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北地区电网负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北地区用电负荷增长较快,但增长结构并不合理、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因素较大。为更深一步了解西北电网负荷特性,在整理、分析西北电网历史负荷数据、电量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影响西北电网负荷特性的主要因素,并与中东部地区电网的用电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素作为影响电力负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引入了生物气象学中的实感温度、温湿指数、舒适度指数等指标并结合日期类型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来进行负荷预测,避免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预测方法。以某地区实际负荷为例,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辅助电网公司调度部门更好地把握负荷特性,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在提高电网供电能力上可作出巨大贡献。对河北省唐县5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光伏发电有功功率数据和各乡镇变压器的实时负荷数据,对日发电出力特性、容量效益、波动性以及与电网负荷曲线匹配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容量效益较差、波动性随天气因素影响变化较大的出力特性。同时,研究表明了光伏扶贫电站发电出力曲线与电网负荷曲线有较好的匹配关系,能够有效缓解电网高峰负荷压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电网的薄弱节点识别问题,提出基于PV曲线有功负荷裕度和电压变化指标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从有功负荷裕度角度机理分析间歇性能源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功负荷裕度和电压变化指标识别电网的薄弱节点。以新疆某地区实际电网为例,验证了上述薄弱节点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PV曲线分析给出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电网运行断面极限,对该电网运行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电网调峰方法负荷跟踪能力弱、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负荷重构策略的电网调峰方法。通过分析电网发电调峰机组类别及调峰方式来分析影响电网调峰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计算电网系统负荷平衡约束,结合负荷重构以及调峰目标函数,构建调峰模型,完成基于负荷重构策略的电网调峰方法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增强电网调峰能力,解决电网系统变化负荷跟踪能力弱、成本高等问题,对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深圳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正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电网负荷特性也在随之变化。结合深圳电网实际情况,对全网各10 kV馈线的负荷分类情况、分类负荷大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并结合2012年夏大方式下电网拓扑结构,运用容量加权平均方法,最终确定网内各220 kV变电站110 kV侧的负荷构成特性。最后通过归纳分析,确定深圳电网分类负荷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空调负荷比例的日益增长,其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影响需要开展深入研究。为准确反应空调负荷的特性,充分考虑了传统空调及新型变频空调的总体特性,建立了变频空调为主的混合模型。对比研究了传统空调负荷模型、混合模型以及目前工程上仍然采用的静态负荷模型,分析了它们对电网仿真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方面用静态负荷描述空调设备,仿真结果过于乐观;另一方面,变频空调比例很大时,对局部电网的无功/电压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预测方法缺少对未知变量的分析,导致预测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群搜索算法的电网短期用电负荷预测研究。将电力系统负荷时间序列进行分解,获取负荷时间序列的高低频分量,并对电网短期用电负荷特性展开分析。借助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研究人群搜索算法原理,充分考虑电网短期用电负荷受到温度因素影响,选取输入变量,并以此构建人群搜索算法预测模型。通过设计预测流程以及对未知变量分析,实现对电网短期用电负荷预测。通过实验结果可知,采用该预测方法具有良好预测效果,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福建电网调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风资源丰富,可供风电开发的场址较多,风电在福建电网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大规模的风电并入电网后,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将日益增大。目前对该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内陆风电,沿海风电研究相对较少。介绍了风电出力对系统负荷峰谷差的影响机理。结合福建电网的实际负荷数据,分析福建电网的月负荷特性和日负荷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已投沿海风电近三年的实际出力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概率分析的方法,对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福建电网负荷峰谷差的影响大小及影响的概率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福建电网风电规划、电网调度等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气象与冬季取暖负荷的关系,在负荷标幺化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冬季日最大负荷随综合平均气温变化的灵敏度,建立了冬季取暖负荷模型。该方法有效消除了经济波动、拉闸限电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可直观地看出广西冬季气温每降1 ℃时电网增加的负荷量。利用该方法分析了2008—2013年广西电网的冬季取暖负荷,其结果为广西电网制定冬季高峰时段负荷调控政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负荷预测在电网规划和运行中十分重要,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参与能量交换,可使电网用户优化其用电模式,但造成区域电网月最大净负荷特性发生根本性改变,增加了月最大净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为此,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与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了区域电网月最大净负荷的非线性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核密度估计算法计算得到了月最大净负荷概率预测分布曲线;最后,以上海某含分布式能源区域电网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刻画月最大净负荷波动特性,为电网规划与负荷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前,广东电网采用的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思路与方法能较好满足生产运行实际需求,但也存在一定不足,无法站在全局角度简单有效的厘清诸多因素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无法快捷甄别系统失稳主导因素。  方法  在此背景下,按“有无对比”的思路,通过逐个“隔离”影响因素的的方法来研究各因素对系统稳定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结果  采用提出的新方法对珠三角电网电压失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达负荷与常规直流的暂态特性对系统稳定均具有重大影响,马达负荷对系统稳定性更具基础性作用,常规直流无功暂态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负面影响仅在某些特定场景才体现得较为明显。  结论  算例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快速高效分析各因素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且在某些方面可以得到传统方法无法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陈凌云  康义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230-233
