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实验组43例患者、15例对照组,以及随访37例治疗3疗程后骨髓血浆MIP-1α的水平。【结果】①65.1%患者MIP-1α水平增高,其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569,P=0〈0.01),实验组中的活动进展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正常人及其他血液病患者(P均〈0.05);骨质破坏〉2处患者明显高于骨质破坏≤2处的患者(t=5.56,P=0〈0.01)。②有效组经治疗3个疗程后MIP-1α水平明显下降(t=3.237,P=0〈0.05)。③MIP-1α与红细胞计数、白蛋白、β2-微球蛋白、骨损分、Durie-Salmon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MIP-1α水平增高,MIP-1α可作为反映骨质破坏及瘤负荷的一项指标,动态监测MIP-1α可预测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上清液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 α)和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M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链免疫法定量检测MIP-1 α和Sclerostin的水平.结果 MM组中MIP-1α[(152.44±96.29)pg/mL]和Sclerostin[(0.53±0.24)p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9和4.70,P值分别为0.00和0.001);Ⅲ期MM患者的MIP-1 α[(172.91±102.41)pg/mL]和Sclerostin[(0.61±0.22)pg/mL]的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t值分别为3.70和2.87,P值分别为0.001和0.007);3级MBD患者的MIP-1α [(191.41±110.82)pg/mL]和Sclerostin [(0.68±0.19)pg/mL]明显高于非3级MBD患者(t值分别为3.01和5.69,P值分别为0.005和0.00);MM组中MIP-1 α和Sclerosti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98,P=0.002).结论 大部分MM患者骨髓MIP-1 α和Sclerostin水平增高,其水平可反映体内瘤负荷及骨质破坏的程度,且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MM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42例初诊MM病人(观察组)以及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MIP-1α及MIP-1β的水平、其下游信号传导因子可溶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s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以及破骨细胞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与Ⅰ型胶原蛋白羧基末端交联肽(CTP-Ⅰ)的水平,同时根据全身X光摄片判断MM患者骨损害情况,分析MIP-1α及MIP-1β与sRANKL /OPG比值、TRAP-5b 和CTP-Ⅰ 及MB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IP-1α及MIP-1β中位水平为125.18 ng/mL和134.3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观察组患者按X光结果分为有MBD组(29例)和无MBD组(13例)发现:MBD组的MIP-1α及MIP-1β水平高于无MBD组(p<0.05),且MIP-1α及MIP-1β水平与骨病分级之间均存在相关性(γ分别为0.381和0.429, 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MIP-1α及MIP-1β与sRANKL /OPG比值(γ分别为0.641和0.451, p<0.05)、TRAP-5b(γ分别为0.547和0.529,p<0.05)和CTP-Ⅰ(γ值分别为0.476和0.512,p<0.05)水平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MM患者血清中MIP-1α及MIP-1β水平不仅升高,还与MBD分级有关,它可通过调节sRANKL /OPG比值和增加破骨细胞代谢来引起MBD,所以MIP-1α及MIP-1β水平可作为判断MBD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和5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MM组血清IL-16、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临床分期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患者血清中IL-6与hsCRP呈正相关(γ=0.546,P〈0.01),与TNF—α亦呈正相关(1=0.711,P〈0.01),TNF—α与hsCRP呈正相关(γ=0.568,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有效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t=9.770,3.448,18.390),而治疗无效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可用于MM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哮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诸暨市中心医院2012年3~10月确诊为哮喘的患者80例,根据病程不同分为A组哮喘发作期患者(40例),B组哮喘缓解期患者(40例),另选取同期C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测定各组研究对象MIP-1α浓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①A组血清MIP-1α表达水平为(51.2±6.4)ng/L,明显高于B组的(23.5±3.7)ng/L(t=23.698,P=0.000)及C组(15.1±2.8)ng/L(t=32.683,P=0.000);与C组比较,B组MIP-1α水平明显升高(t=11.450,P=0.000).②在外周血EOS计数的比较中,A组为(0.51±0.34)×109/L,B组为(0.26±0.19)×109/L,均显著高于C组的(0.13±0.08) ×109/L(tac=11.658,Pac=0.000;tac=3.988,Pbc=0.000);与B组比较,A组明显升高(t=4.059,P=0.000).③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比较中,A组为(53.7±17.6)%,B组为(68.2±16.3)%均显著低于C组[(88.4±12.5)%](tac=10.166,Pac=0.000;tbc=6.220,Pbc=0.000);与B组比较,A组明显降低(t=3.823,P=0.000).④A组患者血清MIP-1α浓度与外周血EOS计数之间呈正相关(r=0.422,P< 0.01);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339,P<0.05).而B组患者血清MIP-1α浓度与外周血EOS计数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均P> 0.05).结论 哮喘发作期时血清MIP-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外周血EOS计数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监测血清MIP-1α的水平对哮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监测诊断的70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行头颅MRI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狭窄组与非颈内动脉狭窄组比较24h平均SBP(t=2.039,P〈0.05)、夜平均SBP(t=2.766,P〈0.01)、24h平均PP(t=3.147,P〈0.01)、白天平均PP(t=2.361,P〈0.05)、夜平均PP(t=3.622,P〈0.01)均明显增高。颈动脉狭窄患者呈非杓型血压者明显增加(P〈0.05),且非勺型组发生脑梗塞明显增多(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收缩压及平均脉压明显增高,昼夜节律消失,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抗高血压治疗控制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也要尽可能缩小脉压。