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下耦合热泵新型空调系统是利用埋设管线与大地(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的热量交换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而实现节能,是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绿色技术。地源热泵采用顶板预埋PE-RT管法施工,施工简便易懂,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PE-RT管材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技术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能源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据美国10 a来的统计资料,地源热泵的运行费用(采暖)比常规空调节约22%~25%,比燃油、燃煤锅炉运行费用节约40%~60%.  相似文献   

3.
大型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较多采用冷水机组供冷、锅炉供热的方式,在夏季吸收室内热量,通过冷却塔散热到大气中;在冬季,消耗油或天然气,向室内供热。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降低建筑物空调能耗,采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空调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水/地源热泵系统近来发展较快,成为业内热点。  相似文献   

4.
地源热泵系统既能供热,又能制冷。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其中的水源热泵机组从岩土体提取热量,实现向建筑物供热。传统上一定规模的地源热泵系统通过水系统八个阀门切换,实现冬夏季节供热、制冷的转换。随着技术的进步,内切换水源热泵机组开始工程应用。本文分析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制热工况两种转换方法,比较其特点,通过实际工程介绍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闫小光 《安徽建筑》2012,19(1):219-221
<正>0引言地源热泵是以大地作为热源和热汇,夏季热泵机组将室内的热量通过地埋管换热器排到土壤中,冬季通过换热器从土壤中吸收热量,供用户侧使用。由于地表数米几下的土壤温度几乎常年保持不变,因而使得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运行中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这对于降低建筑供热和空调能耗、减少CO2排放量及保护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利用地源热泵机组(Ground Source Heat Pump Unit,GSHPU)为建筑物进行供暖是一种新型节能减排模式。由于在采暖期间从土壤中吸收了较多的热量,超过了土壤本身的热修复能力,会造成GSHPU的地埋管所在区域的土壤热稳定性能发生变化,使得其COP值下降,运行功耗增加。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该系统在冬季以太阳能热水系统(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SWHS)的运行作为主要供热模式,GSHPU的间歇运行作为辅助供热模式,从而充分利用太阳能并解决阴天等气象因素所带来的集热量不足、供水温度低等的问题。在非供暖季期间,GSHPU停运,而SWHS通过热水循环,对GSHPU地埋管所在的土壤区域进行热量回补,使得土壤温度场稳定,从而确保GSHPU在冬季间歇运行时的高效性。以兰州地区某办公楼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作为案例,基于TR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且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严寒及部分寒冷地区的地源热泵系统存在冷热失衡问题,对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研究。在供暖季,室外温度较高时,运行空气源热泵机组来满足建筑热负荷需求,而室外温度较低时,运行地源热泵机组,以此空气源热泵机组承担部分建筑热负荷,减少地源热泵系统取热量。在过渡季,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辅助热源,通过对土壤进行蓄热,进一步降低地源热泵系统冷热不平衡。以北京某项目为例进行分析,其结果为:相比于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通过空气源热泵机组合理、优化运行,可有效减少地源热泵系统取热量,保证地源热泵系统冷热平衡。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综合能效比为2. 3,相比市政热力供暖仍具有一定节能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很快,但常遇到系统全年从土壤中的取热量大于向土壤的排热量,从而导致运行性能逐年变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复合补热地源热泵系统新方案,即在非供暖季,采用基于分离式热管和蒸气压缩式热泵各自优势而构建的地源热泵补热机组,从室外空气中取热为土壤进行高效补热,从而解决地源热泵系统的土壤热平衡问题。以某一典型铁路站房建筑为例,模拟分析采用补热机组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北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全年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带补热机组的地源热泵系统具有良好的供热性能,有望成为北方地区实现高效、清洁供暖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土壤热不平衡是制约地埋管地源热泵在北方地区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耦合空气源补热器的复合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充分利用土壤源和空气源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满足用户供暖、供冷和供生活热水需求。空气源补热器从高温空气中取热,可运行于直接补热、结合热泵机组补热、结合热泵机组供暖和结合热泵机组供生活热水4种模式,通过增加补热和减少取热两方面维持土壤热量平衡。以TRNSYS为平台搭建系统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长期运行特性及其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较好地维持土壤热平衡;机组供暖COP为3.26~3.83,相对燃煤锅炉+分体空调系统节能率为24%~34%;系统初投资低,新增空气源补热器初投资仅占2%~3%,相对燃气锅炉辅助供暖和太阳能集热器辅助补热的复合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该系统是一种经济可靠、清洁高效的供暖空调形式,有助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北方地区的合理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正>天津清洁采暖贡献绿色环境南开大学为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在津南校区能源供热系统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因素,尽可能应地制宜地选择节能高效新型供暖方式:其中,核心区域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学生宿舍区域使用了采取燃气锅炉直接供热的形式,教学区则采用GHP燃气热泵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不仅节能减排,而且  相似文献   

11.
项凌 《区域供热》2006,(3):41-42,47
概述了燃气热泵和电动热泵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燃气热泵和电动热泵的燃气燃烧利用过程的热效率与有用能效率。介绍了热经济学基本原理,并就热经济学在燃气热泵和电动热泵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温地源热泵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依托中科能集团在国内独家研制、开发、生产的。该类产品在日本和欧洲应用较多.技术上已相当成熟.该产品的问世.解决了高寒地区的热泵供暖以及用高温地源热泵取代锅炉而仍采用暖气片热水式循环的采暖改造。  相似文献   

13.
谈地源热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地源热泵的特点,埋地换热器的形式及热工参数。指出地源热泵的研发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垂直地埋管系统进行实际测试,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析单U管和双U管形式与土壤温度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系统与土壤热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热泵系统介绍热泵的概念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它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源(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能,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等)的目的。热泵虽然消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对天津地区某办公建筑分别采用带有辅助热源的水环热泵、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供冷、供热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负荷率对两种空调系统功耗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空调系统的系统造价及运行费用。负荷率为80%~100%时,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功耗升高速率较快。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系统造价及运行费用均低于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7.
熊瑞  王信航 《建筑节能》2011,39(4):25-28
概述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结合工程实际,对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进行了分析,并与风冷热泵和VRV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说明采用该系统进行供冷、供暖能够产生良好的节能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另外对该系统中出现的排热量与取热量不均衡的问题,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即在室外增设冷却塔进行辅助散热...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能源短缺的加剧和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地源热泵系统迅速增多.本文讨论了土壤初始温度、地质情况等土壤源热泵的实施前提,同时分析气候和建筑物负荷情况、设置土壤换热器的占地面积等几个影响土壤源热泵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土壤源热泵决策前需要考虑的几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空气源热泵霜层形成过程与抑制结霜技术、除霜方法和除霜自动控制技术等4个方面对空气源热泵除霜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在对常规地源热泵和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两种地下埋管换热系统有关参数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应用Fluent软件对其埋管周围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热泵形式埋管周围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