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程度与EMT分期及部位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90.7%。rAFS分期Ⅱ期患者Ⅰ度疼痛占71.4%,Ⅲ期和Ⅳ期患者Ⅱ度以上疼痛占95.5%。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和(或)盆腔腹膜EMT患者Ⅰ、Ⅱ度疼痛占88.4%,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以及深部浸润的EMT患者Ⅱ、Ⅲ度疼痛占93.0%。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和深部浸润是引起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腹腔镜能明确诊断及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指浸润深度≥5 mm的EMs病灶,可累及盆腔不同部位,主要位于后盆腔,如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和结直肠等。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且形式多样,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深部性交痛及泌尿消化系统相关的疼痛等。目前DIE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困难、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较难避免等均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者据此提出的保留神经功能的病灶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方法正在被探究中。综述DIE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一组浸润深度≥5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多分布于后盆腔,常累及输尿管、膀胱等重要器官。DIE具备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排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DIE的解剖分布及病变的范围与临床疼痛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的病因是盆腔静脉的慢性淤血,大多数PCS患者均有卵巢静脉曲张的表现,故又称卵巢静脉综合征。PCS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特征性症状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阴道分泌物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1]),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相似文献   

5.
<正>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突出的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和肛门坠痛等[1]。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是造成内异症疼痛的主要病理类型。内异症疼痛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甚至导致抑郁状态。由于其不易治愈及易于复发的特点,内异症疼痛的治疗越  相似文献   

6.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任何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发生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主要分布在子宫直肠陷凹(CDS),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大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疼痛等)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DIE的诊断主要依靠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DIE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妇科内窥镜技术的进展以及妇科临床医师对DIE的深入研究,腹腔镜下手术DIE病灶切除目前在国内逐渐开展,为此,本文探讨近年来DIE的诊治概况。  相似文献   

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及不孕,其发病率约为10%~15%,在患有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中可高达3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1 EMT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目前EMT降低女性生育能力的机制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公认的观点认为EMT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源自于此疾病本身的特征和不当的治疗,可能与盆腔解剖结构异常、输卵管异常、免疫细胞因子异常、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女性性活动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2022年2月至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应用阴道健康指数评分评价其阴道萎缩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631份,最终回收问卷543份,回收率为86.1%,经筛选后共443例问卷纳入分析。研究对象中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女性性活动不活跃发生率为46.3%,主要原因包括无性欲望(83.4%)以及因阴道干涩或性交痛而拒绝性交(38.5%)。绝经年限、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阴道p H值>5、居住地为城市是女性性活动不活跃的危险因素。在性活动活跃的女性中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66.4%。绝经、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高血压、月收入<人民币5000元为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女性性活动不活跃及性功能障碍患病率比较高,其性活动不活跃主要与性欲下降及性交痛有关。此外,绝经、更年期综合征、阴道pH值、高血压、月收入、居住地等因素也会影响女性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障碍和排尿排便异常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其主要病因是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而引起的盆腔器官位置或功能异常。女性盆底器官主要有尿道、膀胱、子宫、阴道和直肠。这些器官自身缺乏固有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孕等。EMT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30%~50%,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EMT[1]。EMT对生育的影响主要包括:盆腔解剖结构异常、腹腔内微环境改变和卵巢功能异常。所以,对于EMT合并不孕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尽量去除这些引起不孕的  相似文献   

