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2例,男12例,女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为65~82岁,平均72岁;从骨折到行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8~71个月,平均41个月.骨折内固定方法是多枚螺钉12例,滑动髋螺钉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2例,股骨近端钢板2例.失败原因是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7例,骨折不愈合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创伤性骨关节炎4例.术前患髋H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l1例,骨水泥型全髋置换4例,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4例,骨水泥型半髋置换3例.标准柄股骨假体1 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 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8分(84~95分),优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关节功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失败后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6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3例。30例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生物型髋臼杯固定。28例采用生物型股骨柄固定,2例患者因骨质疏松严重而行骨水泥型股骨柄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5±22)min。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5.7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假体下沉、松动、脱位等现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2~78分(平均68.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5~96分(平均92.6分)。依据Harris评分(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小于70分为差)进行疗效评价,优良28例,较好2例,优良率86.7%。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后行人24例,良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安全,疗效可靠,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得到明显改善。可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少关节失用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2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12例。4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型假体9例,生物型假体3例。结果术后无假体脱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2例翻修术后平均随访14.5(6~22)个月,末次随访时参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5例,可3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恢复负重及行走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24例,女8例;行关节置换时的年龄为57~81,平均71岁;从骨折到行关节置换的时间为5~70个月,平均40个月。骨折内固定方式包括:滑动髋螺钉15例,髓内钉10例,钢板5例,多枚螺钉2例。失败原因: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全部为生物型髋臼),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骨水泥型股骨柄12例,非骨水泥型股骨柄20例。标准股骨假体2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术后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年,平均5年。28例患者术前H 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8分(84~95分);优6例,良14例,可7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平均外展角为44°(42°~48°),髋臼假体无松动。根据Harris标准评价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固定,1例为A级,9例为C级。根据Engh等标准评价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固定,18例均评价为骨长入。3例髋关节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异位骨化,Brooker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挽救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收治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25例(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髋臼骨折2例),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原凶,评价术后疗效.其中全髋关节置换23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骨水泥型假体15例,非骨水泥型假体10例.结果 25例获得平均1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分恢复到术后88.2分.髋部骨折复位不良、内周定技术错误、骨质疏松以及股骨头血供障碍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于内固定失效的髋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个有效的挽救手段.术前分析失效原因,充分准备,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结合小切口治疗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第180医院骨科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结合小切口治疗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8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Gruen股骨分区法将股骨近端分为7个区,根据X线片进行记录及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随访13~38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切口延迟愈合、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及大腿疼痛。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为3~12分,平均(8±3)分;差:8例。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85~99分,平均(91±5)分;优7例,良1例。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8,P0.01)。随访期间Gruen 1~7区均未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论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结合小切口治疗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能达到创伤小、早期行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的目的,并避免对膝关节假体、骨水泥及骨水泥帽造成干扰,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型骨折患者,进行假体翻修、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广州医科大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B型骨折患者16例,其中11例为全髋,5例为半髋;男4例,女12例;年龄平均69岁(59~81岁);Vancouver分类B1型3例,B2型5例,B3型8例。B1型骨折采用内固定、或加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B2型骨折选择加长股骨柄翻修、捆扎带环扎;B3型骨折选择加长股骨柄翻修、加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和捆扎带环扎固定。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0个月(5~9年)。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X线片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患者能自由行走,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平均90分(76~93分)。结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长股骨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JohanssonⅠ型和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股骨假体周围的JohanssonⅠ型和Ⅱ型骨折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处理,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12~18个月),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对患髋做评估。另选同时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最后一次随访时,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的平均Harris评分为88分(69~97分),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为77分(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1个月(2~6.2个月),无感染或者假体松动现象,无深静脉栓塞现象。结论对于JohanssonⅠ型和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初次混合式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柄的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水泥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骨水泥柄髋关节置换患者148例167髋,男95例106髋,女53例61髋;年龄28~87岁,平均62.8岁;体重45.2~87.4 kg,平均57.2 kg;身高146~184cm,平均161.5cm;平均体重指数21.4.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为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股骨柄假体位置、骨水泥壳、假体周围骨重塑和骨溶解发生情况.