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
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在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现有的校园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运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讨论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1)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个人的生涯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一些思考和规划。一部分学生已经尝试了一些职业以及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仍处于想象的阶段,没有实质性的想法以及行动。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普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以使普高学生真正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未来的成长提供目标,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7)
当前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良莠不齐,并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但职业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因素,如何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型去进行评价非常重要。为此,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企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建立大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模型,以减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同时为大学生寻找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定位不准确,职业兴趣不高、职业能力欠缺,职业心理适应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状态需要准确定位教师职业,进行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培养职业归属感;正确理解职业价值,不断提高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自我激励,避免职业倦怠;更需要从青年教师自身入手,增强心理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8):69-71
随着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开始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对美国会员高校教职员工的一项调查中,62%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机构开设了正式的职业能力发展项目,通用能力、学术职业能力、职业定位能力和STEM特定技能是职业能力发展项目最为关注的四类核心能力。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典型模式,能力发展模式和能力分层培养模式遵循个性化、全程化、多维度、递进式的设计理念,在明确的核心能力框架之下,利用校内外多机构提供的资源保障,形成了多元化的活动体系,并充分利用社区共同体为研究生提供同辈支持。对我国在新工科建设中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本研究以跨学科教育的视角,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调查分析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以及体育专业学生对跨学科教育的认识,总结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因素。旨在推进跨学科教育在体育学科的发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整体较差,跨学科学习意识淡薄,跨学科教育师资匮乏,跨学科教育研究平台缺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2)
本文阐述了职业能力的概念,分析了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若干问题,其中指出了教师的教学困境,最后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4)
本文基于企业用人需求角度,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从政府与企业、高校及大学生三方面提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教学工厂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依托行业和企业,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让学生和企业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具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胜任职业岗位要求,是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其中职业素质和职业规范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学习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良好职业能力的提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学位制度,强调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以建筑类专业学位为例,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模式与职业衔接仍需进一步深化。基于“职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对专业学位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由学科逻辑转换到工作逻辑进行了分析,建构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解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职业认知不清晰、实践考核不规范三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专业+职业”镶嵌式教学模式,以及检验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有利于院校生转向职业人、提升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建筑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现状做了一些分析,就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注重质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4)
本文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校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了影响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应对策,为高校构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34)
本文对现行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了教学资源的发展趋势,探索了基于云空间的高职网络课程资源设计的原则,有利于课程资源建设更符合高职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职业核心能力成为人们从业及职场升迁必备的能力,也是各院校毕业学生就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教育应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学生的大学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筑学在校教学对非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历届建筑学专业优秀校友的调查,旨在为建筑学教育明确何为对建筑学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非专业职业能力。首先,从校友库中筛选150位合肥工业大学优秀在职校友进行问卷调查,在所获反馈数据的基础上,提炼出若干个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影响较大的非专业职业能力的要素。然后在150位优秀校友中筛选出20个核心对象,设计问答题进行针对性访谈,从中提取出最为关键的建筑学非专业职业能力要素——个人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在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者沟通、综合校友意见、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校教育培养非专业职业能力要素的可能途径。最后,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对现有建筑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安排、利用校友资源协助建筑学子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适应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入手,结合《商务职业英语》课程特点及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在职业学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5)
现代学徒制职业养成课程分为职业素质、专业基础、岗位技术技能和职业发展四大课程模块。其中,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工匠精神;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行业通用基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技术技能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课程培养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工作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职业养成课程模块,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0)
对中专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落后、考核模式僵化、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践中通过更新教师教育观念,重视职业能力;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等手段培养具有强烈创新能力计算机人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4)
校企协同培育教育-职业匹配人才是破除发展壁垒、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是高校育人新常态。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教育-职业匹配理应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而其价值主张在于恪守知行合一。通过扫描学生职业能力发现,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塑造科学思维,而变革培养思维亦是教育-职业匹配中的企业诉求。通过探究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资源分布,透析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在于校企深度融合,凝聚教育合力亦是教育-职业匹配中的高校重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5):258-259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素养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不是一个概念。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逐步具备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比职业岗位能力更为重要,实施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教学时往往只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测量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专业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二是进行教学内容仍基于学科体系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改革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测量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