后相隔时间不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再现”的内容与整个作品内容没有明显视觉差异,即是对象“自身”的重演。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中的真实再现是指记者在错过新闻发生时间后,已经无法获取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特别是影像和同期声,但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通过拍摄的艺术手段和后期制作等其他手段尽量重现新闻事件、现场环境及新闻人物。它是一种新虚构策略,越是被众多的媒体和栏目采用,就越被观众质疑和不能接受。从本质上讲,真实再现运用到新闻节目中,无疑是挑战新闻真实性.破坏了画面的美,是电视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3.
杨梅 《新闻世界》2009,(1):44-45
关于“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在学术界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主要就“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结合电视发展的需求,探讨建立在真实、适当的基础上的“真实再现”,既能进行本质上等同于回顾式的口头解说,又可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电视视听结合的表现优势。  相似文献   

14.
侯咏萱 《今传媒》2020,(4):151-152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作为新古典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他艺术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佛罗伦萨画派和人文主义以及其生活时代的影响。他坚持追求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感,主张艺术要忠实于自然,同样"美"对于安格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甚至是他艺术风格的全部,他致力于追求古典艺术中那种理想与完美的形式。"真实"和"理想之美"作为其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观念,也完美地融入在其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5.
周跃敏 《新闻通讯》2000,(8):17-20,26
  相似文献   

16.
“宏观真实”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真实”一词,在我们的新闻学论著中已多有运用。把新闻真实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比之原来的“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要合理,自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细细想来,“宏观真实”的说法尚有不少需要推敲之处,现在提出来求教于读者、专家。 一、概念本身模糊 按照通常理解,宏观真实是指大众新闻传播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故又称为“整体真实”或“总体真实”(关于“宏观真实”还有一解,下面再说)。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这表明宏观真实的实现需有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就是说,当新闻报道连绵不断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与社会总体面目吻合无间。初听起来这似乎不无道理,然稍一琢磨就生出一个疑问。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年、月、日、时等组成,“宏观真实”所要求的“连续不断”究竟是  相似文献   

17.
1989年,张元自筹资金拍摄了《妈妈》,该片虽无缘国内电影院线,但从1991年开始,便应邀参加了上百个国际电影节,获奖无数。以此为发端,"第六代"①电影人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中国影坛,成为继"第五代"电影人之后又一个备受瞩目的创作团体,拍摄了《北京杂种》、《过年回家》、《扁担.姑娘》、《巫山云雨》、《小武》、《站  相似文献   

18.
张沁 《大观周刊》2006,(44):87-87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曾经风靡一时,也从另一个侧面真实剖析了手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那么你的手机呢?它是否在你的生活中演绎过真实的“谎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后来成为鲁艺音乐系第二期学生的李焕之,1938年8月4日,从遥远的南国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延安城。几乎在他远远望见巍巍的宝塔山的同时,远方便传来了阵阵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田野上响起了孩子们的歌唱:“河里水,黄又黄,东洋鬼子太猖狂……”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1日,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与此同时,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周边配套设施开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