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30例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取石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30例,平均住院时间80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无出血、胆瘘、胆道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无死亡病例;随访2年,B超均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石复发率低,适合应用于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2007年5月~2009年5月期间29例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超声检查证实29例患者胆囊结石全部被清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至术后1个月复查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超声见胆囊大小、形态正常.随访6~12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技术难度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全麻后在脐上穿刺建立CO2气腹,取右肋缘下胆囊底部体表投影处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用无损伤缝线缝合胆囊底部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 ml,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年内随访有1例发现胆囊壁间结石。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予闽 《中外医疗》2013,32(19):15-15,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LRCL)组52例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5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RCL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消化不良、腹泻发生情况明显低于LC组(P<0.05)。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对符合保胆取石指征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相似文献   

5.
李洁华 《微创医学》2014,(4):502-503
目的总结3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了解病人全身情况、饮食结构、心理状态,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术后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指导其护胆防石。结果 36例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B超示结石取净率100%,术后6个月复查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并且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相应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09年6月~2012年11月55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患者,3例患者因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炎较重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余5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75 min.无出血、胆瘘、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3~30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功能,手术安全、微创、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利用胆道镜取石,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4例胆囊炎症重及1例胆囊周围粘连重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余51例均成功行保胆取石术,术后随访1~3年,复发1例,复发率为1.96%。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微创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进行保胆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以来开展的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25例。结果:2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出血及胆漏,1例患者因牵拉胆囊时胆囊床出血而改行开腹胆囊切除,1例术后1a复查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相对小切口保胆取石创伤更小,肋缘下切口的选择更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微创保胆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56例,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损伤、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患者保胆手术成功率为98.2%,手术时间平均(48.2±4.3) min;术中出血平均(13.3±2.5)mL;住院时间平均(3.9±0.5)d。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胆漏、出血、切口感染、腹泻等并发症。结论对结石数量少,胆囊功能良好,有保胆意愿的患者,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又保存了胆囊的生理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的诸多并发症,而且有益患者术后心理康复,方法简单,临床可行性大。  相似文献   

10.
正胆囊结石是常见多发病,除胆囊切除术外,国内对保胆取石的探索已有数十年。随着腹腔镜、胆道镜的普及和手术经验的积累,早期的开放保胆取石术以及腹腔镜辅助保胆术式已逐渐被完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的保胆取石术式取代,保胆取石术式包括常规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保胆手术及黏膜反转法腹腔镜保胆术式[1],笔者比较两种术式疗效和对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囊结石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结果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至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韩保俊  胡晋太 《四川医学》2012,(9):1669-167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炎较重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1例因泥沙样结石术中冲洗取石不满意改行LC;余26倒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手术时间30~110min,平均(58.4±10.7)min;术后住院时间3~5d,平均(3.3±1.2)d。术后随访1~24个月,行保胆手术的26例患者中1例术后2年结石复发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结石无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输尿管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安全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2):193-19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胆囊切除组患者采用标准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保留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保留组中术中出血量低于胆囊切除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少于胆囊切除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不良反应,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腹腔镜下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采用全腹腔镜下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62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出血及胆漏,2例出现胆囊积血.术后随访3-26个月,2例患者出现胆囊结石复发,结石复发率3.2%.结论 全腹腔镜下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技术可行,手术安全,效果可靠,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3年6月46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46例行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2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469例患者中单发结石341例,多发结石128例,结石数量597枚,结石直径0.1~2.8cm,平均(1.1±0.2)cm;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48~79分钟,平均(54.6±5.5)分钟,完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50~93分钟,平均(59.3±5.0)分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4~7天,平均住院时间(4.6±1.0)天。术后成功回访449例,失访20例,回访率95.74%(449/469),回访患者中胆囊结石复发16例,复发率为3.56%(16/449)。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是治疗胆囊结石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修志国  徐英华  常雁  王冲  张克 《吉林医学》2013,34(5):898-8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年内随访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胆囊结石患者有选择性地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139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组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6)mL,(10.3±4.3)h及(3.2±1.8)d,而术后止痛剂使用率为11.4%,且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4/70),均明显优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有手术创伤小、组织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诊疗方案在胆囊结石治疗上的相关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8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胆取石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对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例数、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结石复发、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等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留置引流管例数明显多于胆囊切除组,而保胆取石组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小于胆囊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术后6个月、术后1年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胆囊切除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管结石。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明确,安全可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是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另一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胆囊和全身状况以及本人意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实现胆囊结石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性地进行腹腔镜辅助及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结果 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出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海军 《微创医学》2014,(3):384-385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7例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术后对症处理,口服双氯芬酸钾镇痛,观察疗效及随访。结果 4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前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切口愈合好,无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并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