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控制夜间血压,纠正昼夜血压节律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心梗(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AMI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凝血酶法测定300例AMI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MI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性别、族别(汉族、维吾尔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患者中高脂血症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甘油三酯(r=0.862,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625,P〈0.05)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861,P〈0.01)有很强的相关性。AMI患者中其他危险因素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为:吸烟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高龄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低龄组(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糖尿病者(P〈0.05);合并高血压患者与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一个主要的AMI危险因素,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预防和治疗AMI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前后血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6例ACS患者、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P-1α、TM、PAF及sCD40L浓度,ACS患者随机分常规(40例)和厄贝沙坦(46例)治疗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血MIP-1α、TM、PAF及sCD40L含量。结果血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A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治疗8周后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厄贝沙坦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ACS的发生与MIP-1α、TM、PAF和sCD40L有关,厄贝沙坦可降低血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在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则兵  叶昌雄 《当代医学》2011,17(20):125-126
目的探讨含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对比效果。方法 1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含吡柔比星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含多柔比星化疗方案。结果 (1)实验组CR率和有效率略好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在脱发(x2=4.349,P〈0.05),心肌酶谱改变(x2=17.811,P〈0.01)和肝功能损害(x2=7.745,P〈0.01)等方面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含吡柔比星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SF、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和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M组的SF水平(613.6±274.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1.8±59.0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M组SF与血清β2-M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45,P〈0.01);而与血清LDH水平无明显相关(r=0.349,P〉0.05).MM组患者SF的阳性检出率与血清β2-MG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071,P〉0.05);而SF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LD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3,P〈0.01).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水平明显升高; SF和血清β2-M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且二者阳性检出率相近.SF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5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以应用华蟾素与否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MPT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注射液,4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略高于对照组(7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骨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HLA-DR+表达比例接近,治疗1疗程后CD3+/HLA-DR+水平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CD3+/HLA-DR+表达有上升趋势,治疗组恢复较快,优于对照组(P〈0.05)。华蟾素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刺激,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对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的近期疗效无明显提高,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OLT)中肺泡灌洗液(BALF)的组分和TNF-α、IL-1β、IL-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术后急性肺损伤(Au)的关系。【方法】29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手术。于麻醉后(T1)及新肝期2h(T2)抽取BALF及动脉血,分析BALF内细胞成分,测定BALF总磷脂含量和总蛋白水平及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并计算肺通透性;检测BALF及血清TNF-α、IL-1β、IL-8水平,观察术后患者发生Au的情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Au组(A组)与非Au组(N组)。【结果】29例患者中9例(31%)术后发生ALI。A组T1时BALF内巨噬细胞比例低于N组(P〈0.05),T2时BALF总蛋白、肺通透性高于N组(P〈0.05)。与T1相比,A组BALF总蛋白、肺通透性及总磷脂在T2高于术前值(P〈0.05)。A组T2血清及BALF中TNF-α水平和BALF内IL-1β的浓度均高于T1(P〈0.05),并高于N组(P〈0.05);IL-8浓度变化两组间无差异。T1的BALF内巨噬细胞比例(r=-0.427,P=O.032)、T2的肺通透性(r=0.414,P=0.038)、血清TNF-α(r=O.394,P=O.035)、BALF内TNF-α(r=0、349,P=0.044)、IL-1β(r=0.332,P=0.036)水平与术后Au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术中肺泡灌洗液成分和细胞因子水平分析显示新肝期2h会出现变化,ALl组患者更加显著.在肝移植术中麻醉管理应注意肺的保护和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有利于减少术后AL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悬浮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悬浮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悬浮床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浮床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龙峰  翁彬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1):36-38
