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9月本科治疗的6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34例。年龄61~75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型:2部分骨折13例,3部分骨折29例,4部分骨折20例。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术中注意恢复肱骨近端内侧柱的有效支撑重建,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摄X线片,通过测量骨折愈合后肱骨头的内翻角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综合判断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79%,平均分82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2.8±2.2)分,术后肱骨头内翻角度平均为(4.5°±3.1°),且肱骨头内翻角度≥10°的患者4例(6.4%)。术后共8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12.9%),分别为脂肪液化、螺钉松动、肩关节僵硬、螺钉穿入盂肱关节间隙和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各1例(各占1.6%),肩峰撞击2例(3.2%),1例患者同时合并肩峰撞击与螺钉穿入肱盂关节间隙(1.6%)。所有病例均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排异反应、内置物断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张力侧固定作用,结合内侧柱有效支撑重建可以较好地恢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后的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肱骨头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创伤,占全身骨折的4%~5%,多见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2009-01_2011-06,我科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固定组(行常规内固定)和支撑组(在常规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每组55例。比较术后两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疼痛VAS评分、肱骨头内翻角度、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与固定组相比,支撑组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更短(P 0. 01),Constant评分及其优良率更高(P 0. 01),VAS评分更低(P 0. 01),肱骨头内翻角度更小(P 0. 01),肩关节活动度更大(P 0. 01)。结论与常规内固定治疗相比,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迅速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且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肱骨内侧柱重建对老年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锁定钢板或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85例,其中男33例,女52例,年龄60~78岁,平均(65.3±5.4)岁。Neer骨折分型:二部分骨折37例,三部分骨折42例,四部分骨折6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3组:传统钢板组(23例),锁定钢板肱骨近端内侧柱未获重建组(锁定钢板未重建组,34例)和内侧柱支撑获重建组(锁定钢板重建组,28例)。随访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变化、肱骨头内翻角度、术后肱骨头高度比丢失值、二次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4~42个月,平均(16.3±3.6)个月。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间Constant评分变化、肱骨头内翻角度和肱骨头高度比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锁定钢板重建组Constant评分升高(33.5±4.2)最高、肱骨头内翻角度(1.1°±3.8°)及肱骨头高度比丢失值(0.02±0.01)最少,锁定钢板未重建组次之,传统钢板组最差;锁定钢板重建组二次手术率(3.5%)较未重建组(10.4%)和传统钢板组(30.4%)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4,P=0.021);锁定钢板重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未重建组为29.4%,传统钢板组为34.7%。结论锁定钢板结合重建内侧柱支撑固定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后肱骨头复位丢失和肱骨头内翻角度,从而提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质量,使老年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内固定(MI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Ⅲ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2—03采用MIPO和ORIF治疗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ORIF组9例发生并发症。MIPO组6例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Neer评分:ORIF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MIPO组优10例,良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Ⅲ型)的治疗,ORIF与MIPO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移位的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方法之一,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局部骨质疏松外,缺乏内侧柱支撑是影响内固定力学稳定性及引起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同样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缺乏支撑的患者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骨折复位丢失比例以及螺钉穿出和松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内侧有支撑的患者。因此,国内外学者针对如何重建其内侧柱支撑以及增强内固定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内侧骨皮质支撑、内侧支撑螺钉运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局部骨水泥填充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方法。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在维持并增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稳定性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该文就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重建内侧柱支撑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2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6周.疗效按Neer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 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牢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IPPO技术结合LPHP内固定治疗44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患者获随访7~17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1.2)周。按照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优21例,良16例,可7例,优良率84.1%。结论利用MIPPO技术配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固定稳定、能早期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内侧柱是肱骨头内下方的一段连续骨皮质区域,该区域自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和科研的重视.研究发现它有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维持肱骨头高度,防止内翻,以及降低螺钉穿出的风险等作用,生物力学研究也表明,内侧柱在增加锁定钢板的刚度、抗扭转力、抗剪切力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它的概念、具体区域尚未有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撑螺钉、锁定钢板联合腓骨支撑及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钢板重建内侧柱3种内固定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1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肱骨近端CT扫描,按照肱骨解剖颈下5 mm截骨,建立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模型,按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PC组、PF组、PP组.PCO组单纯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微创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男9例,女18例;年龄70.5(51.4~89.5)岁,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2例;3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男11例,女19例,年龄69.5(52.3~86.8)岁,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3例。从手术相关指标、患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3个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7.8个月。术后出现感染、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各1例,内固定失效3例。经皮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切口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智  翁伟峰  潘福根 《骨科》2013,4(1):16-18
目的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或四部分)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41例,其中37例、平均年龄63岁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并保护好腋神经及头静脉,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7个月(5.0~32.0个月),3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8.1%,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0~96.0分)。结论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2%~4%,其中15%为不稳定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老年患者,和骨质疏松有关;在青少年中,由于活动能力增加,骺板相对薄弱,发生率有所增加,多为Salter—HarrisⅡ型骺损伤。对于存在移位或移位倾向的肱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应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对33例得到随访的肱骨近端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治疗的结果分析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对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随访 4 9例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新鲜闭合骨折患者 ,平均随访时间 16 9个月。患者平均年龄 4 0 4岁。 2部分外科颈骨折 39例 ,2部分大结节骨折 6例 ,外展嵌插 4部分骨折 4例。最终随访时进行ASES评分、Constant 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ShoulderTest)问卷评估。结果  4 9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为 91 4 ,VAS疼痛评分平均为 1 7,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屈上举 14 6 7°,外旋 39 6°,内旋T8~T9水平 ;Constant Murley评分平均为 88 2 ;UCLA评分平均为 31 2 ;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 10 1个。 4 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 8 8周。患者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 95 9% (4 7/ 4 9) ,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 91 8% (4 5 / 4 9)。最终随访时均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的征象。结论 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大多数 2部分外科颈骨折、外展嵌插型的 2部分大结节骨折以及外展嵌插 4部分骨折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合及时、充分的术后康复 ,经皮穿针固定是治疗特定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进 《浙江创伤外科》2002,7(5):341-342
肱骨近端骨折系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中85%左右可保守治疗,但约15%的移位骨折保守疗法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而需手术治疗犤1犦。自1994至2000年,笔者对30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L”或“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40~71岁,平均51.3岁。全部病例术前常规行肩关节正位及腋位X线片检查,按Neer's骨近端移位性骨折的概念和分类法犤2犦分为: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骨4例,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1月,采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Philos钢板治疗33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3~89岁,平均56.6岁。左侧15例,右侧18例。致伤原因:摔伤20例,交通事故伤13例。术前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平均3.67 d。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出现伤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术后出现疼痛。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7个月,平均3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5个月。术后发生肱骨头坏死2例,均为Neer四部分骨折,无明显症状;内固定失效3例(螺钉断裂2例、钢板断裂1例;Neer三部分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经保守治疗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42~90分,平均70.5分;优3例,良21例,中6例,差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指征并早期功能锻炼,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笔者科室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组(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感染、血管损伤、腋神经损伤)、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form,ASES)、术口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愈合时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手术切口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且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术后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30例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发生复位丢失,1例发生肩峰撞击。术后12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0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28/30。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85°~175°,后伸20°~45°,外展85°~120°,外旋40°~60°,内旋45°~70°。结论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锁定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31~76岁,平均60.7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7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7~20个月,平均11.3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8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88.6%.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方法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优点,适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们应用锁定钢板(LCP)微创术式内固定治疗16例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62~78岁。右侧12例,左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