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面临着严峻的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因此,了解上海市学生体质指数(BMI)分布情况及肥胖流行现状,对我国进行儿童肥胖标准的修订和精准干预十分重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学生BMI分布特征和肥胖流行现状,为我国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从上海市闵行区2016年度学生健康体格检查(以下简称体检)资料中,选取基本人口学信息、身高和体质量资料完整,月龄≥84个月(7岁)且<216个月(18岁)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95 360名(其中男生49 926名、女生45 434名)。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并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7~18岁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其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将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及计算出的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与“2005年九城数据”BMI百分位数曲线(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中来自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2014年中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7~18岁汉族城市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比女生曲线BMI高,且男女生之间没有交叉。与“2005年九城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相比,不同性别的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随年龄上升趋势相同,但在相同年龄时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均高于“2005年九城数据”。上海市闵行区男生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为15.9%、20.6%、36.5%,女生为7.8%、12.8%、20.6%,均高于2014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标准化水平。小学阶段(7~11岁):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4.36、39.88,P值均<0.001),公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Ⅰ类、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87、43.78,P值均<0.05)。中学阶段(12~18岁):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公办学校(χ2=15.08,P<0.05),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17)。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群体中,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较女生曲线BMI高;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较明显,建议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采取社区-学校-家庭联动干预措施,为降低成年期慢性病患病率打好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国9~11岁小学生体育锻炼、静态行为和超重与肥胖的关系,并探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各省的异质性,为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中40 692名9~11岁汉族小学生,利用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以及体育锻炼、视屏行为以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数据,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分析体育锻炼、静态行为与超重与肥胖的关系,并采用Meta分析检验这些相关性在各省之间的异质性。结果: 男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分别为27.1%和12.9%),城市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分别为23.8%和15.6%),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在“好”、“中”、“差”3类经济片区中分别为22.6%,19.2%和17.5%。男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率高于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学生,OR值为1.09(95%CI:1.02, 1.17)。女生每天视屏行为时间>1 h、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2 h是超重与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3(95%CI:1.02, 1.26)、1.18(95%CI:1.03, 1.35),女生每天静态行为时间>135 min的学生超重与肥胖率较高,OR值为1.19(95%CI:1.08, 1.33)。男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女生每天静态行为时间>135 min对超重与肥胖的OR值在各省之间的异质性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学生体育锻炼、静态行为时间和超重与肥胖有关,其关联存在性别差异,没有发现各省之间的异质性,未来应该针对不同性别的特点开展肥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个省(区、市)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66 812名汉族4年级以上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结果:全国仅有22.7%的汉族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以上,9~13、13~16和16~19岁年龄段体育锻炼1 h以上报告率分别为32.7%、20.7%和12.5%(P<0.01);不同年龄段学生中,东部地区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学生(P<0.05)。有61.8%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会出汗、有点累”,有68.6%的学生表示喜欢上体育课,72.4%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有46.4%的学生愿意参加长跑锻炼。“怕累、怕吃苦”是不同性别、年龄段学生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不喜欢参加长跑锻炼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我国学生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较低,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今后除进一步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外,还应加强其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睡眠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9~15岁汉族儿童和青少年119 462名,测量身高、体重,测量50 m、耐力跑成绩并调查睡眠时间。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并对50 m、耐力跑成绩及睡眠情况进行判定。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睡眠情况组间优秀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睡眠时间与速度和耐力成绩的相关性。 结果:9~15岁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67%, 其中,女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26%,高于男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09%,χ2=80.99,P<0.001);城市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41%,高于农村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3.93%,χ2=128.48,P<0.001)。