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股骨头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32例(36髋)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男21例(23髋),女11例(13髋),年龄20~53岁,平均(35.61±5.24)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3例(17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例(13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8例(8髋);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b期16髋,Ⅱc期12髋,Ⅲa期8髋。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显露股骨头,经股骨头凹处开窗进行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术中根据股骨头钻孔渗出情况分血性渗出组和淡黄色脂样渗出组。术后避免早期负重,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42个月,平均(35.63±5.2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伤口感染、大转子截骨端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股骨头植骨均重建,重建时间为1~1.5年。不同ARCO分期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渗出组与脂样渗出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坏死面积存在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血性渗出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脂样渗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大面积股骨头坏死或病灶位于后内侧者病灶清除更彻底,切除周围增生血管翳,同时可进行头颈成形,并且股骨头钻孔不同渗出情况与术后疗效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孙景东  卢云  陈文  刘小涛  王平年  龚泰芳 《骨科》2014,5(4):206-209
目的 探讨微创下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64髋)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微创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的手术方式治疗.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24.0~60.0个月,平均(32.0±3.5)个月,失访2例(2髋).术后2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1.2±5.6)分,优良率达77.42%,与术前的(62.2±4.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8诊治的52例(53髋)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行股骨大粗隆截骨,彻底清除股骨头内坏死骨肌硬化带,将松质骨打压植骨,将游离髂骨块修整后打压植入股骨后外侧柱或前外侧柱进行支撑。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38)个月。2例(2髋)术后1年因髋关节严重塌陷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3.2±5.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总体稳定情况:好转29髋,稳定14髋,加重8髋。结论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术中在不破坏股骨头血供的基础上直视下对坏死骨、硬化骨清除,可利用股骨大粗隆处松质骨及髂骨瓣重建股骨头外侧及前外侧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稳定,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采用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或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治疗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27髋)ANFH患者纳入研究。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后,12例(14髋)行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A组),12例(13髋)行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ANFH侧别、类型、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每侧髋关节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影像学检查观察股骨头有无塌陷、截骨块愈合情况,股骨头周围血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每侧髋关节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2,P=0.797;t=–0.918,P=0.411)。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19.7个月;B组为14~24个月,平均17.8个月。两组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获优3髋、良7髋、差4髋,优良率71.4%;B组获优5髋、良7髋、差1髋,优良率92.3%。术后1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与术前相比两组股骨头周围血供均未被破坏。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两组大粗隆截骨块均愈合,B组股骨颈截骨均愈合;术后12个月仅A组2例(2髋)出现新的塌陷。患者关节间隙较术前均无狭窄,无软骨下骨硬化及骨囊肿形成。结论对于ARCOⅢ期ANFH患者,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后行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在延缓塌陷、提高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3采用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25例(36髋)股骨头坏死,术后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25例(36髋)均获得随访4~73个月,平均2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0.45±15.3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7.01)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由术前8.3%提高至末次随访86.1%。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症状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及自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髓芯减压及自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4例28髋,术后所有患者均口服活络骨康丸,服药时间为24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见患者髋关节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未发生关节塌陷及二次手术者;术前及术后2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及自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分析失败病例。方法对17例(23髋)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重建钽棒内固定治疗,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本组均获9~39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4髋)在术后随访期内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塌陷,其中2例(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78.3%。结论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联合重建钽棒内固定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与髓芯减压支撑植骨术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 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69髋)ARCO Ⅲ期非创伤性ANF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28髋)行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支撑术治疗(A组),36例(41髋)行髓芯减压、坏死病灶清除,并打压植骨、同种异体腓骨支撑术治疗(B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侧别、ANFH类型及分期、病程以及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线片复查观察股骨头形态改变情况,评价患者保髋临床是否成功。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5.8个月;B组为12~54个月,平均26.4个月。A组5髋保髋临床失败,股骨头生存率为82.1%,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B组19髋保髋临床失败,股骨头生存率为53.7%,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P=0.042),A组优于B组。末次随访时A、B组保髋成功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2,P=0.456)。A组大转子截骨处均愈合良好,1例髋关节周围出现异位骨化。结论对于股骨头轻度塌陷的ARCO ⅢA期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确切;对于股骨头塌陷较严重的ARCO ⅢB期患者,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后股骨头生存率优于髓芯减压支撑植骨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活血生骨汤联合病灶清除减压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病灶清除减压植骨术治疗的34例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辨证均为气滞血瘀型),术后服用活血生骨汤。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以股骨头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5.7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7.3±5.