以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假体翻修为终点,对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结果 106例114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9.5年,平均8.1年.术前Harris评分8~54分,平均42分;末次随访时76~100分,平均94分.无一例发生无菌性松动及假体翻修.6髋假体柄平均下沉1.83mm.16髋(14%)股骨侧出现<1mm的影像学透亮线,9髋(8%)Gruen Ⅰ区和Ⅶ区出现局灶性骨溶解所致斑点样影像学透亮区.106髋(93%)股骨侧有不同程度的皮质变薄或皮质松质骨化,均位于Ⅶ区.假体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0.95-1.00).结论 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固定股骨柄,可取得较好中期临床效果,但仍存在骨溶解、股骨近端皮质骨吸收重塑等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笔者自2008-07—2014-06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其中股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43例,骨水泥固定型18例;粗隆部骨折采用钢丝捆绑固定39例,单纯克氏针固定17例;同期治疗内科合并症,治疗骨质疏松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61例获平均35.9(26~56)个月随访;术后1周,患者能下床患肢不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患髋均达到伤前水平。末次随访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16例,可8例,优良率77.0%。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应用Profemur!Z柄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病例6例手术治疗后效果。方法纳入宁波市第六医院关节外科2009至2017年期间因终末期髋关节病或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外伤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共6例(7髋)。其中5髋为长螺旋、长斜形或粉碎性骨折,2髋为短斜形骨折;Vancouver B1型2髋,B2型5髋,术中股骨侧假体根据不同骨折情况选用不同翻修方式,分别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翻修术加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X线显示骨折均愈合,患髋功能恢复好,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5.5±4.5)分。结论 Profemur~Z柄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可根据骨折分型给予内固定或翻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显示功能恢复好,骨折与假体形态设计的相关性需要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问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27例,1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9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按照Harris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80±15.6)min,手术出血量(660±55.8)ml,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4~17.9个月,平均6.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优1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19%.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2—2010-12采用Top压配杯髋臼假体和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对132例(178髋)髋关节疾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67例(93髋)获得完整随访。结果 67例获随访6~54个月,平均37.6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6~98分,平均92.3分。X线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表现出假体的骨长入性稳定。4例出现大腿痛。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中使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防治假体周围股骨劈裂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8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7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357例,骨关节炎患者53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421例(金属臼杯全部采用生物型固定,股骨柄假体生物型固定395例,骨水泥型固定26例),股骨头置换术160例(生物型固定83例,骨水泥型固定77例)。术中发生股骨劈裂11例,发生率1.9%。结果 581例患者493例获得1~5年随访,88例患者失访。Harris髋关节疗效系统评价优良率90.1%。发生股骨劈裂的11例(12髋)患者全部获得了1~5年随访,股骨劈裂骨折3~6个月全部愈合,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90.9%。结论术中发生股骨劈裂情况几乎都发生在身材相对矮小、股骨髓腔相对狭小的患者,而假体柄远端劈裂者(MayoⅡ型)多几乎都发生在漏斗型髓腔(髓腔开口指数4.7)的患者和采用生物型固定锥形柄的患者。发生股骨劈裂与手术操作有关:扩髓时大转子部位去除骨质不够,髓腔狭小者直扩髓器扩髓不够,股骨柄假体型号大小及类型选择不合适,安装股骨柄假体时过紧未重新扩髓而暴力击入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LCU股骨柄假体行THA术85例(90髋),男26例(28髋),女59例(62髋);年龄19~83岁,平均55岁;平均体重指数(23.33±3.13)kg/m2。单髋80例,双髋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4例(38髋),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坏死17例(17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8例(19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髋),髋关节结核1例(1髋)。股骨侧假体均采用LCU股骨柄假体。髋臼采用陶瓷-陶瓷界面者78髋,陶瓷-聚乙烯12髋。对术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82例(87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12~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失访。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3.73±3.21)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至(92.84±4.4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9,P0.01)。末次随访时大腿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无重度疼痛。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所有获访者均获骨长入固定,其中股骨侧假体诊断为骨性固定者85髋,诊断为纤维性稳定者1髋。假体下沉小于2 mm者1髋,其余均无假体下沉。结论 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THA的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使用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例,根据Vancouver分型,B2型12例,B3型20例,C型3例,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股骨柄下沉情况。结果3例行单纯长柄假体翻修,10例行长柄假体翻修+钢丝环扎固定,22例行长柄假体翻修+同种异体颗粒骨压配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治疗,平均随访4.5年,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3周,Harris评分平均86.5分,2例股骨柄分别下沉3mm和4mm,均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32例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3例获得稳定的纤维固定,未发现骨溶解、感染以及再发骨折。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选择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根据骨缺损严重程度合理选择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评价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老年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分别记录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随访拍摄髋部正、侧位X线片。结果:经10~16个月(平均14.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下肢行走功能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状态,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5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84.5分,优良率70%。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36髋,随访28例31髋,随访时间平均9.5年(3.5~18年)。脱位分类:低位脱位或半脱位15髋,中位脱位11髋,高位脱位5髋。固定方法:髋臼侧,10髋为骨水泥固定,21髋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侧,12髋为骨水泥固定,19髋为非骨水泥固定。结果1例术中发生小转子劈裂,1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炎,3例两侧肢体不等长2cm以上,1例发生股动脉栓塞。4髋发生假体松动,1髋为大转子不愈合而松动,1髋为单纯假体柄松动,2髋为假体柄和髋臼假体均发生松动;其余27髋Harris评分为85分(术前48分)。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对比较复杂,并发症较多,手术中特别需要考虑两侧肢体的长度、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下床不负重行走,无髋关节脱位倾向。术后4周所有患者步态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36±9.67)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股骨假体远端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可避免出现骨水泥植入综合征,降低手术风险。非骨水泥型假体置入后依靠骨组织长入使骨与假体表面形成紧密的生物固定,进而实现良好的骨传导,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早期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