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HyFlex CM和ProTaper Universal两种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后,根尖区牙根微裂的发生率。方法:收集6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随机分成3组(n=20),对照组不进行根管预备,两个实验组分别使用HyFlex CM和ProTaper Universal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至#40/0.06。根管预备后,在距根尖孔1 mm、2 mm、3 mm处进行水平切盘,利用立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牙根不同横截面牙根微裂的产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未观察到牙根裂的产生,HyFlex CM实验组牙根微裂的发生率为5%(1/20),ProTaper Universal实验组为85%(17/20),两实验组间牙根裂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HyFlex CM镍钛系统进行根管预备产生根尖部牙根微裂的风险明显低于ProTaper Universal。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显微CT(Micro CT)观察3种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预备人下颌标本切牙根管后牙根微裂的形成情况,为临床上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个人下颌标本,共60颗单根下颌切牙,且均无牙根微裂,根据根管预备中所用镍钛器械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牙齿,以ProTaper Universal组为对照组,以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为实验组。按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预备根管,Wave One镍钛锉、Reciproc镍钛锉和One File镍钛锉预备根管至25#,ProTaper Universal镍钛锉预备根管至F2。根管预备后每组牙齿分别用Micro CT进行扫描,分析牙根微裂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roTaper Universal组比较,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下颌切牙中牙根微裂纹均在根尖1/3处最为常见,其次为根中1/3。结论:根管预备过程易引起牙根微裂,需要重视镍钛器械的选择,3种往复旋转镍钛器械Wave One、Reciproc和One File根管预备后牙根微裂形成少,能降低根管治疗后牙根折裂风险。  相似文献   

3.
福建人下颌切牙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颌切牙牙冠、牙根及根管形态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拍摄离体下切牙近远中向X线片,测量髓角及釉牙骨质界处唇侧牙体组织厚度;记录根面凹陷情况,测量根长及距根尖处牙根近远中向厚度;将样本制成透明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下切牙根管系统情况.结果 (1)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髓角处唇侧牙体厚度为(1.84±0.23)和(1.93±0.23)mm,釉牙骨质界处厚度为(1.97±0.20)和(2.07 0.23)mm;(2)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根面凹陷的发生率为40.35%和76.79%,距根尖4 mm处牙根近远中向中1/3平均厚度为2.29,2.28 mm,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距根尖3~6 mm处牙根厚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根管类型中,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为9.6%和19.2%,侧副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29.8%和38.5%.结论 由于下颌切牙唇侧牙体组织较薄,牙体预备时注意牙体的预备量;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类型,避免遗漏并防止侧穿;下颌切牙牙根的近远中径较小,所选根管桩直径不宜过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3种新型镍钛机动器械预备椭圆形根管后牙根牙本质微裂情况,比较不同根管预备器械对根管预备后牙根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5个具有椭圆形单根管的下颌前牙,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n=20)和对照组(n=5),试验组分别用自调节锉(SAF)、ProTaper Universal和ProTaper Next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不进行根管预备。离根尖3、6、9 mm处横断牙根,体视显微镜下评估牙本质微裂情况。结果 ProTaper Universal组根折发生率高于 ProTaper Next组和 SAF组(P<0.05)。ProTaper Next组和SAF组的牙根折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镍钛器械ProTaper Next和 SAF根管预备后牙本质微裂形成少,能降低根管治疗后牙根折裂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恒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最小外径,为该处根管预备的最终粗度及各牙位的根管最终预备椎度提供临床指导及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经固定液中固定好的各牙位的离体牙共400颗(牙根637个),由同一人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各牙位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的平均值不同。结论:各牙位牙根的形态各异,在预备时应根据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做一定的调整和变通,以使根管适度成形预备,保证彻底清洁的前提下适度切割,以不破坏牙根的抗力强度且严密充填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wept source-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S-OCT)根管内窥影像系统,并评价该系统应用于诊断模拟根管内壁裂的准确性。方法:自主研发基于压电调谐滤波器并应用傅里叶(Fourier)域锁模技术构建的40 kHz超高速扫频激光光源系统(专利号200620135940.2),利用超微型梯度折射率透镜(专利号201320241218.7)制作极细根管内窥探头(直径0.86 mm),实现实时成像传输。构建的SS-OCT根管内窥影像系统扫频光源中心波长为1 310 nm,带宽为100 nm; 扫描图像的横向和纵向分辨率分别为25 μm和15 μm。利用人离体下颌前磨牙牙根制作人工模拟根裂(内壁裂),并制备高度1 mm的牙根横断面切盘。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41个待测样本中有27个根管内壁裂样本(宽度在52~284 μm),另14个样本无根裂。应用上述构建的SS-OCT根管内窥影像系统扫描待测样本,重建图像的层厚为30 μm,层间距为30 μm。对1名口腔放射科医师和1名牙体牙髓科医师进行培训,判读SS-OCT扫描重建图像,判读根管内壁裂的有无及具体位置,评价两名观察者的自身一致性和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以立体显微镜(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应用SS-OCT根管内窥影像系统诊断模拟根管内壁裂的准确性。结果:两位观察者自身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1.000和0.709,观察者之间的Kappa值为0.792。应用SS-OCT根管内窥影像系统扫描后27个根裂样本均被正确诊断,灵敏度为1.000,14个无根裂的样本有12个被正确判读,特异度为0.857, 2个无根裂样本被判读为有根裂,为假阳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31、1.000,准确性为0.951。结论: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根管内窥影像系统应用于观察根管内壁裂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Waveone Gold与Reciproc Blue两种往复运动单支镍钛锉根管预备后的预备效率、根尖碎屑推出量及牙根微裂情况。方法:选取由于正畸减数拔牙需要,拔除的根尖发育成熟的60颗离体下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按照根管预备方法不同将60颗离体牙分为Waveone Gold组与Reciproc Blue组,每组各30颗。比较两组预备时间、根管弯曲度、根尖碎屑推出量、牙根微裂发生情况及中心定位能力。结果:Waveone Gold组根管预备时间较Reciproc Blue组减少(P<0.05)。预备后,两组根管弯曲度略低于预备期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根尖碎屑推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veone Gold组、Reciproc Blue组分别有5颗、3颗牙出现裂纹,均为不完全裂,Reciproc Blu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略低于Waveone Go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在距离根尖2、4、6 mm测量点处的轴中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veone Gold与...  相似文献   

8.