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平均(92.7±5.6)分;以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终点事件,末次随访股骨头生存率为90.48%。结论:活血生骨汤联合病灶清除减压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可提高带塌陷生存患者生活质量,推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间;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体会。方法自2012-01—2014-01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股骨头骨折10例。去除髋臼内细碎骨片,将较大的骨块复位,用2枚4.5 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骨块,钉尾埋于软骨下,如骨块偏小,可用2枚3 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防止骨块旋转。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6~23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均无明显疼痛,股骨大粗隆截骨块愈合时间平均3.3个月,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2例出现Ⅰ~Ⅱ级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股骨头血供,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年内收治的2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53.5岁。平均随访26个月,手术前后评估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进行X线检查评价假体位置情况及主观满意度调查。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50.7分改善为术后91.2分,优良率为95.7%,总体满意率为95.7%。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联合手术治疗的12例(15髋)股骨头坏死,记录患者术中髋脱位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iHOT-12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股骨大粗隆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9~3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3.75±7.6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30.75±10.76)分;iHOT评分为(35.75±23.76)分,显著低于术前的(72.03±16.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既可充分显露髋臼、股骨头、头颈交界区等髋关节结构,又可保护股骨头血运,在手术处理股骨头坏死病灶方面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1-03诊治的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期采用生物型加长股骨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随访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进行评定;临床疗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32.0个月。术后切口按时换药,均一期愈合并拆线,围手术期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无辅助行走。本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89±4.64)分,较术前(53.11±3.45)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一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记录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和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术后复查X线评估假体位置。结果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8~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假体感染、脱位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除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X线片60例生物型假体均为骨长入稳定,末次随访时发现1例Brooker分级I级异位骨化病例,未予以处理。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小,出血量少,临床恢复快及临床效果好等优势,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髓芯减压及钽棒植入治疗术,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68.32±5.13)分增加到(90.12±6.69)分,优良率为93.33%。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全部患者股骨头坏死区无1例进展及塌陷。结论髓心减压联合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8年4月,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23例(23侧),"凸轮"型6例,"钳夹"型2例,混合型15例。患者取健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在大转子下方1.5 cm处截骨,"Z"形切开关节囊,剪断圆韧带,脱出股骨头。去除部分骨性髋臼缘和股骨头颈部多余的骨质,修整盂唇用2.8 mm的带线锚钉缝合固定,大转子骨折块并用2枚7.3 mm的空心钉固定。[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92±4.63)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WOMAC、SF-36和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大转子截骨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现象。[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方法 9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行THA治疗,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AA组(46例,采用DAA)和PLA组(46例,采用PLA)。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切口长度、术中髋臼杯前倾角、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时间PLA组短于DAA组,但术中出血量PLA组多于DAA组,两组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两种入路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当,但PLA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而DAA术中出血量更少。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PAO)治疗青少年及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AO治疗20例DDH患者(20髋)。其中3例联合股骨近端截骨及髋关节外科脱位,5例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及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个月。术后外侧CE角、髋臼顶倾斜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76.75±13.09)分改善为(88.55±9.41)分,其中Harris疼痛评分由术前(30.50±7.59)分改善为(41.50±5.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PAO治疗DDH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可矫正股骨头覆盖,有望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3髋)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THA治疗。结果随访18~6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35.6分恢复到术后90.2分。疼痛均得到缓解,关节屈伸、行走、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未见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神经、血管、肌肉损伤。结论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端的畸形,合理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选择合适假体,THA则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联合直接前方入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直接前方入路治疗23例(23髋)髋关节疾病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27~49岁,平均38.6岁。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PipkinⅠ型)11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4.3 d;塌陷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为ⅡA期,病程3~8个月,平均5.9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57.3±8.2)分,牛津大学髋关节评分(OHS)为(11.2±3.6)分,Postel系统评分为(3.2±1.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2±1.3)分。手术联合骨折内固定或清理坏死股骨头并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9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4~19周,平均15.8周;未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炎及异位骨化等。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2.5±5.3)分,OHS评分为(36.5±5.9)分,Postel系统评分为(14.2±2.6)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t=45.274,P=0.000;t=36.586,P=0.000;t=32.486,P=0.000);VAS评分为(1.8±0.9)分,较术前显著降低(t=21.314,P=0.000)。结论应用关节镜联合直接前方入路治疗髋关节疾病,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