为优化利用云南清洁水电资源、提高南方电网西电东送通道资源的利用率,在分析云南、贵州外送电力特性和广东电力负荷需求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南方电网水火调剂运行的可能模式。结果表明,在南方电网内通过优化云南、贵州向广东的送电曲线,可以以广东电网为平台,实现云、贵间的水火互济运行;丰水期由水电比重大的云南电网替代火电比重大的贵州电网向广东供应部分电力,获得节约燃煤的效益,枯水期则由火电比重大的贵州电网向广东多送电,补偿云南枯水期水电出力的不足。这一运行模式也可实现南方电网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月负荷数据的趋势增长性和波动性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支持向量机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小波变换将负荷序列分解为不同尺度的子序列,考虑负荷的季节波动性,将温度因素作为输入变量,构建混合核函数LWPSO-LSSVM。将负荷子序列分别放入膜系统的基本膜中进行并行预测,然后对子序列预测数据进行重构得到预测结果。利用四川省某地区电网负荷数据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较传统核函数支持向量机预测精度和效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城市电网的潮流分布更加复杂。通过曲线拟合和特征值比较分析了负荷特性、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出力特性及其对潮流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城市电网的潮流分布受负荷变化的影响,同时具有规律性和随机性特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接人后会增强潮流变化的规律性,风力发电系统的接入则加大了潮流的随机变化。因此,在对城市电网进行潮流控制时,应同时考虑其变化的规律性和随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发展,广东电网短路电流水平迅速提高。超导限流器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影响,一旦发生故障能够立即投入限制短路电流,达到对短路电流的抑制。以2015年作为研究水平年,以广东规划电网为研究对象,对广东500kV电网短路电流水平进行计算分析。综合考虑超导限流器安装对短路电流的抑制效果、对电网发展的适应性及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其在广东电网应用选点方案的研究,推荐西江站、东纵站及深圳站考虑作为加装超导限流器的站点,有力降低广东电网短路电流水平,促进广东电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的线损率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为便于线损管理,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以东莞某实际10 kV配电网为例对线损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对线损的月度变化特征及其构成情况展开分析,根据相关系数揭示供电量、平均负荷系数、最小负荷系数、形状系数和功率因数等因素对线损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对该月度的工作日和节假日的线损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两者的特征差异及其原因。最终形成月-日-时三个时间维度的线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体系,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线损的变化特性,并实现各种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e maximum demand of power utilization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from base load to peak load in day to day life. This power demand may be either industrial usage or household applications. To meet this high maximum power demand by the consumer, one of the options is th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with conventional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cenario, wind energy system is one of the methods to generate powe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power systems. When the load on the conventional grid system increases, various bus voltages of the system tend to decrease, causing serious voltage drop or voltage instability within the system. In view of this, identification of weak buses within the system has become necessar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ine indices method to identify these weak buses, so that some corrective action may be taken to compensate for this drop in voltage.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compensate these drops in voltages by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The wind energy system at one of the bus in the test system is integrat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verified by calculating the power flow (PF) using the power system analysis tool box (PSAT) and line indices of the integrated test system. The PF and load flow results are used to calculate line indices for the IEEE-14 bus test system which is simulated on PSAT.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调度模型中忽略了氢储能系统中氢-电环节氢燃料电池(HFC)作为一种电源其自身的响应延迟特性,这将造成电网切负荷并影响其稳定运行;由于HFC在不同负载其最优运行温度不同,当HFC在常温下启动时,工作温度的变化是造成其响应延迟的主要因素,因此该文从HFC的工作温度出发,分析HFC的响应延迟特性,建立其响应延迟特性模型,并分析负荷对其响应时间的影响,得到其在不同载荷率下的响应时间,最后结合电网日内调度周期的特点,提出根据HFC的载荷率不同,制定其能够响应不同调度周期的日内调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