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略高(χ250 m=10.10,P50 m<0.01; χ2耐力跑=21.76,P耐力跑<0.001)。控制性别、城乡、学段、BMI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成绩优秀率较高(OR50 m=1.14,95%CI50 m =1.05~1.23,P50 m<0.01;OR耐力跑=1.21,95%CI耐力跑=1.11~1.31,P耐力跑<0.001)。分性别进行讨论,男生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01),女生不同睡眠情况组50 m及耐力跑成绩优秀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睡眠不足组(P均<0.01),农村地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1), 50 m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学段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学段睡眠不足组(P小学耐力<0.001,其余P均<0.05)。BMI正常和超重组中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高于睡眠不足组(P<0.05)。各BMI组别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BMI组睡眠不足的儿童青少年(P营养不良<0.01,P正常<0.01,P超重<0.05,P肥胖<0.05)。将睡眠时间分层进行分析,睡眠时间<7 h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低于睡眠时间较长的其余各组(P均<0.01), 其中睡眠时间≥9 h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最高(P<0.001); 睡眠时间≥9 h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不同睡眠时间分层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的优秀率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有所上升,睡眠不足情况严峻;睡眠时间充足的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略好,应继续改善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黔南民族医专学生体质状况.方法以黔南民族医专96级、97级、98级大专生为研究对象,综合测定其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共13个指标,求出各指标的均值((x))与标准差(s),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黔南民族医专汉族男生身高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男生,肺活量大,引体向上个数多(P<0.05或0.01);城镇男生50m跑速度比乡村男生快(P<0.05),乡村男生1000m跑成绩明显好于城镇男生(P<0.01);汉族女生与少数民族女生及城镇女生与乡村女生间体质差异不明显(P>0.05).黔南民族医专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及北方大学生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黔南民族医专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及北方大学生体质存在差异;黔南民族医专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及城乡男生体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普通高校肥胖型大学生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能力.方法:选择河南医科大学94级肥胖型男生21人,女生17人为对照组,96级肥胖型男生26人,女生23人为试验组.观察指标包括①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800 m/1000 m跑,立定跳远,铅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②身体形态指标:体脂百分比含量,体重/身高×1000.③体育达标合格率:观察时间为3 a.对试验组肥胖型大学生开设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及运动实践课程,对照组学生采用我校旧的体育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结果:试验组肥胖型大学生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各项指标增长显著(P<0.05或P<0.01),体脂百分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以身体素质锻炼法及运动实践为主的体育锻炼课程,可提高肥胖型大学生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7.
任梦  陈玉柳  杨小东  周鹏  蒋鹏程  田冶 《海南医学》2016,(12):2035-2038
目的:了解海南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4年对海南医学院大一至大四1240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问卷调查,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计算体质测试分数。采用SPSS19.0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海南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优秀率为0.6%,良好率为15.8%,及格率为78.5%,不及格率为5.1%,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较良好;肺活量等级优秀率随着年级增长先升高后降低,在2012级最高为19.8%,2014级最低为8.8%;男生在速度及灵巧性方面优于女生,在50 m跑测试项目中,男生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共占52.6%,女生仅有15.2%;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经常吃夜宵或零食及锻炼时间较短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海南医学院学生体质现状较好,建议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技赛。  相似文献   

8.
辛宏  陈容  贾静  张迪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69-270,272
目的:了解沈阳医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开展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XTC—GF系列体质健康测量仪,对2003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测试。结果:沈阳医学院大三学生身高、体重、握力等指标男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01);男生肺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01);立定跳远男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0.001)。大三学生各项指标动态分析发现,女生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和握力均低于大一时水平(P〈0.001)。大三男生体质变化不明显。结论:应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注重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贵州民族地区医高专学生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体质健康测试和锻炼态度量表对贵州民族地区某医高专大一和大二4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依据锻炼态度各维度平均分所占比例进行排序,前三位依次是行为认知(67.46%)、主观标准(67.03%)、行为意向(66.68%);与全国青少年体质指标平均值比较显示,男生的坐位体前屈、1 000 m跑、引体向上项目优于全国均值(P<0.01),女生在50 m跑、坐位体前屈、800 m跑、仰卧起坐项目上优于全国均值(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质健康各项身体素质项目与锻炼态度的各维度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贵州民族地区医高专学生锻炼态度呈中等偏上水平,与体质健康相关性显著,主观认知度较高,但锻炼行为习惯需要加强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年云南大学生超重/肥胖与身体活动/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学生运动素质、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以体质量指数(BM)I为工具,利用云南省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资料,对1 599名19~22岁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测量,分析大学生肥胖与身体活动、体能水平的关系.