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90年代上海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在人群中建立疾病监测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多国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方案,监测1991-1999年35-74岁每年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于1992年1998年在监测人群中整群随机抽取35-39岁男女各类,约1000人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监测社区1991-1999年间35-74岁年龄组脑卒中平均年发病率为168.2/10万,其中男性为194.5/10万,明显高于女性(144。9/10万)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男性的每年增长速度也高于妇性。脑卒中年平均死亡率为79.2/10万,其中男性87.2/10万 ,明显高于妇性(71.4/10万)脑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无论男女,脑卒中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女发病年龄差异不大,但1996-199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66.1岁,比1991-1995年提前了3.5岁(69.6岁)。无论男女、血中总胆固醇均值,血压均,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腰臂比值,高胆固醇现患率、低高0密度脂蛋白现患率等因素皆有升高趋势,另外男性甘油三酯也有升高趋势仅吸烟率和饮酒率有下降趋势,尤其在男性中,结论:90年代上海社区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大部分脑卒中危险因素也呈上升趋势,而脑卒中死亡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江东区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脑血管病将占首位,而脑血管病存活者75%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众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因此,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全面控制人群的血压水平刻不容缓。为了解高血压在社区的流行趋势,我们对宁波市江东区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进行试点,提出了高血压防治组织管理、技术干预、监督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4个方面内容的运行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血压社区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急、慢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年龄及血清学分布情况,为防治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集武汉地区急、慢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3214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年龄及血清学分型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HA占20.41%,HB占62.44%,HC占4.44%,HE占12.69%。HA10岁以下年龄组最低(1.21%),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迅速上升,50-60岁又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HB20-40岁感染达到高峰(69.20%),50岁以后逐渐下降,HE0-10岁未检出1例阳性,20-40岁各组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平(20.34%-23.28%),40-50岁出现一个高峰(38.48%),而后逐渐下降。HC20岁以前感染为2.09%,2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50-60岁达到最高峰(30.06%),60岁以后逐渐下降。结论:各型肝炎病例感染几乎呈现以中青年病例为主,HB感染占主要地位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病例无明显暴露史。各型肝炎男女性别比例2.29:1。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社区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方法:在干预社区采用强化以脑血管病为主的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管理高血压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监测脑血管病发病病例;在监测社区仅监测脑血管病的发病病例。结果:10例内监测社区平均年发病率为231.8/10万,干预社区为172.1/10万。10年内干预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比对照社区下降26%;在干预社区内,2000年比1991年脑血管病下降65%;在监测社,2000年比1991年脑血管病发病率下降33%。结论:本次为期10年的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表明可明显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区中,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和干预,这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2008年我县的调查表明35岁以上的居民中约有34.9%的高血压患者,这些高血压患者只有59%的人曾测量过血压,仅有44.37%的患者知晓自己患病,这些高血压患者只有27.90%服用过降血压药物,服药患者中血压控制率只有4%。我们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康健社区老年慢性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建社区老年慢性病发病情况,加强防治对策。方法:运用老年保健卡对社区2347名≥70岁老年人进行15种慢性病的调查。结果:≥70岁老年人占5.4%;总患病率为41.9%;男女患病率较接近,年龄组中以8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高;地区中以西地段的22、23号居委患病率为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居首位,应加强社区对该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制订健康教育对策。方法对社区内3960户8607名居民。分别进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吸烟、饮酒及患病率等调查统计。结果社区居民趋于老年化,60~70岁年龄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5.59%,70岁以上年龄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3.50%;社区内公务员占49.68%;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尤其以高血压为重.占所调查人员的27.90%。结论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提高居民健康非常必要且公务员应纳入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重要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闵行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社区三级管理工作现状,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开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脑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的方法及标准,对我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1)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3.58%,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12.24%,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14.91%。(2)35-44岁组患病率为3.50%,45-54岁组患病率为11.81%,55-64岁组患病率为17.75%,65-74岁组患病率为31.49%,75-84岁组患病率为37.59%,≥85岁组患病率为25.65%。(3)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及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原有三级网络功能削弱,高血压管理失访率达15.32%。结论:(1)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2)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危险性增加;(3)在高血压三级管理工作中三级网络的作用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加强网络功能建设及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4)为提高高血压社区的管理率和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建立高血压患者特证制度很有必要;(5)防制慢性病作为一项公益性的工作还埯加强政府部门多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对湖南省1990~1992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一调查范围内70年代资料进行比较.表明该系统疾病死亡率为147.64/10万,占居民总死亡的25.08%,居各系统疾病死亡的首位.其主要死因是脑血管病,占本系统疾病死亡的69.90%,其次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含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死因死亡率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城市与农村有显著差异(男性脑血管病例外),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与70年代比较,脑血管病、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而慢性风心病和高心病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工高血压患者现状及危险等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教工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4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对北医35岁以上2840名教工进行体检,共检出高血压患者462人。2002年5月-2004年10月,随机抽取其中的242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危险等级评估。结果1、2、3级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为13.64%,44.21%,42.15%;靶器官损害检出率分别为眼底动脉硬化2级以上69.01%,血肌肝↑40.08%,脑卒中33.88%;75岁以上组高血压患者伴发相关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结论高血压为多因素综合所致,年龄、家族遗传及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并发相关疾病的防治重点应倾向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