郝鸿  杨莉  江千舟  张旗 《广东医学》2016,(Z1):145-147
目的:运用MicroCT比较三种机用镍钛器械( ProTaper,Mtwo,TF)预备弯曲磨牙根管的根管偏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5颗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ProTaper、Mtwo、TF等镍钛器械对其近中颊根进行根管预备,并对预备前后的离体牙进行MicroCT扫描,选取距离近颊根根尖孔2、4、6 mm三个截面对根管预备前后的根管偏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 mm截面处,根管预备后TF组出现的根管偏移最小,而Pro-Taper组出现的根管偏移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4、6 mm截面处,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wo组和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备弯曲根管中,TF较Mtwo、ProTaper能更好地维持根管原有形态。  相似文献   

9.
何琴  杨卫东  黎景景  高雅凡 《广西医学》2021,43(23):2796-2799
目的 分析WaveOne Gold锉联合WaveOne Gold Glider锉在恒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行恒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WaveOne Gold锉组、WaveOne Gold Glider锉组、联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在根管预备前均行锥形束CT扫描检查患牙根管状态与数目,其中WaveOne Gold锉组采用WaveOne Gold锉进行根管预备,WaveOne Gold Glider锉组采用WaveOne Gold Glider锉进行根管预备,联合组采用WaveOne Gold锉联合WaveOne Gold Glider锉进行根管预备.观察3组患者根管治疗次数、根管预备时间、牙根微裂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距根尖3 mm、距根尖5 mm和距根尖7 mm的根管偏移量及治疗后1 h、治疗后1周、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1年后评价3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根管治疗次数、根管预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距根尖3 mm、距根尖5 mm、距根尖7 mm处的根管偏移量均低于WaveOne Gold锉组和WaveOne Gold Glider锉组,根管填充效果优于WaveOne Gold锉组和WaveOne Gold Glider锉组(均P<0.05).治疗后1 h,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WaveOne Gold锉组和WaveOne Gold Glider锉组,联合组牙根微裂发生率最低(P<0.05),但3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恒磨牙根管治疗中,应用WaveOne Gold锉联合WaveOne Gold Glider锉进行根管预备,可改善根管预备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牙根微裂发生率,提高根管填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运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和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疗效。方法:选用患牙髓炎、根尖周炎的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31例,其中实验组选16颗患牙用超声根管治疗器械、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热牙胶根管充填,对照组选15颗患牙用手用器械根管预备,冷侧压根管充填,拍术后X线片确定根管充填情况,定期随访患者术后远期效果。结果:实验组16颗患牙术后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长度及三维都满,定期随访无症状。对照组15颗患牙术后X线片显示长度适合三维不满,1例患牙术后3个月根尖窦道仍未愈合。结论: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和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疗效显著,不仅根管长度恰填而且还能达到三维充填密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旋转镍钛系统Twisted File(TF)和ProTaper Universal(PU)预备根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离体磨牙样本20颗(62个根管),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TF和PU按照推荐程序预备根管至#25/0.08,记录预备时间(使用每支镍钛锉的累加时间)。利用立体显微镜在25倍放大下观察并记录两组牙齿预备前后根尖3 mm区域牙根表面裂纹,应用Micro-CT对预备前后根管形态进行扫描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根管预备时间以及根管中心偏移等三维形态变化。结果:TF组每根管的平均预备时间为(0.53±0.14) min,明显短于PU组(2.06±0.39) min(P<0.05)。在根管中段,两实验组根管中心偏移量分别为:TF组(0.070±0.056) mm、PU组(0.097±0.084)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组和PU组在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折断;根管预备完成后,3D表面重建分析以及立体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均未见牙根裂纹的产生。 结论:与PU相比,TF镍钛系统预备磨牙根管所用时间短,效率高;TF根管中段的中心偏移小,成形效果好,优于PU。  相似文献   

12.
