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观察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ODI、JOA评分。结果 6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4.84±18.74)min,平均住院时间(8.52±1.52)d;随访3~6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20±1.14)分、(2.01±0.86)分和(1.13±0.64)分;JOA评分分别为(10.13±2.56)分、(22.57±1.69)分和(23.72±1.27)分;ODI评分分别为(40.46±5.55)分、(11.97±2.52)分和(9.13±1.48)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6例,良5例,可1例。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98.39%。术后髓核残留1例,发生率为1.61%,术后复发3例,发生率为4.84%,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10例,发生率为16.13%,术后脑脊液漏患者2例,发生率为3.23%。5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通过椎间孔镜下手术操作后,术后VAS、ODI、JO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术中出血量较的传统手术有明显下降,微创手术缩短下地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功能恢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科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改良TESSY技术的方法治疗,年龄43~68岁,平均51岁,其中L_(4/5)节段11例,L_5/S_1节段8例,L_(3/4)节段5例,L_(4/5)、L_5/S_1双节段3例。术前、术后随访腰椎疼痛及功能评定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来评估。临床疗效按Mac Nab标准评估。对照组为采用常规TESSYS技术的患者32例。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8月。VAS评分:本组术前(7.21±2.35),术后(2.43±1.82);对照组术前(7.15±2.47),术后(3.52±2.13)。JOA评分:本组术前(12.82±2.45),术后(25.81±2.14);对照组术前(12.77±2.69),术后(20.98±4.72)。两组间术前比较0.05,术后比较0.05。临床疗效按Mac Nab标准:本组优良率88.89%;对照组84.37%,两组间优良率比较0.05。结论改良TESSY技术椎间孔镜下视野更宽阔,减压更彻底,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技术(SET)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6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和传统推拿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SET对患者的腰椎稳定性核心肌群、肌肉放松收缩和骨盆进行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法肌力测定(MMT)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4.73±0.45 vs 3.73±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0,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VAS评分和MMT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试验组疗效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04,-11.147,10.385,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率、治愈显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90.51%±7.11%vs59.26%±10.24%,93.30%vs 6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98,P 0.01)。结论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时,采用SET辅助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且经济、方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分析脊柱全内镜微创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侧方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问盘突出症患者23例,行侧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半年的VAS评分分别为(3.7±0.7)、(3.1±0.5)、(2.2±0.8)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8±1.2)分,(0.01)。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半年的ODI指数分别为(34.2±8.2)%、(20.8±4.2)%及(15.8±6.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56.3±12.1)%,(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仅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保守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PTED技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并且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柱微创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2010年3月,我科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2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2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6.4岁.结果 1例因术中操作困难改为开放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参照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27例,良13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5.2%.结论 MED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资料,其中4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67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手术组的术后短期及中长期VAS的评分都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同期的传统手术组.微创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5.1%,传统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7.6%和63.3%,2组间疗效的优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所观察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50例中,治愈31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0.05),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到荆门市中医医院骨伤一科就诊需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开放手术治疗,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末次随访评估计算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均未行再次手术。末次随访时运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究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将这1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6例患者,对照组74例。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的推拿手法上联用针灸治疗,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常规推拿手法,并且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相应标准去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验证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上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37%,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使用推拿手法的基础上联用针灸治疗效果非常的显著,两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时候,可以使用推拿配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治疗时间大幅度的缩短。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 ,明显低于术前 (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 20 例,良 3 例,可 1 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26例腰椎间盘突出经APLD治疗后,观察术后疗效和分析术后恢复时间、椎间盘突出类型、切吸量以及术后处理等相关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 经平均2.8年随访,治疗有效率为93.8% (212/226),其中术后2-4周治疗有效率达到77.83% (165/212);切吸量>2g的治疗有效率为98.5%(205/208);中央性局限性突出的有效率为99.1%(118/119).结论 APLD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简单有效的方法.术后2~4周为恢复最佳时期:后正中突出并良好的后纵韧带为最佳适应证;术后适时、适度牵引治疗有助于APLD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盘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我院骨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术前术后2周VAS评分及术后1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IL-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近(P>0.05),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其血清LDH、CK、IL-6、CRP、ESR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应用MIS-TLIF治疗的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1.4岁(33~71岁)。其中L4/513例,L5/S112例,初次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4例,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1例,复发时间为24.4月(7~72月),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一般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行腰椎X线片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25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术中出血平均为(310±50)m 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85±15)m L。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8±2.4)分和(0.9±0.2)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6±1.2)分和(1.1±0.3),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2.25及=26.3,0.05)。术前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44.2±4.7)分和(12.3±1.4)分,差异有显著性(=32.58,0.05)。末次随访椎间融合均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发生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撕裂1例,对侧一过性下肢疼痛1例。结论对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短期随访疗效肯定,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及长时间随访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固定通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8~77(46.49±6.60)岁;病变节段L2/3 3例, L4/5 24例,L5/S1 16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固定通道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末次随访时应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 4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14.49±1.98)个月,无脑脊液漏、感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按照改良MacNab评定标准,本组疗效优16例、良23例、可4例,优良率为90.7%(39/43)。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固定通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臭氧(ozone)自1840年由德国人schordein发现并命名,160多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医疗领域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臭氧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椎间盘内、外注射臭氧是治疗LD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诊断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3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 d、6个月、12个月腰部及下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腰椎功能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 33个月。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为(5. 3±2. 5)分,术后3 d为(3. 0±1. 3)分,术后6个月为(2. 1±0. 5)分,术后12个月为(2. 0±0. 7)分;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前为(7. 2±2. 7)分,术后3 d为(3. 2±1. 3)分,术后6个月为(2. 1±1. 3)分,术后12个月为(1. 9±0. 8)分,手术前后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26例患者优,14例患者良好,3例患者可,在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93. 02%。结论 PTED对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盆牵引法配合中医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全年收治的9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中医药热敷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骨盆牵引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5%高于对照组61.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腰疼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说明采用牵引按摩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比较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UBE)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因LDH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脊柱外科行PELD或UBE手术治疗者143例,并分为两组,其中PELD组患者80例,UBE组患者63例。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平均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前,术后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等围手术期资料,同时收集患者术后院外近1年随访周期内有无切口红肿渗液或感染、硬膜外血肿、髓核组织影像学残留、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及LDH复发情况,并统计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改良的MacN...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因腰椎椎间盘退变、破裂、向后突出压迫脊髓或(和)腰脊神经根而出现的综合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