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致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应用阿德福韦酯后并发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服用阿德福韦酯,半年后渐出现双下肢乏力、双足跟痛,逐渐加重并向心性发展,3年后出现阵发性抽搐以致不能行走,在各级医院多个科室就诊,先后误诊为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等。转我院后查血磷、血尿酸降低,碱性磷酸酶及骨代谢标志物升高,肾性糖尿;X线检查提示骨软化症,考虑阿德福韦酯所致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停用阿德福韦酯,予对症治疗及理疗,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低剂量阿德福韦酯可引起可逆性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应注意与骨质疏松和脊柱退行性变相鉴别,及时诊断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对耐拉米夫定的HBV具有良好活性,其作用温和,应用广泛。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可以导致低磷性骨软化症,临床医师往往对此认识不足,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阿德福韦酯致低磷性骨软化症,总结该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口服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和较好的耐受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随着疗程的增加,某些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并引起人们的关注。阿德福韦酯的肾毒性具有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多见于30mg/d以上剂量以及有基础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阿德福韦酯等核苷类似物的肾毒性作用靶点位于肾近曲小管,可导致肾小管病变。目前认为这类药物的肾毒性发生主要与肾小管阴离子转运蛋白-1(HOAT-1)对药物的聚集作用和药物对线粒体的毒性有关。阿德福韦酯等以原型通过肾小管主动分泌方式由肾脏排泄,HOAT- 1对阿德福韦酯等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主动摄取阿德福韦酯,使其在肾脏近曲小管部位有较高的药物浓度[1-2],抑制细胞线粒体DNA的合成,导致近曲小管线粒体DNA减少甚至耗竭,线粒体功能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临床上表现为肾近曲小管功能障碍[3-4]。这种阿德福韦酯等相关性的肾小管病,其临床表现一般较轻,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表现为显著的肾性低血磷症及骨质疏松[5-6]、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电解质紊乱、低磷性骨软化症[7]等。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性。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口服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各1片;对照组47例,单用拉米夫定或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均治疗24-4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12、24个月时病毒学应答、治疗12个月时生化学应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不易产生耐药性,并可起互补作用,患者能长期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德福韦酯组34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组34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期均为48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一例死亡,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Child-Pugh评分减少,HBV-DNA定量水平显著下降,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药物相关的肾功能损害。拉米夫定组有2例患者出现骆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YMDD)变异,变异率为5.9%,阿德福韦酯组未发现病毒变异。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在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周时,其疗效与安全性均相似,能使患者获得病毒学的应答及肝脏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阿德福韦酯具有较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服用阿德福韦酯致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的护理,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坚持服药同时密切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巡视,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照顾;提供减少跌倒坠床、骨折、骨骼畸形等可预见性并发症的发生等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短期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B级45例,C级1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阿德福韦酯10mg联合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3个月后停拉米夫定,单独服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28例,予保肝、利尿治疗。结果:治疗组48周时HBV-DNA阴转率为96.7%,对照组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短期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变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与阿德福韦酯组,每组35例.干扰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肝功能复常率、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阿德福韦酯组的ALT、AST及TBIL值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阿德福韦酯组ALT及TBIL复常率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与干扰素组接近(P>0.05);阿德福韦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扰素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与干扰素相当,但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单用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单用阿德福韦酯组41例,每日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48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组34例,每日服用拉米夫定100 mg,24周后换用阿德福韦酯10 mg,总疗程48周。结果:联合治疗组在12周时有更高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P<0.05)。结论:序贯治疗组具有更高的早期应答率,有助于尽快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与C区基因序列的准种变化特点,以了解HBV准种与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5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鉴定患者体内HBV基因型,选取其中所有B基因型HB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根据1年后病毒应答情况分为病毒学应答组和应答不佳组,采用熔点曲线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准种变化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为B型。给予这37例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后,有27例患者出现病毒学应答,10例患者应答不佳。阿德福韦酯治疗前,病毒学应答组患者HBVP区的熔点曲线波峰数(4.59±0.57)少于应答不佳组(5.60±0.97)(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后,病毒学应答组HBVP区的熔点曲线波峰数(4.44±0.64)与应答不佳组(4.70±1.06)无明显差异(P>0.05)。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后的HBVP区波峰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应答不佳组治疗后的HBVP区波峰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HBVC区波峰数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不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两组患者HBVC区波峰数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HBVP区准种数越多,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越低;(2)阿德福韦酯疗效不佳的患者治疗后HBVP区准种数明显减少,但可出现优势准种,可能与耐药有关;(3)阿德福韦酯对HBVC区准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杨琦  赵靖松  杨凯 《临床医学》2011,31(9):48-4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阿德福韦酯单一治疗,对比分析3、6、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对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3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48周以上,随访3年。比较两组临床抗病毒疗效、抗病毒前及1、2、3年后的血清SCr及eGFR水平。结果观察组乙肝病毒定量(HBV DNA)持续转阴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年内随时间推移SCr和eGFR变化不显著;治疗3年后,两组血清SCr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eGFR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提升抗病毒疗效,且不会加重对血清SCr、eGFR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CHB(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并关注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来我院治疗的134例YMDD变异的CHB患者,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7例)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照组(67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对低血磷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肿瘤相关性低血磷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误诊滑膜皱襞综合征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腰背部酸软、双膝关节疼痛入院,外院曾误诊为滑膜皱襞综合征并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查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影像学检查示骨软化、右侧股骨头囊性变,奥曲肽扫描示右股骨头见一类圆形异常发射性浓聚区,浓聚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考虑纤维软骨间质瘤,遂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患者血磷、碱性磷酸酶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实诊断为TIO。结论对骨关节痛、血磷持续降低、出现骨软化症影像学特征患者,应进一步分析病因并仔细鉴别诊断;考虑TIO时应及早明确肿瘤位置并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血、尿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例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结果】X性连锁低血磷性骨软化症(XLH)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血磷性骨软化症(ADHR)4例,中性磷制剂治疗依从性好,治疗有效。【结论】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肌无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血磷低而血钙正常,血AKP增高,予以新配方中性磷制剂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磷水平,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阿德福韦酯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联合组)各40例,3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以上。比较3组治疗6、9、12个月后HBeAg、HBV-DNA转阴率及治疗12个月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HBV-DNA转阴率、治疗12个月后HBeAg转阴率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比率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HBeAg及HBV DNA转阴率上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41-1642
研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及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肾损害的临床效果。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慢性乙肝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利尿、保肝和抗病毒等治疗,阿德福韦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乙肝及代偿期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肾损害发生率;给药前和给药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差异。阿德福韦酯组慢性乙肝及代偿期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阿德福韦酯组相较于常规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肾损害发生率更高,P<0.05;给药前两组肝纤维化指标相似,P>0.05;给药后阿德福韦酯组相较于常规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及代偿期肝硬化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清学转换率,但阿德福韦酯用药可造成一定肾损害,但均为可逆性,需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82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以及Al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利珍 《临床医学》2008,28(7):44-45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性肝炎的疗效,探讨两者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207例HBV DNA及HbeAg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B组采用阿德福韦酯单独治疗.A组在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连用48周;B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连用48周.结果 与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性肝炎疗效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独治疗,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在整体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慢性乙肝患者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健脾软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健脾软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TBIL、AST、ALB和Child-Pug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LT、TBIL、AST、ALB和Child-Pugh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AST、ALB和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健脾软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