比较机用MTwo、TF、S3、ProTaper Next镍钛锉根管预备后,根管壁微裂纹的发生率.选用100例因正畸治疗拔出的直根单根管的前磨牙,去除牙冠,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膜材料包埋牙根.样本随机分5组(n=20),对照组不予处理,实验组均预备根管至25号0.06锥度.预备完成后,分别与距根尖3、6、9 mm处与垂直于牙长轴将样本切开,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各横截面上根管壁微裂纹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未发现根管壁微裂纹,机用MTwo、TF、S3、ProTaper Next组根管壁微裂纹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0%、5%,前3组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用MTwo、ProTaper Next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果表明:机用ProTaper Next镍钛锉根管预备后根管壁微裂纹的发生率较机用MTwo、TF、S3镍钛锉低;机用镍钛器械的横截面接触根管壁的点数目及位置分布与根管壁微裂纹的产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树脂模拟根管比较机用ProTaper Next、ProTaper Universal、K3XF、Twisted File和Hyflex CM在弯曲根管内的成形能力。方法:使用机用ProTaper Next、ProTaper Universal、K3XF、TwistedFile和Hyflex CM预备五组模拟树脂根管,预备过程中记录器械变形及分离的发生,预备完成后测量预备前后根管中轴线的变化。结果:根管中轴线的变化量:在根尖部和根中部,K3XF、Twisted File和HyflexCM三组均少于ProTaper Next和ProTaper Universal组(P〈0.05);在根中部,ProTaper Next组小于ProTaper Universal组(P〈0.05);在根冠部,Hyflex CM组小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roTaper Next、K3XF、Twisted File(TF)和Hyflex CM在预备弯曲根管时,均能够较好地维持根管原始走向,防止根尖偏移,是较理想的弯曲根管预备器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ropex根管测量仪在根管治疗中测定根管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30例根管治疗术患者157颗患牙293个根管,以Propex测量牙齿操作长度。按此长度预备并充填根管,即刻拍摄x线片,观察并测量根管充填情况。结果:使用Propex根管长度测量仪对不同牙髓状态、不同牙位根管测量,准确率可达89.76%。结论:Propex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ProTaper机动镍钛根管锉与手持不锈钢K型锉在乳磨牙根管预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儿,将牙位相同、诊断相同,情况类似的乳磨牙共238颗,按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ProTaper机动镍钛锉,对照组用不锈钢K型锉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病例根管预备的时间、根管预备的形态,并观察两组根管的充填效果。结果实验组根管预备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根管预备的形态,实验组好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的发生,实验组(4%)明显少于对照组(17%)(P〈0.01)。结论在操作时间、充填形态、术后反应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roTaper机动镍钛锉的使用,能大大缩短乳牙根管治疗的时间,提高根管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根锉WaveOne镍钛器械治疗弯曲根管的疗效,并与不锈钢K 锉、ProTaper 镍钛器械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根管弯曲度在20~40°的单根管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颗离体牙,3组分别采用WaveOne/Crown-down法、K 锉逐步后退法及ProTaper/Crown-down法行根管预备,并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分别于根管预备前后对离体牙行横向扫描。预备完成后,对3 组中的60 颗离体牙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测量3 组中每颗离体牙的根管预备时间、根管充填时间;分析每颗离体牙根管预 备前后,根管距根尖孔2、4 和6 mm 处的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根管预备时间低于B、C 组;在根管充填时间上,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 组短于B组(p <0.05)。在距根尖孔2、4和6 mm处,A组与B组间的根管偏移量及轴中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不锈钢K 锉及ProTaper 相比,WaveOne 治疗弯曲根管具有效率高、根管成形效果好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弯曲根管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罗红霞 《四川医学》2011,32(8):1242-1244
目的比较两种器械在不同弯曲度离体牙根管中的成形效果。方法分别选用不同弯曲度(中度、重度弯曲根管)的离体前牙各20颗,按弯曲度随机各分为两小组(n=10个),分别使用ProTaper、不锈钢K锉预备,拍摄预备前后离体牙的初尖锉和主尖锉X线片以及预备前后注入造影剂的X线片,使用图像分析、测量软件测量预备前后工作长度的改变量、根管直化角度、牙本质去除量,比较两种器械对不同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结果 ProTaper和不锈钢K锉预备离体牙中度弯曲根管在弯曲部内侧和根尖外侧去除的牙本质量较少,根管直化角度和工作长度的改变量都较小,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Taper预备离体牙重度弯曲根管去除的牙本质量和根管直化角度明显低于不锈钢K锉(P〈0.05)。结论 ProTaper对离体牙重度弯曲根管有较好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应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在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有各型牙髓炎及慢性根尖炎的磨牙283例,随机分为ProTaper机用锉组141颗牙和不锈钢K锉组142颗牙。分别使用ProTaper机用锉和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后,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其根管充填效果、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1周的疼痛反应和1年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ProTaper机用锉组术后反应率较低,根管充填效果较好,但1年后临床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roTaper机用锉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减少复诊次数,术后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