目的研究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组织中MCP-1mRNA,MIP-1α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MCP-1mRNA和MIP-1αmRNA染色方法均为原位杂交法。结果40例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阳性病例分别为25例(62.5%)和24例(60.0%)。明显高于30例乳腺癌良性病例(均为4例,13.3%),均有高度显著差异(MCP-1:χ^2=17.08,P〈0.01,MIP-1α:χ^2=12.56,P〈0.01)。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未转移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分级Ⅲ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ER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之间存在密切正向关系(χ^2=11.1,P〈0.05)。结论MCP-1mRNA和MIP-1αmRNA表达可能是反映乳腺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且两者可能具有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球比值(A/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为初诊病例),入院治疗前留取血标本,100名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人作对照。应用各相关仪器检测全血Hb值和血清白/球比值及hsCRP水平;并与MM组骨髓瘤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M患者Hb和血清白/球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且与骨髓瘤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1〈r〈1)。结论联合检测Hb和血清白/球比值、hsCRP有助于MM的临床诊断,且Hb对监测骨髓浸润程度,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HBV感染伴肝脏脂变的临床病理进行观察。【方法】对452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其中有112例存在肝脏脂肪性病变,对其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HBV感染约1/4伴随不同程度的肝脏脂肪变,其中体重指数高于24者占61.6%,慢性HBV感染者其肝脏脂变程度的加重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t=0.456,P〈0.01)。脂变程度对部分生化指标(ALT、GGT)有明显相关性(t1=0.322,t2=0.407,P〈0.05),尤其与AST关系更为显著(t=0.552,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脏脂变有较高比例,脂变对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应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不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D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31例MDS患者、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15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疾病对照组)血清Ang-1、MIP-1α的水平。结果:MDS患者血清Ang-1、MIP-1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低于AML组(P均<0.05)。低危组MDS患者Ang-1、MIP-1α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高危组Ang-1、MIP-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均<0.05),且与AML组无显著差别(P均>0.05)。MDS患者血清Ang-1、MIP-1α表达呈正相关性(r=0.418,P<0.05)。结论:MDS患者血清Ang-1、MIP-1α的表达增高,且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在MDS的发展、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MDS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阻断SDF-1/CXCR4轴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断SDF-1/CXCR4轴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耐药细胞株RPM18226/DOX和RPM18226/LP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实验组同时加入抗CXCR4抗体12G5,未加入抗体者为对照组,测定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中的SDF-1α、IL-6、VEGF浓度。进行细胞-基质粘附试验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髓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粘附性;MTT比色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对阿霉素或马法兰的敏感性。结果实验组中SDF-1α、IL-6、VEGF浓度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髓瘤细胞对基质细胞粘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实验组骨髓瘤细胞对阿霉素或马法兰敏感性高于对照组。结论阻断SDF-1/CXCR4轴后可以部分逆转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其机制与细胞因子无关,可能与下调骨髓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粘附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30例正常人与79例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对MM病人不同临床分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前、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117、11.525,P〈0.001)。Ⅱ、Ⅲ期病人血清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病人(F=4.233、10.273,q=3.012~6.294,P〈0.05)。55例治疗有效的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153、4.361,P〈0.01);治疗无效的22例MM病人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t=0.850、0.913,P〉0.05)。结论血清IL-6、TNF-α的水平在MM病人中呈高表达,且与其临床分期有关;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可作为判断MM疗效及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1.ISA)检测和比较分析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5例健康人m清GM-CSF、VEGF的水平。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GMCSF、VEGF水平与健康组GM-CSF、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者呈中度正相关(r=0.5381,P〈0.01)。结论;GMCSF高度表达,可能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集落形成有促进作用,与VEGF进行联合检测,可有效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增殖、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