11.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5mm,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后药物治疗可以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且影响广大育龄期女性的妇科良性疾病,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难题.EMs有3种公认的病理类型,分别是腹膜型、卵巢型及深部浸润型.然而不论哪种病理类型,疼痛都是EMs患者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包括经期腹痛、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不适,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并增加经济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宫骶韧带病灶及阴道直肠隔病灶中神经纤维束状浸润(NFBI)情况及其与患者疼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6-01—2015-01-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64例DIE患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宫骶韧带病灶和阴道直肠隔病灶中神经纤维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GAP-43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根据是否存在神经纤维束状浸润分为两组:NFBI阳性组和NFB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痛经、肛门坠胀痛、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程度,并探讨二者之间新生神经纤维密度的差异。结果宫骶韧带DIE病灶中NFBI阳性组痛经、肛门坠胀痛和慢性盆腔痛评分均比NFBI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交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阴道直肠隔DIE病灶中NFBI阳性组痛经、肛门坠胀痛、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评分均比NFBI阴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骶韧带DIE病灶和阴道直肠隔DIE病灶中NFBI阳性患者的新生神经纤维(GAP-43染色阳性的神经)密度均比NFBI阴性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神经纤维束状浸润与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关,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刺激新生神经纤维生长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年内经腹腔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阴道隔EMT 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肠阴道隔EMT患者中9例有痛经,6例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直径10~70 mm,实性、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有明显触痛.术前经阴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高度疑诊7例,误诊2例.11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确诊而行EMT病灶切除术,7例术前、9例术后辅以激素治疗.平均随访44.7个月,11例症状均缓解;1例卵巢EMT复发;1例原发不孕术后妊娠.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直肠浆肌层损伤3例,术后2例发热,1例直肠阴道瘘,1例大便不成形.结论:直肠阴道隔EMT以各种盆腔痛及肠道症状为主;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有明显的触痛.术前结合病史、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可能诊断.腹腔镜手术有助于直肠阴道隔EMT的确诊,并能够较完整切除病灶;于术前后辅以激素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对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01—2016-08-01因子宫肌瘤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术的绝经前患者50例(手术组),其中开腹组23例,腹腔镜组27例;选取同期绝经前健康女性112例(健康组),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量表对参与者的性生活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健康组与手术组FSFI总分分别为(24.58±4.35)分与(18.35±9.6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FI主要测量性欲望、主观性唤起、性活动时阴道润滑性、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6个方面。比较健康组和手术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在性欲望、主观性唤起、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活动时阴道润滑性、性交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FSFI总分分别为(17.11±10.30)分和(19.41±9.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可明显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性生活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患者给予放置LNG-IUS治疗。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放置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口述评分法(VRS),以评估痛经和深部性交痛改善情况,并观察月经、子宫大小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放置LNG-IUS后3个月,55例(98.2%)患者痛经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月经量显著减少。与放置前比较,放置后3、6、9、12个月VAS和VRS评分明显下降(P〈0.01);月经周期和子宫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30.4%)深部性交痛患者症状明显缓解;36例(64.3%)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LNG-IUS能有效控制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疼痛,减少月经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浸润深度≥5 mm,常与其他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常见于骶子宫韧带﹑子宫直肠陷窝﹑阴道穹窿﹑直肠阴道隔等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不孕。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及CT,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及不孕。EMT发病率为10%~15%,在患有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中可达30%以上,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EMT患者中约50%伴发不孕。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可能与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微环境改变、免疫系  相似文献   

19.
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药物治疗已经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明显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他莫昔芬是绝经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第一线抗雌激素药物,目前研究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所致的妇科并发症主要涉及4个方面:对阴道黏膜的影响(阴道分泌物增加或阴道干涩、性交痛);对子宫肌层的影响(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对卵巢的影响(卵巢囊肿)。不同的妇科并发症采取不同的对症处理,具体方法包括采用阴道润滑剂,手术剥除子宫肌瘤或囊肿,宫腔镜下定点活检,使用人工合成孕激素,全子宫切除术等处理,对于子宫内膜病变,最新的宫内缓释系统治疗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病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疼痛症状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特点的关系。方法详细记录130例内异症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及排便痛的发生情况。以腹腔镜检查为诊断标准。评价疼痛症状包括痛经、CPP、性交痛及排便痛与盆腔内不同部位内异症病灶的关系。结果130例内异症患者中,痛经100例(76.9%),无痛经30例(23.1%)。轻、中度和重度痛经者分别为27例(20.8%)、41例(31.5%)、32例(24.6%),性交痛46例(35.4%),CPP45例(34.6%),排便痛67例(51.5%)。痛经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发生率分别为45.0%、16.0%,无痛经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发生率为13.3%、0,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痛经者与无痛经者比较,子宫直肠窝封闭的比例增加(分别为41.0%、10.0%,P=0.00),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比例增加(分别为51.0%、16.7%,P=0.00)。痛经程度与宫骶韧带结节的数目(P=0.005,r=0.302)、宫骶韧带结节浸润深度(P=0.017,r=0.227)呈线性相关。痛经伴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中,发生中、重度盆腔粘连的比例增加(分别为29.1%、8.3%,P=0.029)。与无CPP的患者比较,CPP患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分别为51.1%、30.6%,P=0.018)以及DIE(分别为57.8%、35.3%,P=0.011)比例明显升高。与无排便痛的患者比较,排便痛患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分别为46.3%、28.6%,P=0.028)、阴道直肠隔结节(分别为19.4%、4.8%,P=0.01)、子宫直肠窝封闭(分别为44.8%、22.2%,P=0.005)以及DIE(分别为53.7%、31.7%,P=0.01)的比例升高。阴道直肠隔结节是性交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结论痛经、CPP、性交痛以及排便痛与盆腔内异症病灶的部位和浸润深度有关,位于盆腔后部的深部浸润病灶以及子宫直肠窝封闭与疼痛症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