结果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男>女(P<0.01),过轻、超重和肥胖组的大学生不喜欢体育(16.72%、19.44%、13.64%)、身体感觉差(23.21%、35.19%、50%),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10.37%)和(21.17%),P<0.01.男生BMI与肺活量、握力和耐力跑呈正相关,而与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两项呈负相关;女生BMI与肺活量、握力和耐力跑呈正相关,而与立定跳远的指标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肥胖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对大学生的超重和肥胖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中学生近30年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趋势,为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38 523 名13~18岁中学生,根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分析身高,体质量,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体质健康达标优秀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综合评分定义,≥90.0 分为优秀.采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年度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的差异,绘制地图比较不同年度各省份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的分布变化.结果: 1985--2014年,中国汉族13~18岁学生平均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断增长,而平均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波动较大.总体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从1985年的2.7%上升到1995 年的4.4%,然后持续下降至2005年的1.1%,2010年反弹了0.6 个百分点,2014年继续提高,达到2.2%.近30年来,男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一直高于女生(P<0.001), 13~15岁初中生优秀率始终高于16~18岁高中生(P<0.001),东部地区优秀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P<0.001).1985年仅个别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1%, 2005年几乎一半省份(14/30)的达标优秀率<1%, 2014年有所好转,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较高,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偏低.结论: 近30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呈波动趋势,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差距较大,各地区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国中学生近30年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趋势,为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38 523 名13~18岁中学生,根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分析身高,体质量,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体质健康达标优秀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综合评分定义,≥90.0 分为优秀.采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年度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的差异,绘制地图比较不同年度各省份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的分布变化.结果: 1985--2014年,中国汉族13~18岁学生平均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断增长,而平均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波动较大.总体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从1985年的2.7%上升到1995 年的4.4%,然后持续下降至2005年的1.1%,2010年反弹了0.6 个百分点,2014年继续提高,达到2.2%.近30年来,男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一直高于女生(P<0.001), 13~15岁初中生优秀率始终高于16~18岁高中生(P<0.001),东部地区优秀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P<0.001).1985年仅个别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1%, 2005年几乎一半省份(14/30)的达标优秀率<1%, 2014年有所好转,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较高,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偏低.结论: 近30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呈波动趋势,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差距较大,各地区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25岁青年学生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 汇集全国9省市(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横断面健康状况调查的18~25岁学生人群的数据4696例,不同体质量指数学生人群的生命质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肥胖者和体质量过轻在SF-36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质量正常者相比,肥胖者生理领域(OR=1.86)、心理领域(OR=1.90)HRQoL减损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过轻者生理领域(OR=1.21)HRQoL减损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层分析:体质量过轻的男生生理领域(OR=1.37)HRQoL的减损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的女生心理领域(OR=3.85)HRQoL的减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25岁青年学生人群不同体质量指数对HRQoL的影响不同,肥胖和体质量过轻均会减损HRQoL;但肥胖对女生心理领域HRQoL影响比男生大,体质量过轻对男生生理领域的HRQDL影响比女生大.  相似文献   

14.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fitness test (CAHPER test) composed of six items was compared to two laboratory tests of endurance fitness, physical working capacity at a minute pulse rate of 170 (PWC170) and maximum oxygen uptake (Vo2 max.) in over 500 Winnipeg school children of both sexes aged 6 to 17 years. CAHPER test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the national average published by CAHPER in a test bookle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of Vo2 max. for boys with the CAHPER tests were: sit-ups .42, broad jump .69, shuttle run .50, arm hang .43, 50-yard dash .60, 300-yard run .65; for girls the r values were about half the values for the boys. Much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HPER tests and Vo2 max. or PWC170 depended on the association of each test with body size. When multiple correlation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surface area as the first variable, the only significant factor correlating with the endurance tests was the arm hang; none of the other tests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hysical fitness” is task-specific, so that a subject's position in the scoring scale of a fitness test depends entirely upon the test. The CAHPER test for physical fitness shows little or no correlation with standard laboratory measures of endurance in average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9年及2020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并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提出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2019年和2020年对河北大学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通过Excel 2010及Graphpad Prism 9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的各项测试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采■表示,2组数据进行t检验,比较数据前后变化及差异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年参与测试25 603人,其中男生10 192人,女生15 411人,2020年参与测试32 757人,其中男生13 308人,女生19 449人。t检验结果显示,2020年男生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均增加(P<0.01),肺活量及肺活量体质量指数、引体向上完成数量、立定跳远距离均降低(P<0.01),坐位体前屈距离提升(P<0.01);女生身高和体质量增加(P<0.01),肺活量及肺活量体质量指数、立定跳远距离、50 m跑和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儿童饮食行为习惯与肥胖的关联,为儿童肥胖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参加体检的公办学校一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由研究对象的父母或监护人填写,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行为习惯、饮食偏好和运动睡眠等日常行为习惯的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和 95%CI。结果   共计5 752名儿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纳入本研究。闵行区一年级学生的肥胖检出率为15.16%,其中男性为18.35%,女性为11.83%;超重检出率为14.31%,其中男性为15.15%,女性为13.43%。平日饮食以荤菜为主(OR=1.58,95%CI:1.32~1.91)、早餐食用频率低(OR=1.87,95%CI:1.01~3.46)、咖啡因食品摄入过多(OR=1.66,95%CI:1.09~2.51)、吃饭速度快(OR:3.32~14.95)等均显著增加了儿童肥胖的危险性;而平日饮食以素菜为主(OR=0.51,95%CI:0.35~0.74)和挑剔食物(OR:0.38~0.64)与较低的儿童肥胖有显著性统计关系。在饮食偏好方面,喜欢吃肉类(OR=2.11,95%CI:1.42~3.14)和腌熏类食物(OR=1.42,95%CI:1.05~1.92)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与儿童肥胖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6~11岁在校学生贫血流行特征,为制定新形势下中小学生贫血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学年连续4年对本区所有6~11岁在校学生42 872名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资料分析。结果   6~11岁在校学生贫血患病率为5.05% (95 % CI:4.84~5.26),女生贫血患病率为5.28%,显著高于男生4.84% (χ2=4.24,P=0.037)。男、女生贫血易患年龄为6岁。持续就读于希望学校学生较公办学校学生更易患贫( 男生:OR=2.37,95%CI:2.03~2.76;女生:OR=2.08,95%CI:1.74~2.49)。持续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贫血患病风险较营养正常学生低(男生:OR=0.65,95%CI:0.55~0.76;女生:OR=0.75,95%CI:0.61~0.92)。贫血3年累积发病率为12.80% (95%CI:12.49~13.12%),其中女生为14.52%,显著高于男生的11.28% (χ2=100.26,P<0.001)。6岁组男生3年累积发病风险最高,10~11岁组女生贫血3年累积发病率最高。持续就读于希望学校的学生贫血发病风险最高(男生:RR=1.93,95%CI:1.72~2.16;女生:RR=1.20,95%CI:1.04~1.39),持续超重或肥胖是贫血发病的保护因素(男生:RR=0.75,95%CI:0.67~0.84;女生:RR=0.77,95%CI:0.68~0.88)。贫血单次检出率为14.58%,复发性贫血检出率为2.54%。不同年龄、不同性质学校、不同营养状况的男、女生贫血检出次数均以1次为主(P<0.05)。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6~11岁在校学生贫血处于轻度流行状态。有必要继续开展全年龄段学龄儿童贫血的普查普治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辅以个性化干预措施,加强学龄儿童家长和青春期女生健康宣教,重点关注希望学校和复发性或持续性贫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武警某机动部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能相关性,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武警某机动部队战士心理健康和体能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该武警机动部队战士SCL-90各因子分、总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低于军队常模,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能各项指标及格率达到95%。(2)除坐位体前屈外,其余各体能项目与SCL-90各因子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绝大多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力量型项目呈负相关,耐力(5千米跑)、速度(百米跑)呈正相关。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素质较为稳定,体能状况较好。随着SCL-90各指标分值的增加,力量能力下降,耐力和速度能力上升。提示在训练中应注重体能与心理素质相结合,加强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部队体质状况和训练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依照GJB2125094规定的方法测定492名男战士,学员的7项体质指标,经T标准发处理,计算出个体和群体体质指数,结果:群体体质指数为50.21,个体体质指数优秀率为4.9%,良好率为11.8%,一般率为65.4%,较差率为13.2%,差率为4.7%。结论:武警某部男战士,学员群体体质评价为一般水平,三个单位的体质状况以指挥院校学员最好,连队战士和医学院校学员在入伍(校)体质标准的掌握上应严格把关,在体质训练方面尚须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